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2016-07-30 18:31全莉莉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合理运用提高信息技术

全莉莉

摘 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资源,已广泛地运用在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巧妙结合,能使学生学习兴趣盎然,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理性的知识传授和令人愉悦的陶冶融为一体,突破学生对学习的时空限制,使学生快速、高效的获取知识,使课堂教学如虎添翼,如鱼得水,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

关键词: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新数学课标提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数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信息技术的引入对教育改革、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要趋利避害,实施有效控制,合理运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学作用。

一、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创境激趣,开拓思维,从学习情趣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数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鉴于此,我们只有顺应孩子的心理特征,循序渐进,导其志趣,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而计算机集文字、图形、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之感,使表现的内容更充实,更形象生动,更具吸引力。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情景,促使学生脑、眼、耳、手、口等多种器官同时接受刺激,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例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我们用多媒体课件,设计屏幕上出现彩色的太阳、月亮、地球三个天体的运行规律,即地球绕太阳转一周是一年、月亮绕地球一周是一月,地球绕地轴一周为一日。再配以教师亲切的解说和悦耳动听的音乐,生动的画面把学生带入了奇妙的宇宙,感知年、月、日的来历,同时学生对年、月、日怎样产生,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等产生疑问,通过这一新奇的创境演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唤醒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的心始终被课堂内容引导着,使整个教学过程顺利进行,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知识要点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形象、直观和趣味性。数学知识本身比较抽象,数学中的有些概念、法则、公式的推导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而教学重难点是否突破是一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学生往往对这些知识的学习感到困难,教师如果能在学生不能解决问题时,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使教学重点突出,难点顺利突破,帮助学生轻松扫除学习障碍,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大大减少了教师单调乏味的讲解,大量节省时间,在有限的40分钟内获得更大效益,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一课时,由于钟面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光靠老师讲解,或用传统的教具教学,都会感到非常困难,让学生们不易理解。但如果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就能使原来非常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动化,增强了学生的直观认识。首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钟面,让学生清楚地看到钟面上有十二个数字、指针和格子。紧接着,通过图像的闪烁及音响效果,让学生了解到12个数把钟面分成了12大格,每个大格又被分成5个小格。然后,再通过动态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小格的过程,让学生清楚地认识了时和分。接着,通过动画演示和色彩的变化,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周的过程,让学生得出1时等于60分钟,较好的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提高了教学效益。

三、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走进数学与生活,丰富教材,拓宽视野,延伸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从知识容量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信息来源单一,主要途径是统一的课本、教具、学具。现在,随着网络的不断蔓延,学生与网络的接触也越来越多,他们也不再满足于“黑板、粉笔、书本”等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当今世界上最鲜活的、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数学学科的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由于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的限制,很难在教材中反映出来。因此教材中所例举的素材往往不能与时俱进,可是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十分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 我们正是这样运用信息资源跨越时空界限,将这些要素整合起来,引入数学课堂,实现了把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科教学中来,充分运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小数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延伸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也为学生的自主建构提供了可能。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课前我安排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搜集有关数据,课上学生代表汇报。他们带来的材料:有的是某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有的是中国土地面积大小,中国神舟飞船的航空旅行的数据等,通过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材料,学生不仅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的思想品质教育。

四、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丰富练习形式,增加练习密度,提高复习效率 ,从学习时效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学习数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中玩,玩中练,增加了练习密度,减少了无效时间。在平时的复习教学中,为了便于学生系统地掌握本单元的知识,增大复习容量,高效地获取知识,应合理应用信息技术。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课之前把本单元的知识进行分类和整合,根据重难点制成多媒体课件,这样教学时教师不用把大部分时间用在讲解和板书上,能轻松教学,学生也能在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快速、高效、系统地获取知识,同时节省大量的教学时间以便用于学生练习应用,减轻课外负担。

总之,信息化教学应该是科学性、教学性、技术性与艺术性统一的结合,不能当成是众多图片,音乐的汇总,也不能只注重趣味性,我们要学会合理运用,力争通过它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动员学生全部感官参与教学,在情景交融、审美愉悦中感受知识,从而大容量、快节奏、形象生动地搞好课堂教学,使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每个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教学从有效走向高效。

猜你喜欢
合理运用提高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浅析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游戏的合理应用
涉众型寻滋案中视听资料的运用
让作文互评提高能力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