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水平

2016-07-30 16:04杨忠鸿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有效性教学

杨忠鸿

摘 要: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低效性,淡化了科学教学目标的落实,降低了科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为了改进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从教师思想和课堂教学入手,切实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实施。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

小学科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但目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低效性,降低了科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有效的科学课堂教学即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经历探究活动的过程,掌握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精神、培养科学态度。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性教学,这就要对其进行理性思考,采取一些措施对策,以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水平。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要实现高效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前提和保障,科学教师要真正从思想层面接受素质教育的理念,把学生真正当做教学的中心和主体,尊重学生的思想和观点,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接受能力,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和目标,在授课方式切忌采用灌鸭式,而是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建构科学知识体系,教师要善于创建一种情境,在这种情境中与学生进行对话和交流,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进而表达自己对科学知识的想法和观点,此外在授课过程中也要注意从建构主义的观点出发,帮助学生从原有知识经验出发,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获得的起点,长此以往,学生头脑中就慢慢建构起科学知识的体系。

二、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科学的发现来源于生活,因此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究兴趣,就必须把科学学科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向学生多提问、多布置一些更贴近生活的作业和任务,比如请同学们课下观察北极星,并描述出它们与其它星星的不同,还可请同学们观察各种小生物,比如在草丛中蹦跳的蟋蟀、蝗虫等,在池塘里的小鱼、小虾,在泥土中的蚯蚓、青蛙、蜗牛等,并要求他们写出观察写得,汇总出这些小生物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相信这些作业一定会引起正处于天真烂漫阶段小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学生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不但锻炼和提高了自身的观察能力,还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三、倡导小组合作,凝聚集体情愫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养成与同学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陈述自己意见的习惯。更重要的是,通过小组合作,能更大程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有助于形成尊重差异、共同生存的积极人生观。当前各地各学科都涌现小组合作学习热潮。有些只是形式上的合作,三四个人围坐一起,就某个人人皆知并没有太大探究价值的问题讨论一番,就算是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这种为了合作而合作的小组学习,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意义和效果。我们在科学教学中应当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需要,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如,在教学《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我在学生认识电磁铁的基础上,将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我只是为各组学生准备了一根导线、大小不同的两枚铁钉、三节电池、大头针若干等研究材料,其余自主权都交由学生,让他们自行研讨提出假设、设计研究方案、各自分工、共同合作探究。我作为组织者和参与者,在一旁观察并适当指点。发现他们在小组学习中分工明确,有的动手操作、有的动眼监督、有的动笔记录,在这个小集体中各自找准自己的定位,有分工有合作,有争议有统一。小组合作让孩子们的个性灵动飞舞,个人价值彰显,同时人与人之间更加融洽和谐,集体情愫得以凝聚。

四、讲究规范操作,养成精细习惯

学生特别喜欢上科学实验课,因为他们知道实验课上可以自己动手。有些学生一进实验室,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往往会迫不及待地这儿摸摸,那儿摸摸,将老师的要求和实验目标、实验步骤抛到九霄云外,结果既耽搁了学习时间,又耽误了实验进程。有的学生虽然听清了实验要求,但是具体操作时随意性较强,不讲究科学规范,同样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在实验过程中不但要提倡自主开放、创造性地探究,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规范化操作。例如,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时,要求学生轻拿轻放温度计,不要碰到杯壁和杯底,读数时温度计不要拿出来,眼睛要平视液柱顶端刻度。使用天平时不要用手直接拿砝码,以免沾污了砝码,影响测量的精确度。实验操作中时时讲究规范操作,注重细节到位,养成追求精细完美的科学习惯。又如,有的对比实验需要规范控制变量。我在教学研究摆球的摆动时,首先让学生搞清楚摆球摆动过程中涉及的变量(摆线长短、摆球轻重、摆角大小、摆球摆动快慢),然后让各小组自主选择一个变量进行探究。若考察摆线长短对摆动快慢的影响,则保持摆球轻重、摆角大小不变,改变摆长,测量摆动周期。在选择好确定好一个变量后,其他的量要严格控制保持一致,否则会影响到实验结果。规范化操作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实验时,通过规范化操作和准确的观察,能使学生获得最典型、最真实的感性认识,再通过思维活动顺利地形成概念,总结出规律。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方法上少走了弯路,而且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最简捷、最有效的锻炼,使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得到了和谐的培养和发展。通过平常的规范化操作,更好地培养了学生认真做事的态度和热情,养成精细习惯,让学生懂得细节决定成败。

五、从教会学生科学观察的方法入手,培养直觉思维

培养学生直觉思维的一个最有效的办法是让学生主动地去观察,养成观察的习惯。教学中,应重视指导学生确定观察的目的,教会观察方法,引导学生细致深入地观察。如学习5植物的花6一课时,学生通过对花的直接观察,掌握花的基本形态,在观察中让学生了解花瓣是由等片托住的,花瓣的里面有花蕊,花蕊分雌蕊和雄蕊。按照这个观察程序,要求学生看、想,调动他们大脑思维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观察中掌握花的组成。除了在课堂上,也要注意在课外养成学生勤于观察的习惯,经常布置一些观察作业,让学生在大量常见的现象中,捕捉信息,培养直觉思维。

六、运用多媒体技术,充实科学知识

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能扩充课堂信息量,节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节约了教师板书的时间及学生记笔记的时间,屏幕的快速投放,可以在短时间内显示大量信息,尤其是只需要学生了解的一些知识和内容。通过使用多媒体真正达到“小课堂、大社会”的最优化效果。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形成多角度、多层次的信息刺激,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而在扩充课堂容量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微小世界和我们》一课,学生对这个课题所知甚少,所查的资料也不全面,讨论也得不出一个满意的结果。我利用自己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人类在食品农作物、医学卫生、环境保护、克隆技术等多个微小世界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需要我们更多的去思考、创造性的去设计、艺术性的去实施。相信我们在不断摸索中总结经验不断前进,“让学生出彩,让课堂精彩。”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有效性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