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复习的策略

2016-07-30 16:32邓裕君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基础知识中考重点

邓裕君

对近几年中考数学科的迎考教学工作, 我尝试着努力做到尽早、细致、严谨, 把握复习重点, 提高复习效率, 注意参考和借鉴近几年中考备考的成与败, 不放过任何一个得分细节, 尽力将有可能得到的每一分都拿到手。事实证实我扎实的工作、坚持不懈的努力与付出没有白费。现简要谈数学教学和复习有关的问题。

一、摆正自己的位置,与学生建立情感

教育者的色彩太浓,会使学生敬而远之;太淡,会让学生无视你的存在。既与他们同行,就应学会适时倾听,适时表达,适时搀扶,就如土地与花草一般,懂得聆听花草的心语,知道欣赏花草的表现,在花草需要帮助时指点迷津,使其有拨云见日的顿悟。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教学中,教师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亲切的抚摸,殷切地希望,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依赖老师,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成为“主人”的关键所在。古人曰“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又曰“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有理无惰, 不足以感人, 有情缺理, 则难以启人, 把教书和育人, 水乳交融地结合起来, 师生间建立起情感, 对提高教学质量是很有益处的。

二、制定复习计划,狠抓基础内容

从实际出发, 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能让复习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考的数学复习最好是分三轮进行。第一轮, 梳理初中数学内容的脉络, 开展基础知识系统复习。第二轮, 针对热点, 抓住弱点, 查漏补缺,开展重点难点知识专题复习。第三轮, 综合训练(模拟练习)。这一阶段, 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 训练学生的解题策略, 加强解题指导, 规范解题细节, 提高应试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要特别注重全面、细致地掌握基础内容。

中考, 首先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要从初一开始扎扎实实地进行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初三第一轮的数学复习必须回到课本, 要毫不吝惜地删除某些资料中的偏、难、怪题。 对近几年的中考数学试题进行分类、分析、比较之后, 我得到的结论是基础题目的份量有增无减, 所以中考虽然是选拔性的考试, 但注重双基仍是我教学的重点。

三、营造良好氛围,提升学生兴趣

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主要由老师来构建, 包括三个途径:第一,尊重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友好相待;第二, 生动、幽默、诙谐的授课语言令学生欢迎,使学生不听不行,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第三,渊博的学识, 务实的教风令学生信任,人格魅力和职业素质令学生钦佩。这样, 形成教与学相向而行的和谐氛围, 有力保证了课堂质量, 减少了负面因素的干扰, 教学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四、强化“精讲” “巧练”,进一步提质增效

在复习阶段, 要注重“精讲”这一环节, 要求学生懂了的不讲, 学生怎么学也无法理解的不讲, 不是复习重点的不讲, 并要讲出规律、思路、方法。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 要做到“精讲”, 对教师来讲, 要求是非常高的。注意引导学生对概念、定理、公式、规律的消化;注意针对学生的知识缺陷和疑难问题作重点讲述;注意新旧知识、新题旧题的对比, 把复杂抽象的问题作连贯解决; 注意解题方法的延伸, 摸索解决的规律;注意一题多解的研究和条件多变的问题的应对方法;注意富有思考性的新问题, 与学生一起探索研究。“巧练” 这一环节也是我复习工作的重点, 练习题必须是经过我精挑细选的、与中考接近的、有代表性的题目;理解概念、巩固定理的基础题;运用知识的能力题;一题多解的思维题;易出错的常见题;综合分析的提高题等等。对于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补救。

五、以思维训练为核心, 教学突出思想方法

尽管数学内容较多,但蕴含在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显而易见。主要数学思想有:数形结合、分类讨论、转化、方程、基本图形等思想, 特别是转化思想。常见解题方法有 : 配方法、公式法、待定系数法、割补法等。 在教学中应该选取一些好的问题进行能力训练。好的问题一般有如下几个标准:具有较强的探索性;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有利于学生掌握有关的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具有多种不同的解法;可以引出新的问题和进一步的思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直接的联系。加强审题训练, 重视解题的规范性和准确性,让学生学会审题和解题,掌握解题规律和方法。

六、如期举行月考, 认真分析成绩

每次月考学生都积极准备, 我认真制卷, 检查一月以来学习的知识点、能 力点、重点内容。考后我以最快的速度完成阅卷工作。重点进行月考成绩分析, 找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反馈给每个学生, 以便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 的教学, 做到教与学的有的放矢, 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事实上,从初一开始我一直坚持单元测验, 往往是利用自习课测验, 第二天根据学生的解答情况及时进行讲评, 使学生及时解决问题, 作为老师通过测试的情况能够及时地调整教学方式?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七、强化预习检查,注重查漏补缺

平时,经常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及时反馈作业问题。对预习内容, 不要只布置不落实,要定期或不定期的督促检查。对出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和完善, 确保前置学习质量。教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 应采用多种方式点评或讲评,如运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办法,及时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 让学生获得教训和反思, 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在总复习中, 利用课余积极想办法为中下生查缺补漏, 形成“水涨船高”的效益。为中上生巩固提高, 形成“熟能生巧? 融洽贯通”的能力。首先帮助他们穷实基础, 要做到全面系统, 也就是要扎扎实实地梳理基础知识。其次帮助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力求作到“竖成线, 横成片”。将基础知识经 过系统梳理和归纳, 不仅使知识更加系统,还能看到知识间的联系, 加深理解, 激活思维,使学生思路更清晰, 知识更扎实。不会“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复习完每个单元进行一次综合测试, 对中上生进行补缺工作,使他们补齐短板,提升学科实力。

八、抓好专题复习,突出核心内容

主题或专题复习要突出重点。具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专题的选择要准、安排时间要合理。专题选的准不准, 主要取决于对教学大纲 ( 以及课程标准 ) 和中考题的研究。二是专题要有代表性, 切忌面面俱到;专题要有针对性, 围绕热点、难点、重点特别是中考必考内容选定专题;根据专题的特点安排时间, 重点处或关键点要狠下功夫, 肯花时间, 舍得投入精力。三是以题或训练代知识, 由于第二轮复习的特殊性, 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远离了基础知识,会造成程度不同的知识遗忘现象, 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以题代知识,并注重解题后的反思。四是专题复习的适当拔高。专题复习要有一定的难度, 这是第二轮复习的特点决定的, 没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的能力是很难提高的, 提高学生的能力, 这是第二轮复习任务,但要兼顾各种因素把握一个度。

猜你喜欢
基础知识中考重点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清律的基础知识
重点推荐
掌握基础知识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这些是今年要重点做的事
重点报道
重点报道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