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小金库”治理

2016-07-20 14:29刘海平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6年12期
关键词:小金库现象行政

刘海平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小金库”治理

刘海平

行政事业单位中私设“小金库”的现象是严重影响社会和谐,干扰社会经济秩序健康发展的根源,更是扰乱法纪,滋生腐败的温床。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小金库”的存在现象,在阐明小金库产生的原因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治理“小金库”的方法。

行政事业单位;小金库;治理方法

一、引言

近年来,中央三令五申要求制止行政事业单位“小金库”,却未能阻止行政事业单位“小金库”问题的扩张和蔓延,特别是一些大权在握的行政事业单位中,私设“小金库”现象尤为严重。因此,各级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必须以习总书记的讲话要求为契机,提高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洞察力和敏锐力,坚守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清晰地认识“小金库”对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危害性,自觉的消除私设“小金库”的现象。

二、行政事业单位“小金库”的特征及存在形式

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小金库"是指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应列入而未列入符合本单位规定的财务部门账簿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自存放的各项资金。将未列入单位账目的资金聚集起来作为单位的“私房钱”而产生形成的“黑户”资产。

私藏“小金库”的现象,不论在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内部都时有发生,但是,在行政事业单位中更为常见,这主要与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密切相关。行政事业单位获得“小金库”的资金来源渠道广泛而复杂化,例如:未上缴的各种罚款、收费的收入,处置、出租资产获得的收入,借助会议费、培训费、专家咨询费等名义套取的资金,通过假发票等非法票据形式套取的资金,下级单位上缴的收入等。可见,为了保证“小金库”资金,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经常通过一些不正当手段对“小金库”资金进行储存、分配,并以高度保密的方式来保证其隐蔽性。因此,“小金库”具有非法性、隐蔽性、普遍性和复杂性的特征。

三、行政事业单位出现“小金库”的主要原因

1.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内控制度不完善

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制度执行不到位,是行政事业单位出现“小金库”的根本原因。例如: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管理体制不完善,在进行财务活动的过程中缺乏严格的、周密的规章制度作保障,这给了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可乘之机,他们钻制度的漏洞,私设小金库,为自己消费提供了便利。

单位内部缺乏完善有效的监督机制也为单位私设“小金库”提供了生存空间。有的单位虽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制度,但是没有得到有力的执行,使得制度形同虚设。比如:现行财务“一支笔”的审批方式,过分强调了领导的权威性,权力过于集中容易造成会计人员“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的局面,会计监督有名无实。

2.单位主要领导法律意识淡薄、内部廉政建设未落实

行政事业单位“小金库”的出现既反映了单位领导监管工作的失职,又反映了单位对内部党员干部教育、监督、管理过于松懈,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落实不到位。行政事业单位手中掌握较大的权利,并且接触到资金款项的机会多、数额巨大,通过工作职能之便获取资金绝非难事。领导阶层缺乏法律意识是行政事业单位中滋生“小金库”最直接的原因,对于整个单位的运行、对经济的发展乃至国家财政资金的安全都产生一定的隐患和威胁。

3.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

由于单位设立的“小金库”具有“群众优惠”的特征,即干部职工常常为“小金库”的既得利益者,对“小金库”守口如瓶,群众就失去了应有的监督作用。“小金库”本身具有隐蔽性的特征,内部不报,外部无账可查,一旦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小金库”现象必然肆意蔓延滋长,得不到有效遏制。

4.对于“小金库”处罚治理力度不够

我国很早就出台了与“小金库”治理相关的法律条文和规章制度,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困难重重,在具体的处罚过程中,导致重查轻罚薄惩,一罚了之或退钱了事,对相关责任人追究较少。这种重查轻处的处理方式、缺乏问责机制的管理方式,削弱了“小金库”的查处力度,不能有效遏制“小金库”此消彼长的态势。

四、治理对策

1.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要实现应对“小金库”的现象的长效机制,首先必然从管理制度方面入手。单位应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应当建立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内部授权审批制度、归口管理、预算控制、会计控制等方法加强单位的内控制度。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各个方面着手,建立起长效的内控机制以预防“小金库”的滋生,从源头上降低“小金库”出现的几率。

2.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透明

单位内部财务的具体收支情况应当做到公开透明,对于每项资金的来源与支出账目应当清晰明了,确保财会信息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单位内部财务透明有利于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调动全员对于单位财务监督的积极性。

3.强化教育引导与法制建设

单是从财务管理制度层面还无法完全遏制“小金库”的滋生,还应从单位内部人员的思想认识方面,采取疏堵结合的方法来遏制。一方面加强制度上的约束,加强法律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种非法行为的整治与处罚力度,利用法律的约束力对“小金库”进行整治。另一方面进行思想上的疏通引导,单位私设“小金库”的行为本身既是违规行为又是违法行为,若不加以制止,可能直接导致贪污腐败现象的出现与蔓延,严重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环境,甚至对于国家财政资金安全造成威胁。因此要强调“小金库”的违法性和违规性,领导层应发挥带头作用,鼓励全体成员积极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认识违法违纪的严重后果。加强对于单位全体成员的思想道德教育,从内因上防微杜渐,预防“小金库”的出现。

4.采取举报奖励措施,强化监督机制

建立起有效的监督机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小金库”的治理至关重要。单位建立起各个部门相互制约的机制,并且应当充分发挥财务、审计、监察、群众信箱等各个部门的监督作用,让“小金库”无处藏身。如十八大后省纪委组织一改由党风政风监督室“单打独斗”的监督风格转为牵头协调、9个纪检监察室配合的策略深入全省各地进行明察暗访,形成监督合力,发现问题并集中治理,决不姑息。单位应当采取举报奖励的措施,加强单位全体人员的主人翁意识,鼓励群众对于单位私设“小金库”行为的举报,调动群众行使监督权力的积极性,及时发现违法违规现象,将“小金库”扼杀于萌芽状态。

五、结束语

“小金库”虽小,但危害极大,不仅使财政资金严重流失,威胁国家财政资金安全,而且严重损害国家、集体利益,更为各种贪腐行为的发生提供了条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和治理行政事业单位私设“小金库”的现象,对于减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徇私舞弊和违法犯罪现象、避免会计信息失真、预防国有资产的流失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马力.行政事业单位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建设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

[2]蓝伟贤.行政事业单位“小金库”问题的成因与防治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6.

[3]王淑娜.“小金库”治理与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构建研究[J].财会研究,2012,24:68-71.

(作者单位:河北省张家口市康保县财政局)

猜你喜欢
小金库现象行政
行政学人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基于新时期经济学视角的“小金库”治理对策探析
猜谜语
加快行政审批体制改革
小金库为何屡查不绝
奇异现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