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

2016-07-30 21:05刘文军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外化内化分组

刘文军

合作学习是当前新课程改革中强调的一种学习方法,它是以小组为单位,同学之间相互协作、共同努力,依靠小组的力量和集体的智慧来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有效方法和手段。基于合作学习在实现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独特功能,而在教学中教师都普遍尝试与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在合作学习的功能与内涵的理解上产生了一些误区。缺乏合作学习的指导和拓展,只流于形式。而学生有没有充足学习空间与实践体验,在“教与学”和“学与练”过程中的互动与评价过于单调,合作学习组织形式又过于自由化和随意性,只求教学场面热闹,不求合作学习的实效。下面我将通过一些案例片段分析剖析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中存在的“盲点”和“迷点”问题。

合作学习的方式很多和途径都很多,一般有几个人合作和多个人合作、小组合作与大组合作、同质分组合作与异质分组合作、个性差异分组合作与兴趣爱好分组合作、自然分组合作与互动分组合作。合作学习的形式主要依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而选择不同的合作学习方式。因此,在采用合作学习方式时,首先要明确学习目的,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合作学习,掌握合作学习与互动评价的方法,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学习能力与学习行为的变化,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一、明确目标,激发热情

合作学习的目的要明确,分工合作的责任要具体。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掌握技能与知识程度,设置恰当的合作学习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努力实现和能够达到的学习目标。学生要清楚的知道之间应该干什么,小组合作应该去做什么,这样学生就会很快的进入角色。通过目标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例如:“障碍跑”教学中的分组合作练习,必须在学生能够掌握过障碍跑的方法基础上,教师启发学生利用器材,设置不同的障碍区,进行合作性练习。看哪组布置障碍区最快、最巧、最合理、最安全,并在合作与配合下,用最快的速度和最灵巧的方法越过障碍。目标、要求和方法都很具体,既培养学生合作过障碍的能力,又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而创设合作学习情景,更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产生合作学习的冲动与激情,但是合作学习的情景设置要体现兴趣化、游戏化、学生化的特点,突出一个“实”和“效”的价值。

例如:设计律动游戏“小动物找朋友”,在游戏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这样设置情景:今天天气真好!森林里的小动物一早起来到草地做起了游戏,他们做的是什么游戏呢?(播放音乐)听,是在做“找朋友”的游戏。随着教师头饰的不断变化,学生们模仿着兔子、小熊、小青蛙等各种姿势进行快乐的游戏。在教师参与和互动下学生把小动物模仿得活灵活现,营造了一个愉快的合作互动的学习氛围。

三、指导学法、关注差异

合作学习中要重视学法指导,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能展示自我,体现自我的价值、共同享受合作学习的快乐。

四、合理运用迁移、内化技能

教与学的过程是内化与外化的统一过程,也是学习的迁移过程,内化是外化的基础。外化可以使内化成果得到巩固与加深。在教学中运用知识、技能、方法和规则的有效迁移,更好促进运动技能学习与形成,也是为分组合作学习奠定基础。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与练习方法以后,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如何运用与创新。

例如:小学低年级学生做“换物赛跑”游戏,先让学生从换物和赛跑两个要求进行游戏方法的思考。让学生分别尝试两种技能游戏活动,学生从观察、体验、交流中初步了解游戏规则,掌握了在快跑中换物的技能与方法。此时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技能来培养学生合作创造新意识,把换的物品增加一件,让学生思考三件物品的交换游戏怎么完成?同组的伙伴又怎么样换物品?让学生再进行合作体验,这就是内化技能向外化迁移的体现。

五、适时评价、形成互动

合作学习的评价是一种激励而有效的教学手段,师生互动评价不仅促进合作学习方式的形成,又能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维持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持续学生的学习动机。

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做到以上几点合理的运用合作学习,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学习能力与学习行为的变化。要变一个老师为多个老师,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猜你喜欢
外化内化分组
Clothing is what you are 衣如其人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外化于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杭州模式”研究①——基于杭州市民公共文明行为的视角
分组搭配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怎么分组
分组
海外华语教材的文化“内化”
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努力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