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教学中学习迁移动态生成的探索与研究

2016-07-30 16:32涂小翠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预设动态师生

涂小翠

摘 要: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是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教学和学生积极的学习迁移发生共轭效应来实现的。探索学习迁移的动态生成意在改变以往教学在知识掌握、贮存与运用方面的低质低效,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果。本文从学习迁移动态生成的概念,特点、实践操作及成效等方面作了一定的探索和实践,以实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具体转化为新课程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学习迁移;动态生成

新课程实施以来,随着教师们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大家已逐渐认识到课堂教学是学生自主体验、发现的过程,课堂活动的主体——学生是开放性的、创造性的存在,他们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也就使课堂成了具有动态生成的活生生的人的课堂。因此在新课程的背景下,科学教师应根据课堂这一特定的生态环境,通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对话、沟通和合作等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

一、学习迁移动态生成的概念和特征

学生的学习过程实质上是把在一个情境中学到的东西迁移到新的情境,从而构建起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所谓学习迁移的动态生成,是指在教学目标的引领下,师生在交往互动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以即时出现的问题、情景或观点为契机,机智地调整或改变预先的教学设计,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从而促使学生的学习迁移朝着达成或拓展教学目标的方向不断动态生成,使教学获得成功。

由于学习迁移的生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动态”是不确定的因素。当教学过程中的“随机生成”与我们“预定达成的目标”一致时,学习迁移的动态生成即可发生,所以学习迁移的动态生成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必由之路。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学习迁移的动态生成,具有以下特征:

1.目的性。学习迁移的动态生成具有方向性,这一方向性是由课堂教学目的决定的。因此,具有目的性,否则就是盲动。

2.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主宰课堂,不再一个劲儿地按照预定的教案往下“灌”,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理清学生的思想脉络,看准学生思想的症结和可能的走向,随时调整教学过程,使学生始终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成为实现学习迁移动态生成的主人。

3.真实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不图省事和形式,追求真实自然。此外,还具有探究性、综合性和愉悦性。

二、学习迁移动态化生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凸现

“学习迁移的动态生成”是课改的核心理念之一,这一理念需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课堂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师生交往活动,它的运行需要一定的程序,即上课前必须对未来发生的教学行为有所准备和设计,否则课堂活动就成为无的之矢,无源之水。因此课堂需要预设。而课堂教学目标是在开放的教学中不断生成的。所以,课堂教学即有预设又有生成。没有生成,课堂就是封闭僵死的操练;没有预设,课堂就是无序的盲动。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拥有一双慧眼,及时将富有价值的生成资源,理智地纳入课堂临场设计的范畴之中呢?这需要掌握一些促进学生学习迁移动态生成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1.联系促生成。学生的学习与他们原有的知识经验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激活学生与新知学习情境相关的已有知识经验,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加深对原有知识经验理解的同时获得新的知识经验,从而将获得的新的知识经验、方法、技能迁移到类似的新情境中,分析和尝试解决新的问题。

2.探究促生成。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发现其中的悬念,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而获取信息,分析信息,使新旧知识经验产生碰撞,擦出“火花”从而实现学习迁移的动态生成。所以探究是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动态生成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3.质疑促生成。“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科学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因此,针对课堂上出现的预设外问题,教师要顺其自然,因势利导,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并使之生成新的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动态生成。

三、实行学习迁移动态生成教学的体会

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实行学习迁移动态生成式课堂教学具有如下明显的优点: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喜欢发表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想法,甚至是错误的也毫无顾忌。他们不再一味地听老师的讲授,一味地记老师灌输的知识,而是凭借自己原有的知识与同伴、老师合作探究,动态地生成共识,自主地习得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不断构建自身新的认知结构。

学习迁移动态生成式教学在改变学生学习行为方面的成效是显而易见的。然而作为教师而言,要真正发挥这种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转变教学观念。还学生以主人翁地位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只有当教师的资源“重组者”(学生)和迁移“引导者”(教师)的角色发挥作用时,才能使教学过程真正呈现出学习迁移动态生成的创生性质。

2.预设弹性教学方案。俗话说“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强调课堂教学要促进学习迁移的动态生成,同时不反对预设。但这种预设是有弹性的、有留白的预设,这种预设要求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多考虑可能出现的情况,使教学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自由度,呈现动态生成的“美丽”。

3.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和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只有民主的、支持性的、接纳的、宽容的课堂氛围,学生才能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教师也易于把握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使师生、生生互动达到至高点,促成课堂教学资源不断生成,使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不断得以实现。

4.进行教学反思,形成教师独特的教学智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只有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逐步积累才能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教学智慧。

总之,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学生课堂学习中学习迁移的动态生成来实现的,动态生成是提高教与学质量与效果的有效途径。课堂教学是开放的、动态生成的,允许预设在实施过程中纳入弹性灵活的成分,允许教学目标潜在和开放地接纳始料未及的体验,并鼓励师生在互动中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唯有这样的课堂才能使师生的生命力、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才是充满生命活力的。

猜你喜欢
预设动态师生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作为预设触发语的重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