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

2016-07-30 16:02陈慧丽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评语语言语文

陈慧丽

语言是人们沟通交流协作最主要的工具,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更是学生赖以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桥梁。

一、课堂教学语言的重要性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语言不是蜜,但能粘住一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优劣,不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特点

1.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具有准确性和规范性

教师的语言必须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和要求,内容表达清楚,读音准确无误,没有语病和口头禅。否则,教学效果肯定会受影响。例如,《第一次抱母亲》本是一篇感人的文章,可有位上四年级语文课的教师是这样范读的:“我左手多(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多(托)住她的腿弯,使尽(劲)一抱,没想到母亲静静(轻轻)的,我用力过猛,猜(差)点仰面晒(摔)倒……”顿时,全班哄堂大笑。你看,经他这么一读,文章本来的意境就无法体现,不仅难以让学生准确感受文中的情感,也会导致个别学生上课不把精力放在听课上,而是模仿教师不标准的发音作为取乐的材料。如果教师语言规范,学生便能讲规范化语言。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示范效应。

2.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具有广阔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我们知道,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趣味性的语言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讲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而只有语文教师自己有较好的语言基本功和广阔的求知兴趣,才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因此,语文教师要广采博文和与教材密切联系的笑话、故事、佳联、格言、警句、成语、典故、俗语、歇后语等。这些均可引入课堂,调动自如,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知识易于理解,从而吸引学生认真听讲。但一定要紧扣主题,切忌喧宾夺主,不知所云。

另外,课堂语言的趣味性在实际运用中还要注意一个“度”。在现代语文课堂教学中,仅用语言教学已略显单调,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作为手段,在语文教学领域里使用,作教学语言的辅助和补充,如图片、实物、标本、音乐、影片、多媒体等,都将使语文课更加生动形象。

3.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具有鲜明的教育性

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必须鲜明地反映先进的思想和高尚的情操,武装学生的头脑,陶冶学生的心灵,教育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教师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的德育因素,在讲授学科知识的同时,水乳交融地阐发出来。在我们的课堂教学当中,蕴含着情与理的教学语言更能激励青少年学生。比如:学了《生命的壮歌》,要求学生思考:勇敢、团结、奉献的精神在我们的身上还有吗?如果还有明显自私的坏毛病,我们应怎么克服?为此这将引发同学们的思考和争论,让学生从自己以及身边的人和事来体验生活的意义,从而达到思想和道德的教育。

4.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具有启发性

伊林的《大自然的文字》是篇相对抽象的科普文,学生较难理解,怎么让学生学好这篇文章呢?教师就要善于创设问题的情境去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去打开学生思维的门户。 如:大自然就像一本书,大自然中的种种现象就像书中的一个个文字,会带给我们很多知识 。现在大家就赶紧去找找,文章里举了哪些现象?你从中懂得了什么知识?通过教师的语言启示,让作者的手与学生的手紧紧相握,在知识上得到教益,在能力上得到提高。为此,教师课前要精心备课,设计好预习习题和课间提问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去听课。课中要注意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深入浅出,多用疑问性提问,还要注意运用发散式提问、开拓式提问、疏导式提问、铺垫式提问,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受到启迪,探求新知识,掌握新内容。

5.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具有激励性

学生是我们教育的主体,教师在将书本知识和教学用语融合成课堂语言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努力发挥其激励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知识的功能。 心理因素对于任何一个阶段的学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学生总是很重视教师的评价。课堂中,教师一句可能自以为无意性的“评语”,往往会左右此后学生的听课情绪。针对这一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将课堂中对各层次学生的随意性“评语”,变为可激发学生更积极思维的特意性“评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强化效果。比如当某学生被提问时其回答与正确答案出入较大时,教师简单粗暴的指责及烦燥情绪只会使之更紧张,甚至思维停滞;如果能亲切和蔼地对他(她)说:“你的思考方式很有特色,但与这个问题的思路稍有出入,换一个角度想想,或许会有新的发现。”然后对全体学生提醒说:“大家也好好想想看,其实这个问题如果从××角度考虑很简单嘛!”这时,那位同学往往会成为第一个抢答者,其他学生也会纷纷踊跃思考。这种“评语”既激励了被提问的学生,使他有了进一步思考的信心,又鼓励了群体,也促进了课堂提问的尽快解答。由此可见,教师课堂语言的激励性作用是大大有利于教学的。所以,教师应当把自尊、自爱、自我调整的权利留给学生,自己只起点拨、引导和激励的作用。

作为语文教师,是语言运用的典范。其课堂教学语言,不但要力求规范清晰、准确严密,而且还应该符合学生的接受心理,变得为学生所乐于、易于接受,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猜你喜欢
评语语言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流沙河语录及诸家评语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作文评语探讨
如何写好作文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