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厚街镇艾滋病流行特征及防治对策

2016-07-26 23:30陈金燕黄兴民龚志勇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6期
关键词:艾滋病防治

陈金燕 黄兴民 龚志勇

【摘要】 目的 分析本地区的艾滋病流行情况和防治现状。方法 对居住在东莞市厚街镇的所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和防治现状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 本地区 HIV感染者 (和艾滋病)共 167例, 男女比例为5.96:1。传播方式主要有异性传播(64.07%)、同性传播(31.74%)、共用针具吸毒 (2.99%)等。结论 本地区艾滋病流行情况和防治现状不容乐观, 需要加强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 从多渠道、多角度、多层次加强艾滋病的防治工作。

【关键词】 艾滋病; 流行情况; 防治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6.198

目前, 我国艾滋病疫情仍处于较高的流行水平。现对本地区目前的艾滋病流行情况和防治现状进行分析, 为今后艾滋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 2015年 6月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及厚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整理的现住地址为厚街镇的在访患者。

1. 2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采用 EXCEL录入整理数据, 然后进行分析。

2 结果

2. 1 患者基本资料 截止 2015年 6月, 本地区 HIV感染者(和艾滋病)共167例, 其中艾滋病47例, HIV感染者120例。男 143例, 女 24例, 男女比例为5.96:1。东莞户籍 11例, 外地户籍156例。20~50岁150例, 50岁以上17例。已婚71例, 未婚 67例, 离异或丧偶 29例。

2. 2 患者报告来源 167例患者中 32例来源于医院术前检测, 47例来源于医院其他检查, 18例来源于医院性病门诊, 5例来源于医院孕产期检查, 46例来源于检测咨询, 8例为男男性接触人群 (MSM)专题调查, 8例为无偿献血人员检测, 2例为羁押人员检测, 1例为出入境人员体检。

2. 3 感染途径分析 感染途径主要为性接触传播, 167例患者中异性传播 107例(64.07%), 同性传播 53例(31.74%), 注射毒品传播5例(2.99%), 1例疑似输血传播 (或血制品), 1例不详, 各占0.60%。

3 讨论

3. 1 厚街镇 HIV(和艾滋病)行特点

3. 1. 1 传播方式 主要是性接触传播, 占95.81%, 异性传播占 64.07%, 同性传播占 31.74%, 性接触传播已成为本镇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同性传播的比例有上升趋势。

3. 1. 2 人群分布情况 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 男女比例为5.96:1。感染者以青壮年为主, 20~50岁150例(89.82%), 患者主要为外地户籍, 占93.41%。患者报告 61.07%来源于医院检测, 27.54%来源于检测咨询。

3. 2 防治对策探讨

3. 2. 1 做好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工作 厚街镇艾滋病患者中以青壮年居多, 20~50岁占 89.82%, 男性患者占85.63%, 感染途径主要是性接触传播, 占 95.81%, 考虑到这些年龄段的人员处于性活跃期, 且多数为外来务工男性, 配偶在异地, 引起性传播的可能性比较大, 所以加强对这类人群进行健康性教育是十分必要的[1]。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干预力度, 坚持艾滋病宣传教育的公益性、经常性采取多种方式, 全面普及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和政策[2]。以校内外青少年、务工人员和流动人口为重点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与性教育相结合的宣传教育, 要以“面对面”为主的培训方式提高健康教育的可行性[3]。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团组织和农村团员青年的作用, 利用有线广播电视等贴近农民群众的有效宣传形式以及组织青年志愿者深入村委、工厂、公共场所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 进行艾滋病防治及其相关知识的宣传。

3. 2. 2 落实高危人群行为干预措施, 有效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现有患者感染途径主要是性接触传播, 异性传播占64.07%, 同性传播占 31.74%, 提示对高危人群的行为干预尤为重要, 不断摸索在 MSM性行为人群、性服务人群开展行为干预的工作方式和方法, 扩大对目标人群防治的覆盖面。继续开展预防性接触传播综合干预工作, 加大对失足妇女、MSM人群、吸毒人群的检测、心理矫治、治疗和健康教育等综合干预工作[4]。深入到 MSM会所, 向 MSM人群讲授艾滋病的危害、如何降低感染风险, 减小感染的机会;深入酒店、旅店等旅馆业和歌舞厅、桑拿、沐足、发廊、美容等娱乐场所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 提高服务业人群防治知识知晓率和自我健康保护意识, 改变高危行为和不良的求医行为。

3. 2. 3 加强艾滋病监测检测网络建设, 筛查力度需要进一步提高 现有报告显示[5], 61.07%的患者来源于医院检测, 仅 27.54%来源于检测咨询。部分有高危行为的人不主动寻求或不愿接受检测, 导致我国有近 1/2的感染者没有被发现, 增加了传播的风险。加强重点人群的监测工作, 通过监测发现感染者, 为其提供咨询、正确的防治知识和治疗信息, 使感染者在知情的情况下, 避免继续传播病毒和减弱甚至消除其报复社会的心理, 从而控制第三代患者的发生。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等加强对感染者的筛查, 重点加强对酒店、发廊、旅店等行业服务人员的筛查, 将多种健康教育方式联合起来, 在全镇范围内开展系统的健康教育, 开展集体健康讲座, 同时成立健康教育小组, 深入村落开展咨询、宣教等工作, 全方位提高全镇人民对于艾滋病的认识, 提高大家的自我防范管理能力。

3. 2. 4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 全面开展母婴阻断工作 现有患者中, 5例来源于医院孕产期检查, 因此要加强孕产妇艾滋病的检测与教育。目前已对所有孕产妇开展艾滋病与梅毒的检测, 一旦发现阳性孕产妇, 应尽早开展母婴阻断, 达到降低母婴传播的风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宁, 赵利生. 田野调查与相关艾滋病问题研究现状的回顾. 学术探索, 2011(1):77-83.

[2] 吴迪, 张恒, 姚新蕾, 等. 2008-2011年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主要工作质量指标状况.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2, 46(12): 1095-1098.

[3] 杨晴, 袁兆康, 徐群英, 等. 江西省妇联开展“面对面”艾滋病防治宣传活动的效果评价.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0(6):607-608.

[4] 郭彪, 胡志, 秦侠, 等. 对构建基层艾滋病综合防治服务体系的思考.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3(30):518-520.

[5] 朱成华, 宋秀霞, 姜庆五, 等. 四川省凉山州艾滋病流行原因及防治状况进展. 复旦学报 (医学版), 2015, 42(5):675-679.

[收稿日期:2016-01-28]

猜你喜欢
艾滋病防治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2030年有望消灭艾滋病
“预防艾滋病 健康全家人”知识竞赛试题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6000万人感染艾滋病
当身边出现艾滋病患者时
关于艾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