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绿色发展的路径研究

2016-07-30 19:34李荣张芸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文明理念绿色

李荣 张芸

面对资源环境对发展日益增强的约束,我国学者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关注发展观问题,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导的绿色发展道路无疑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热点。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党的十八大又将生态文明放在突出位置,将“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美丽中国,必须坚持绿色发展”。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4月25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指出:“如果仍是粗放发展,即使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目标,那污染又会是一种什么情况?届时资源环境恐怕完全承载不了。经济上去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大打折扣,甚至强烈的不满情绪上来了,那是什么形势?所以,我们不能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倡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等仅仅作为经济问题。这里面有很大的政治。”这段重要论述直指生态文明建设的要害。

一、绿色发展的内涵

2002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一份题为《2002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让绿色发展成为一种选择》的报告中阐述了中国生态环境发展状况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明确指出了中国应选择绿色发展之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把“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

绿色发展是在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文化、绿色新政等概念的基础之上对于发展方式的总结和延伸,具有更全面的含义。从表面上看,资源环境问题是人与自然的矛盾所在,然而在人与自然关系的背后是经济、社会、文化、观念等方面的“复合”问题。绿色发展力求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两者给予相同的重视程度。生态文明下的绿色发展不是就环境论环境,而重在诊断隐匿于工业文明的发展理念和生产生活方式之中的病因,要求通过发展理念、发展机制、发展方式的转变从根本上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二、当前我国绿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府职能发挥不够

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不能适应绿色发展要求。职能转变进程与生态社会建设速度不协调,尤其是地方政府未能及时处理好发展与生态之间的关系。绿色发展理念虽然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但总体看来绿色发展理念对经济、社会的协调作用还不是非常明显。关于绿色发展,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但是这些政策措施在具体执行中发生了扭曲,未能对当前现状的改变产生积极作用。执法不到位,监督体制不健全,事后监督比例大于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大于政府监督等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政府职能的薄弱。

2.法律法规亟待完善

绿色发展方式需要借助制度载体方可转变为现实生产力。我国环境立法还没有清晰的确立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导地位。环境立法与司法环节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市场主体的违法成本低,对于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缺乏必要的预防体系。环境法律条文缺乏必要的操作性,空洞、宽泛、不确定的内容较多。法律法规方面的不完善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当前绿色发展方式不合理,缺乏实效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3.绿色市场尚未建立

绿色市场运行不畅是绿色发展理念推行的最大阻力。尤其在消费品市场中,一些没有获得专门机构认证、无绿色产品专用商标的产品大肆流通,甚至一些假冒伪劣的绿色产品在市场中也频频现身。这不但侵害了消费者权益,更为重要的是阻碍了绿色市场的整体发展,对绿色市场秩序形成冲击。绿色发展目前在社会中已经形成普遍共识,消费者在购买产品的过程中对绿色产品也具有强烈的偏好,但是这不但没有形成促进经营者开发绿色产品市场的正能量,却给一些不法商家做虚假宣传、假冒伪劣产品提供了便利。因此绿色市场机制不畅也已经成为影响当前我国绿色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性因素。

三、实现绿色发展的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实现绿色发展必须牢牢把握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的关系,生态文明理念应当成为绿色发展的精神指导。

1.加大生态环境治理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中明确提出,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的要求,把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重点任务。具体做法如: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形成政府、企业、公众治理的环境治理体系;推进多污染物综合防治和环境治理,实行联防联控和流域共治,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等。通过这些具体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改善生态环境。

2.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建议》中强调,要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就要首先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强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增加森林面积和蓄积量。扩大退耕还林还草,加强草原保护。严禁移植天然大树进城,引导各方面资金投入植树造林。加强水生态保护,系统整治江河流域,连通江河湖库水系,开展退耕还湿、退养还滩。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等多种措施来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3.推动低碳循环发展

要坚持节能减排,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切实使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落到实处。《建议》中提出,控制碳排放,就要加强高能耗行业能耗管控,有效控制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碳排放,支持优化开发区域率先实现碳排放峰值目标,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同时要继续抓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要继续广泛深入地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大力弘扬健康文明、节能环保的生产方式。

4.提高绿色发展意识

对生态环境保护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充分发挥电影、电视、图书和报刊等舆论宣传作用,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生态意识。树立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近期利益服从长远利益的统筹兼顾的大局观;树立资源有限,提倡节水、节能、减排、降耗的资源环境观;树立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保护人类自己的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观。

历史告诉我们,发展理念正确,才有国富民强;理念错误,终究会重陷衰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我国生态环境矛盾有一个历史积累过程,不是一天变坏的,但不能在我们手里变得越来越坏,共产党人应该有这样的胸怀和意志。”我们必须深刻认识绿色发展的重要意义,坚决用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指导一切工作,走绿色发展之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猜你喜欢
文明理念绿色
绿色低碳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对不文明说“不”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