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美为何频频在波罗的海“秀肌肉”?

2016-07-28 09:00石国平
时事报告 2016年6期
关键词:俄美波罗的海瑞典

石国平



俄美为何频频在波罗的海“秀肌肉”?

石国平

4月29日,美军一架RC-135侦察机在波罗的海空域飞行时,遭到俄军一架苏—27战斗机近距离拦截。这是俄战机今年4月第三次逼近美军舰机。在波罗的海频频上演的美俄“肌肉秀”究竟为哪般?

波罗的海位于欧亚大陆西北侧,面积42万平方公里,约为我国渤海面积的5倍。整个海域几乎被俄罗斯、德国、瑞典、芬兰等10国陆地所包围,只在丹麦与瑞典、挪威之间有出海口与北海 —大西洋相通。波罗的海是沿岸国家舰船通往大西洋的唯一水道,战略位置不言而喻,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18世纪初,俄国为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就与瑞典爆发过“北方战争”。结果是俄国从瑞典手中夺得涅瓦河口,并建立了在波罗的海沿岸的第一个要塞——圣彼得堡,自此称霸波罗的海。

冷战时期,波罗的海是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直接交锋的最前沿,波罗的海及相关海峡甚至被美国列为其必须控制的16条海上要道之一。苏联解体后,美国不顾俄罗斯强烈反对,大搞北约东扩,提出北约战略新概念,企图从地缘政治和理论上巩固冷战胜利成果,压制俄罗斯战略空间。现如今,波罗的海沿岸10个国家中,除了俄罗斯、中立国芬兰,其余8个国家都是北约成员国,波罗的海已从昔日的“苏联内湖”变为“北约内湖”。2015年底,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的《2020年前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文件称:“美国、北约东扩是俄罗斯的国家威胁”。

地缘因素是影响政治博弈的重要变量。波罗的海作为俄罗斯的“西大门”,近期俄军战机频繁逼近美军舰机,实则是俄罗斯抗议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东扩进程,宣示其在波罗的海存在的具体表现。

事实上,乌克兰危机爆发后,克里米亚回归俄罗斯。这一事件引发了部分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特别是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的焦虑和不安。西方媒体曾以“普京一声吼,波罗的海抖三抖”来评论这些国家面对俄罗斯时的心情。美国近期频频在波罗的海“秀肌肉”,一方面是警告、遏制俄罗斯,削弱其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是安抚波罗的海沿岸的“小伙伴”,让他们继续安心充当美国和北约的“战略前沿”。

此外,每年3、4月份正是美国国家财政预算的讨论阶段。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美国媒体大肆炒作俄战机危险逼近美军舰机这样的新闻,正中美军方“下怀”,美军方肯定会借机渲染俄罗斯军事威胁,以图分抢财政预算这个“大蛋糕”。

但也要看到,无论是美国还是俄罗斯,作为当今世界军事实力最为强大的两个国家,在彼此“秀肌肉”的同时,双方都是尽可能地避免相互间的擦枪走火,毕竟谁也不愿滑向战争边缘。可以预见,俄美在波罗的海的博弈仍将持续下去,但都是在可控范围内。

本栏责编:周亭佑

E-mail:gwbljl@163.com

猜你喜欢
俄美波罗的海瑞典
2020波罗的海之路数学竞赛
2019波罗的海之路数学竞赛
瑞典没有“剩宴”
冰水浴
俄外交部:应给特朗普机会改善俄美关系
古老的瑞典
海底探险
深不见底
俄总统:俄美将开新篇章
伊拉克战争考验俄美关系与世界新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