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工作中班级文化的建设

2016-07-30 19:05李慧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班级文化班级管理建设

摘 要:班级文化是将师生作为主体,共同创设集体文化氛围、行为习惯、规章制度的一种精神载体,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由物质文化、班级精神文化和班级制度文化有机组成。本文主要针对班级文化的功能进行分析,并探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级文化的建设措施。

关键词:班级管理;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生价值观的形成、个性的发展有着关键性影响。但是就目前班级文化建设现状来看,其中还存在着一些严峻的问题,如何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促进学生的发展是需要重点关注的课题。

一、班级文化的功能分析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一书中说过,“用环境,用学生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一个微妙的领域。”班级文化正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出良好的文化环境,其功能体现在几个方面:

1.导向性:班级文化与师生利益是高度一致的,班级文化的形式与内容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思方式。班级文化是客观存在的,如果班级文化可以引导学生的意识,对于学生的成长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处在阶段的青少年而言,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并不成熟,这是离不开班级文化的引导的。

2.凝聚性:班级文化的建设目标就是要在班级中营造出发展、团结的风貌,理想的班级文化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温暖,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一旦这种文化被建立起来,那么就会形成积极的合理,将师生团结起来为了班级的发展共同奋斗。

3.约束性:班级文化有着极强的凝聚力,可以将师生的共同理想、利益和追求密切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合理。同时,班级文化也有着约束性,每一个成员都需要受到它的制约,这样才能够让所有的成员都可以规范与约束自己的各项行为。

二、班级管理中班级文化的建设对策

1.制定出完善的量化管理制度

要建设出良好的班级文化,制度的约束是必不可少的,用制度来约束学生可以让他们产生自我管理与预警管理能力,当然,开展班级管理的最终目的并非是为了约束学生,而是为了对学生产生正确的引导。要让学生接受班级文化,首先要具备完善的管理制度,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为此,有必要鼓励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这不仅可以达到集思广益的目的,还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充分调动起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在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可以采用执法轮流制的性质,让班级管理工作朝着制度化的模式发展。

2.注重培育班级主流文化

目前,班级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必须要加强主流文化的建设工作,避免班级文化建设出现实效不明显的问题。各个班级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建立班级主流与文化,确定好共同的核心价值与行为准则,让其成为学生的共同愿景。作为班主任,要注意将学校愿景与学生愿望相结合,用共同的愿景来鼓励学生进步,这种愿景需要有清晰的目标,让学生可以积极的为之奋斗。实践活动显示,只要具有共同的班级愿景,就可以通过愿景来建设出主流文化,激发出学生的创造力。

3.加强自我教育,增强集体荣誉感

开展主题班会或者情景讨论进行自我教育,让学生设计不同情节,进行自我教育,展开互相辩论,让学生的思想、学习等方面问题得以解决。笔者就在开学之初,就发现学生们对学校的一切都很新鲜而所学内容又很少,于是他们就放松了警惕,打闹、蹿班、交友、看与学习无关的课外书、随意带电子产品及零食进班等现象蔓延。针对这种现象,我开展了“做一名文明守纪的生”主题班会。会上,学生们都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最后达成一致意见,不良作风有所减少。在情景讨论班会中,笔者有一段成功经验,正巧一段时间要外出开会,就设置了“当班主任不在的时候”为主题的班会,学生们模拟了学习和生活的情景,表演了班主任不在的表现。经过全体评价,让学生们在教育和自我教育的过程中得到影响。这种无形的教育克服了死板的说法教育,而是创新性的实现自律教育,参与性强,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通过活动和讨论,强化了学生的自我教育,造就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风貌。

4.尊重主体角色,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班级文化建设中,学生作为主体之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班级管理中也要坚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和主体意识,调整班级内部的组织结构。班级内部的组织结构重点在于学生干部的推选,发挥好学生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带动学生都参与班级管理事务中。在班级学生干部的推选过程,还要建立班级班务公开制、值班班长制等机制,给予学生干部充分展示管理才能的平台和机会,也利于培养学生的负责态度和责任心。在管理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在服务的过程中,学会为集体和他人服务,相互协作和相互帮助。同时,还应建立相应的班级自律小组,实现学生的自我监督和自我教育。

三、结语

综上所述,班级文化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载体,通过班级文化的建设,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不仅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更是学校育人方式的转变,从而实现对学生的管理从制度约束向文化影响、文化育人的教育行为转变,以达到教育人、熏陶人、培养人、发展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云,程宏. “队委制”取代“班委制”的小学班干部管理实践[J]. 基础教育研究. 2015(11) .

[2] 钟红. 定位 整合 设计——在“一班一品”活动中探索班级文化建设之策略[J]. 中国德育. 2011(03) .

[3] 侯小占,陈娅. 农村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发展现状调查及研究[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4(06).

[4] 史卫华. 把牢德育教育阵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浅谈[J]. 亚太教育. 2015(31) .

[5] 张兴春.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文明习惯养成[J]. 中国校外教育. 2015(10) .

作者简介:李慧(1988-),女,籍贯:湖南省永州市,工作单位:湖南衡阳市祁东县官家嘴镇中学,学历:本科,职称:中二,研究方向:教学管理。

猜你喜欢
班级文化班级管理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建设班级文化,增效班级管理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独立学院班级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