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分层教学模式的几点研究

2016-07-30 16:32张耀盛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分层目标评价

张耀盛

摘 要:分层教学最基本的分类方法就是根据认知水平、知识基础、能力水平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学习小组。在分层教学中教师应该正视学生的能力差别,通过划分层次来实施差异化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使其均能体会到知识习得的成就感,激发求知欲,促进学习自觉性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语文分层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成效的关键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模式制约了学生这一方面的发展,以体现学生差异性发展目标为原则的分层教学,正是改变这一教学弊端的积极尝试,其在深刻分析学生学习基础与能力的前提下,对教学目标要求及其模式空间进行充分优化,为学生打造合适的语文教学活动,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对学生进行分层,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教学要体现素质教育的糈神就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然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各不桕同,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区别对待和进行教学,以便促使每个学生得到最优发展;实行多种教学并存,教师在教学模式下根据对课堂知识学生的拿握程度实施分层教学,从而促进学生的进步,有效地提高了语文的教学质量。在教学当中,离开了学生,教学也就没有针对性。只有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对学生的各方面情况进行了解才能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进行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教学。现在的中学语文教学仍以大班教育为主.因此教师通常没有精力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细致的了解,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因材施教.将学生的差异性体现在教学中。因为教师可以对整体的学生情况进行大体上的了解,将学生分层。例如,在教师接手一个新班级时,由于不熟悉,教师不能在第一时间对学生进行分层,但教师可以咨询学生以前的科任教师,了解学生过去的学习情况或直接找一些学生进行交流,了解班级整体的语文学习情况、基础知识的掌握、适应的教学方法等。在了解的学生大体的学习情况后,将学生进行分层,在一般情况下可以分为三层,A层次的学生语文学习水平较高、基础知识扎卖、适应力强、在语文的具体运用能力上表现突出、可以比较轻松地理解课文内容、自学能力也较强;B层次的学生总体上能跟上教师的语文教学、但适应需要一段的时间、需要教师的督促、学习也比较吃力、但仍肯花功夫在语文学习上;C层次的学生语文知识薄弱、很少花时间在语文的学习上、需要教师多加督促。对学生进行分层是了解一个班级整体情况的一个方法,但并不能将学生的分层情况视为固定不变的,而应将这种分层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及时对学生的层次进行调整。了解到对学生进行分层并不是目的,而是应在语文教学中调整教学的方法、方式中多鼓励B型、C型学生,进一步提高A型学生的语文学习、运用能力,有针对性地教学。

二、分层制定教学目标

所有的教学环节都是以实现教学目标为中心开展的,所以说教学目标的合理制定,为所有的环节指明了方向,能有效引导教学活动的开展。但是,部分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虽然制定的教学目标也可以达到一定的效果,但是这样的做法是不科学的。教师应深入地研究教学目标制定的科学性、合理性,正视学生之间存在在的差异性,充分发挥教学目标在教学环节中的引导作用。笔者以学生的实际基础和学习能力为参数,对学生进行分层管理,并对各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对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环节的针对性。让中等生层面的学生实现教参所要求的教学目标,并以此为标准,对语文学习的优秀生和学困生分别进行目标重新制定,针对优秀生,笔者适当地提高了难度,以增强学生的思维拓展力为目标。针对学困生,笔者在原来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降低了难度和要求,仅以掌握语文基础性知识为目标。通过分层制定教学目标,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够以自己的努力实现学习目标,这让学生对学习更加充满自信。

三、对作业设计进行分层设置,确保学生独立完成

作业的设计安排也要与分层教学模式的整体部署相一致,什么能力的学生安排什么样的作业题。设计作业的时候,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安排相应的容量,又要对作业难度进行区分,保证优秀生的作业量稍多、难度稍高,后进生侧重于基础知识训练巩固,量也适当减少。

四、紧扣课外拓展活动实施分层教学

课外拓展活动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延伸部分,在这样的延伸活动中,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也是教师制定活动计划、内容安排和进度调整的重要依据。例如在文学社团类兴趣小组拓展活动中,对于写作基础一般甚至较为薄弱的学生,组织他们开展这样的活动侧重于拾遗补缺的训练:如他们在心理描写方面存在着能力不足的状况,则可以组织开展心理描写的专项训练;再比如他们在文章结构安排方面掌握效果不佳,可以专门进行文章布局谋篇、间架结构的训练巩固。通过这样的拓展延伸活动实现对作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夯实学生的写作基础。而对于中等以上学生而言,则侧重于拔高性目标的训练,如指导学生如何新颖立意,如何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刻画人物、营造情境,如何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等等。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开展同类型的活动,其侧重点与目标要求也各不相同,体现发展区域内长足发展的目标。

五、评价分层

教学评价是学习效果的体现,在实施分层教学的同时,为了区别化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必须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以便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信心。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分层评价方法,就是要充分体现不同层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程度,每一个评价层次都设有优秀、良好、中等、不及格这四类评价,对于由高到低不同的考核目标;即便同为优秀,对于不同层次学生其评价目标也不一样。如此,一改“唯分数至上”的片面评价方法,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都有机会获得优秀的评价,让所有学生都拥有均等的参与和发展机会,真正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在认同鼓励的过程中,自觉实现教育发展的最终目的。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分层模式教学能够较为全面地兼顾到班级每一个学生,将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并在学习活动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目标定位,在相应难度系数背景下进行学习、练习、考试考核,提高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积极情感体验,为语文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发挥积极作用,有利于教学成效的提升。

猜你喜欢
分层目标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