加强大企业税收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2016-07-20 14:29詹炳根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6年12期
关键词:税收管理税务税收

詹炳根

加强大企业税收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詹炳根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大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国家税收的关键保障,其所缴纳的税款占国家整体税收收入的绝大部分。加强大企业税收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推进其向专业化、精细化、科学化发展是大企业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分析大企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关于优化大企业税收管理的一系列措施,以期为大企业针对其税收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大企业;税收管理;问题;建议

近年来,国家税务总局不断加强大企业税收的管理,针对此项工作设立了“大企业税收管理司”,进行专项开展大企业税收数据信息系统建设和税收管理等相关工作,特别是近期开展“全国千户集团信息数据采集”工作,更突显总局对大企业税收管理的紧迫性和关注度;基于税务机关加大对大企业的税收管理,大企业自身应更加重视企业全局的税收管理工作。大企业往往具有跨行业、跨地区(甚至跨国度)、规模大、范围广等多元化经营特点,经营难度相对较大且复杂程度普遍偏高。一些大型企业涉及进出口贸易业务,这种跨境经营模式大大增加了企业所面临的风险,面对各个国家不同的税收管理标准,相应的税率、税种等方面的问题也会接踵而来。总而言之,大企业的税收管理工作更为繁琐和复杂,主要体现在税收政策种类多、会计处理难度大、涉税类型范围广等方面。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复杂的国际形势,大企业的生存、发展与良好的税务管理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不仅是大企业增强自身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更是大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步骤。

一、大企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税收管理理念偏差

某些大企业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对于税收管理误解颇多,其税收管理理念急需得到转变和调整。一些企业缺乏加强税收管理的意识,对相关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而有的大企业则存在对自身的认识存在偏差,忽视了自身多行业经营、国际化经营、运行规范、管理科学等特点,从而难以真正认识到税收管理的难度和重要性;还有些企业将个性化、深化、优化管理形式作为税收管理的关键点,而遗漏了防范税收风险、应对复杂问题的重要作用;不仅如此,还有部分企业将税收专业化管理误认为传统意义上的分税种管理的进一步延伸,对专业化管理的内涵缺乏深入和科学的理解。

(二)税收风险管理意识不强

很多大企业将主要的精力投入于产品的生产、销售、研发等方面,企业高层关注和支持的重点是企业的经济利润情况,这就使得企业的税务管理和风险防范工作未能得到高度的重视。缺少了完善的税务管理制度和健全的风险规避体系会给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带来意想不到的危机,如果长期疏于管理,会造成更加严重的违法现象,最终导致企业不能正常经营。

(三)税收管理手段落后

我国大企业税收管理手段的落后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方面,具体表现为薄弱的税收信息化建设不能满足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的发展和需要。大企业的税收管理信息系统普遍存在互不共享、标准各异、程序繁杂、模拟手工、业务交叉、功能单一等问题。信息应用系统的更新换代跟不上实际需求和政策变动也是大企业税收管理面临的难题,这导致了针对税收管理方面的技术支持严重滞后,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的深入实施。

二、关于优化大企业税收管理的建议

(一)转变税收管理思路,树立专业管理理念

大企业管理者应当将教育和引导相关工作人员转变税收管理理念作为当前加强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的主要突破口,全面提升对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的理解和认识程度,重点加强对自身的生产特征、经营行为、商务环境等特性的掌握,以此来加深对企业税收管理专业化的认识。为了树立专业化的税收管理理念,必须要求大企业管理部门加强对大企业日常检查、风险防控等事项的专业化管理。为了树立税收风险理念,就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将事后处理与事前防范、事中控制相结合,形成全过程、全方位的税收风险管理理念,科学有效地防范可能发生的税收风险。

(二)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展开税收风险管理

第一,成立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对于大企业来说,税务风险管理部门是其不可或缺的后备力量,是大企业正常发展和良好经营的重要保障。大企业必须建立一个专门针对税务风险管理的、独立的、属于企业内部的部门或小组,用于加强企业的依法纳税意识,并帮助全体员工树立正确的税收管理意识,确保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有序性和有效性,同时负责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内部和外部相关信息,结合实际情况,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等步骤,查找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业务流程中的税务风险,分析和描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条件,评价风险对企业实现税务管理目标的影响程度,从而确定风险管理的优先顺序和策略。

第二,建立税收风险管理信息平台。大企业为了满足内部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对信息共享和技术支持的要求,必须建立税收风险管理平台,以便更好地统一工作部署、传递企业诉求。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平台的建立要重点关注以下几项内容:1、建立涵盖关联企业信息、企业组织机构等内容的基础资料库;2、建立内部资料库,便于收集、汇总、分析大企业总部及其所属单位的相关数据;3、与企业财务软件实现对接,以便随时从财务软件中获取需要的信息和数据;4、建立外部信息库,帮助企业获取对应的税收管理部门的相关信息;5、建立分业务、分项目、分部门的分析预警指标库;6、建立税收风险分析模型。除上述几点外,大企业要利用税收风险管理信息平台的高度共享化,实现企业的扁平化管理方式。

第三,健全大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保障大企业实现正常、有序的经营,避免由于有缺陷的制度和体系所引发的税务风险。首先,大企业要联系自身的业务特点,做好相关的前期考查工作,为内部控制制度的进一步设计和完善做好准备。接下来,在制度的设计过程中,必须有机地结合大企业的经营模式和管理结构,具体包含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产管理、对外投资、会计核算等方面。最后,大企业在日常的内部控制活动中,要注意不要遗忘了税务风险管理的内容,在经营管理业务流程的控制以及中,将防范税务风险制度化

第四,整合企业税收风险管理资源。大企业各单位和部门要充分借助总部的管理资源优势,在税收风险管理过程中,巧妙地整合各项力量与资源,形成多方联动机制,加快获取税收风险的速度,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进一步提高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效率。

(三)推进信息化管理,引进“大数据”概念

推进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进程,是信息时代加强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在信息畅通、科技发达、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随着云处理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大数据”的概念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中。相对于原有的数据库系统来讲,“大数据”具有超低的价值密度、多样的数据类型、快速的数据流转以及海量的数据规模,具备更强的数据加工能力,未来的时代已经不再是IT时代,而是DT(Data Technology数据科技)的时代。2015年9月,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系统部署了“大数据”发展工作,为进一步推动大数据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保障;2015年9月贵州省启动我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建设工作。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大企业要积极学习和引进“大数据”的概念,并将其应用于税收管理中,在原有的数据库系统的基础上,逐步升级企业的税收管理信息化数据系统,为日后“大数据”的全面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国家税收角度来讲,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对于稳定国民收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家税务机关必将逐步加强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基于企业层面,大企业应更加重视和强化全集团、全方位的税收管理工作,为了解决大企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管理理念偏差、管理手段落后、以及风险管理观念不强的问题,大企业管理人员要不断结合行业特色以及自身生产经营的实际状况,采用现代化、科学化的方法予以解决,进而不断促进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的进步和发展,同时为保障国民经济的可持续性增长作出应有的贡献。

[1]计红.企业税务筹划与会计政策选择探讨[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13(2).

[2]郭孟波.浅谈如何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J].科技与企业, 2014(3).

[3]杨丽静.我国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 2015.

[4]齐晓宇.关于加强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思考[J].新经济, 2016(1).

(作者单位: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猜你喜欢
税收管理税务税收
税务动态
“互联网+”视域下大数据对税收管理的影响
个人独资企业对外投资的税务与会计处理
论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核算及税务处理
提升税务干部的学习力
规范互联网平台企业的税收管理——以某副省级城市平台企业的税收管理为例
区块链技术在税收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基于长沙市税务系统房地产和新业态税收管理的案例分析
吉林省国家税务局行政处罚黑名单
税收(二)
税收(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