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自然之美
——小岛良平设计作品图形语言分析

2016-07-31 19:48辛艺华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小岛装饰日本

辛艺华 张 楠

来自自然之美
——小岛良平设计作品图形语言分析

辛艺华 张 楠

图1 东山魁夷 蓝色的音响

图2 小岛良平 Mother Wetlands

图3 白枕鹤

图4 小岛良平 拯救世界的鸟类

图5 鹬(上)与鸭(下)

小岛良平是日本设计界久负盛名的平面设计家,他不断创造着富有生命力的设计作品。我们从相关研究中得知,小岛良平1939年出生于日本釜石市岩手县,这是一个以渔业为主的小镇,他的父亲是一名渔船主。少年时期,小岛良平经常嬉戏于港口往来的商船之间,他怀着好奇之心去观察这个世界,对自然的热爱从小就根植于他内心的深处,这使得他创作的题材常以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等自然物居多。他将自然之美抽象化、几何化、图形化于平面之间,在他的作品中我们能深深地感悟到日本传统文化所孕育的自然观,以及源于日本人的审美意识。

一、自然美意识

(一)日本人的自然崇拜

人对自然和色彩的本能性反应形成了人类的原始美意识,即人对自然美和色彩美的整体感觉,可以说“自然美是美意识的本源”[1]25。如果要问日本人最值得夸耀的是什么,那一定是日本的森林。[2]166日本列岛森林植被的覆盖率达67%以上,全境基本上都是森林。古代日本人生活在山峦起伏、绿韵悠悠的大自然中,狩猎、采集、渔捞成为主要的生活方式。森林在为人们提供住房、木柴、食物等各种资源的同时,也形成了日本人心灵深处的森林信仰。在日本,神就是森林,树木是神所附体的地方,是生命的象征,也是“生命信仰的核心”[2]37,对树木的崇拜正是日本古代神道对生命的崇拜。日本的森林宗教思想认为,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2]69-70森林是神,太阳是神,大地是神,山川、动植物都是神,故而动植物乃至山川都和人同样有着灵魂,[2]120有着共同的生命,“一切都在彼时与现世之间循环而永远共存”[2]149。日本的古代神话从一开始就是以自然为神,现存最早的文学著作《古事记》系统记述着对大树的崇拜、对巨石的崇拜、对山的崇拜、对河的崇拜、对动物的崇拜、对植物的崇拜。“山岳原野以其凝重与粗犷而生灵性;河流大海因其生动与广博而呈变异;风雨雷电、斗转星移都有神的归宿;花草树木、五谷菜蔬亦是神的尤物。”[3]自然界这种万物有灵、平等与再生的思想始终在日本人的心底深处流动着,这种自然崇拜的古老信仰早已融入日本人的生活之中进而变成了一种共同性价值观。

图6 小岛良平 拉姆萨尔公约国际会议

图7 红脚鹬

图8 俵屋宗达 关屋图屏风

图9 尾形光琳 红白梅图屏风

到了弥生时代,由于稻作农耕传入日本,使日本进入到以稻作为中心的农耕社会,培养了其独特的稻作文化。“稻作、米的历史是与日本的历史共同开始的。稻作与米可以看作日本历史的象征,至少是日本历史形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78由稻作生产而形成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文化形态构成了日本传统文化的核心,甚至有不少日本学者认为“日本民族固有的生死观、世界观乃至宇宙观,都可在这成为日本人生存根基的稻作文化中得到解释”。[4]78日本人将高山、河流、水田、稻米等自然景物都称为“神”。据《日本书纪》载,天照大神是第一个插秧的人,因此,天照大神就是稻魂。在民间,一年四季举行的各种各样的祭祀都与稻作农耕礼仪有着密切关系,诸如祭家神、族神、村神,祭年神、田神、山神,人们把自己的愿望和需求寄托给神灵,通过祭神仪式祈求神能带来稻米的丰收,带来生活的富足。正如日本民俗学创立者柳田国男所说:“一个民族的生活文化,首先表现在具体的物质生活方面。”[5]78日本民族这种对稻米的尊重并将其视为蕴藏灵魂力量的神圣物质,体现了日本人内心深处对祖先的自然归属感。“在日本,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现实的人与来世的神秘的关系等等;完全都被吸收到美的境界中去了。”[6]180可见,日本民族的宗教思想已深深地植入于自然美的理念。日本人认为欣赏和表现大自然是一个欣赏与表现自我的过程,他们将自然事物寓于心中,努力去感受和表现自然界那种美的感觉,使得“存在于自然与人类之间的柔软的关系结构,能把‘充满生命威力的大自然’这种审美意识和‘纯朴、富有人性’这种伦理意识结合成一体,成为信仰感觉”[6]180。故日本之美体现在文学作品中,如松尾芭蕉的俳句,“古池碧水深,青蛙‘扑通’跃其身,突发一清音”,[7]71借一动一静以有声写无声,烘托清寂幽思的自然意境,感触活泼跃动的生命力;在造园艺术中,枯山水以自然石装点庭园,以一种极度单纯的形式表现超自然的深山幽谷之趣;在绘画创作上,东山魁夷的画作用群青和绿青展现出日本大自然所具有的幽玄景趣,厚重而深沉(图1);在平面设计领域,小岛良平与自然对话,他的作品充盈着对自然之美的无限憧憬与依恋。

图10 小岛良平 ecology

图11 小岛良平 Biosphere

(二)小岛良平作品中的自然之美

在日本,在农业文明、工业文明飞跃推进的同时,自然与环境的危机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郁郁葱葱的大片森林被砍伐变成农耕地、各种公害和污染、地球的沙漠化、气候变暖、臭氧层被破坏……猛然间人们发现,在城市文明繁荣的土地上几乎看不到森林,征服自然实际上是以破坏自然为代价。面对生态危机的地球问题,关注环境成为小岛良平设计创意的主题。他的创作以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等自然物居多,“山川草木悉皆成佛”这种以自然为中心的宗教理想已深深地融入他的作品之中。

从1985年起的十多年间,小岛良平为日本野鸟会①设计了大量宣传类海报。作品《Mother Wetland》(图2)就是其中之一。日本人非常喜欢鹤,对鹤鸟的保护可谓不遗余力,在南方九州鹿儿岛的出水地区,就有数千只以上的白头鹤和白枕鹤在此过冬。日本野鸟会为了彻底了解作为候鸟的鹤的生活情况,给停留在九州的鹤安装上电子发射器,并得到法国、美国的卫星协助,跟踪搜集鹤沿途迁徙的相关信息,弄清了鹤的生活规律。小岛良平这幅海报的创作原型为白枕鹤(图3),这种鹤的特征是嘴长、颈长、腿长,因面颊赤红所以也称“红面鹤”。其头顶、后颈以及喉部为白色,前颈、上体及下体为灰色,尾羽为黑色,常以一至几个家族群居,活动在湖泊、沼泽的芦苇丛中。白枕鹤的这些主要特征都在小岛良平的作品中清晰呈现出来:选取白枕鹤上半身最具特点的长嘴、长颈进行图形提炼,突出“红面”特征;颈部结合鹤原始的羽毛状态以细长的三角形流线勾勒出颈部毛色,表现灵动的S曲线;用“两只”鹤表现其群居的生活习性;背景的装饰性水纹细腻地表现出白枕鹤生活的环境“湿地”;版式上方四分之一的文字区域还附有鹤迁徙的图解信息。对于该地区目前已是“鹤山鹤海”的自然状态,这幅海报无疑起着积极的呈现作用。

1986年,世界野鸟保护联盟在加拿大多伦多召开国际会议,日本野鸟会作为日方代表参加,小岛良平为此次参会设计了宣传海报《拯救世界的鸟类》(图4)。海报中的鸟类一只为鹬科,一只为鸭科(图5)。鹬为水滨鸟类,体中小型,羽毛多灰褐不艳丽,头形浑圆,喙形细长,有时微向上或向下弯曲。野鸭为多种野生鸭类的通称,嘴部扁平且短,喜群居。小岛良平抓住“鹬嘴细长,鸭嘴扁平”这一形态特征提炼图形,装饰以艳丽的意象色彩,使得形与色、长与短、曲与直在视觉中交织,传达出“野鸟”这一概念,当我们面对如此绚丽的画面,怜惜、保护之心油然而生。

图12 小岛良平个展海报

1993年,日本北海道召开了以“保护鸟类、保护湿地湖水”为主题、三年一次的缔约国国际会议,小岛良平为大会创作了《拉姆萨尔公约国际会议》告知海报(图6)。湿地指的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因而成为鱼类和珍稀水禽等生物栖息、活动及繁衍的重要场所。由于围湖造田、截流筑坝、引水灌田,湿地正在逐渐减少,并因集约养殖水产品、向河口海口排污等原因,全球湿地质量也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直接影响到在此栖息及迁徙的生物种群的生存。《拉姆萨尔公约》②的通过就是为了保护国际重要湿地,特别是水禽赖以生存的栖息地,这正是小岛良平作品中的视觉形象。红脚鹬栖息于湖泊湿地,是一种迁徙候鸟,上体褐灰,下体白色,腿橙红色(图7)。小岛良平采用装饰性手法表现此水鸟:简化尾部多余的羽毛,强化黑白对比的毛色关系,最为生动的地方当属水中的倒影与微风中的水草,寥寥数笔,状物传神,刻画入微。

在小岛良平的设计作品中,抽象与具象、整体与细节的表现,使得每一个形象都如此亲近、充满生机。这不仅依靠他超强的设计功底和对自然独特的感知能力,更重要的是潜存于心的自然美意识。他观察鸟,创作鸟,走入鸟的世界,与鸟进行心灵的对话,倾听心灵深处的鸟鸣,这种“物我同一”的审美观,洋溢着自然之美,生命之气。

二、装饰美意识

(一)日本绘画的装饰性

装饰性是日本美术主要的民族特色之一。出现在平安后期,根植于日本土壤上的大和绘艺术,最早为平安京贵族用以装饰邸宅。其主要形式包括障屏绘、装饰经卷和绘卷,多以描绘日本四季风景、山水风物以及文学作品为题材,富有诗情画意的画面充满了日本式的精致情趣,代表作《〈源氏物语〉绘卷》《〈寝觉物语〉绘卷》就蕴含着强烈的装饰意味。到桃山时代,障屏画更是把装饰之风推向极致,有金碧辉煌、风格华丽、笔致细密的狩野派,也有深得宋元绘画精髓,于水墨变化中彰显禅宗修养和豪情逸致的汉画派,还有追求古雅诗趣、含蓄隽永、意境深远、极富日本式装饰美的宗达光琳画派。

日本设计大师永井一正在谈到宗达光琳画派时说道:“日本美术的特征是基于对四季的热爱,在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同时表现出的装饰性。并极端地升华为象征化、样式化,‘琳派’将这种特征发挥到了顶点。”[8]47宗达光琳画派的奠基人俵屋宗达,他的装饰性绘画特别“注意发现形式的生命和活力”[9]101,经典作品《关屋图屏风》(图8)取材于古典名著《源氏物语》,辉煌的金色衬底上用平面手法极度抽象化、样式化地表现绵延起伏的青绿山坡,空灵简约的构图与优雅的色彩组合,显示出日本式的装饰美格局。尾形光琳的装饰画在继承的基础上又注入新的活力,他十分强调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自然意趣以及取乎自然的美意识。传世之作《红白梅图屏风》用“没骨法”画就(图9),红梅与白梅相映成趣,银色的水流和波纹抽象成极富装饰性的涟漪,“这就是后来酒井抱一使用的、江户时代的工艺品装饰中反复出现、直到今天仍大量生产的漆器类、几乎‘民俗’化了的流水花纹的原型”[10]137,被民间称为“光琳波”而流传。在小岛良平的设计中,我们也能看到这明净的粼粼“光琳波”,从中感受到日本自然的诗趣之美。

作品《ecology》(图10),野生水鸟的背部与“光琳波”通过平面重叠方式,构成空灵简约的视觉图形,让人感受到物我互渗、情景相即所拥有的微妙神韵。平和、含蓄、纯静,仿佛是一份有关水鸟与沼泽、湖泊和谐共存的生态环境“视觉报告”。作品《Biosphere》是一张以“保护地球环境保护自然”为主题的海报(图11),视觉呈现的是“光琳波”上星星点点闪烁着的流萤。科学报告指出,水栖萤火虫对环境要求非常高,它们赖以生存的天然水域是不能被污染的,但由于农业生产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严重破坏了萤火虫的自然生存环境,因此,萤火虫的生存情况就成为自然环境是否优良的风向标。小岛良平正是以此为点切入主题,巧妙地运用抽象的、样式化的“光琳波”,与闪着萤光的几何圆形进行同构,营造出田间壮观的萤火虫飞舞景象,让人感受到的是自然的精灵与生命之美,这就是一个通过视觉语言改变我们心境和行动的设计大师对自然生态的期盼与思考。“如果你不透过表面所表现的形态和彩色的皮肤,去有意识地品味的话,他的作品就看不明白的。作品的底下循环的血液在流动的是一些稀有的设计意识,并贯穿始终。”[11]13这些独特的设计构思与平面化的装饰语言或许正是受到宗达光琳画派的艺术启示。

图13 朱蕉

垂花蝎尾蕉

黄苞蝎尾蕉

龟背竹

(二)小岛良平作品中的装饰之美

日本学者加藤周一在《日本艺术的心与形》一书中从六个方面来概括宗达光琳画派装饰风格的美学特点:“一是空间的多样性;二是平面上的位置经营(强调位置的构造关系);三是对个别对象物的处理(包括装饰变形和细节刻画);四是鲜明的原色组合;五是装饰手法的综合性表现(多样手法并用而产生的整体调和);六是主题的世俗化。”[10]126-137“琳派”艺术的这些装饰性特征,在小岛良平环保主题的海报设计中,显然也有创造性的继承,我们不妨用小岛良平1993年设计的个展海报来进行图形语言的装饰特征分析。

1.来自于自然花木的创作主题

小岛良平个展海报仍沿袭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一贯主题,他深信“以经济和人类为中心开发的南方各岛的自然景色,能依靠人们的智慧得以保护,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因此,他反复思考南方景色的印象,诸如南方的岛屿、海、风、花、木、鸟等等,最后确定将主要图形固定在花果形态上”。[12]33小岛良平为何对花草情有独钟呢?一位日本学者作了解答,“日本文化形态是由植物的美学支撑的”[1]30,日本人认为“植物通过种子发芽、成长、开花和结果,不断轮回,以维系生命,表现出对生的强烈意识和优雅的美”。[1]28在日本的文学作品、家徽图案、手绘和服中,所取素材几乎都与四季自然植物联系在一起,小岛良平的个展主题(图12)自然也反映出这种审美情愫。

2.装饰手法的综合性表现

我们尝试将小岛良平个展海报中的植物图片挑选出来(图13),然后与他的海报作品并置在一起,顿时会惊叹于小岛良平对构形、对色彩、对画面空间营造的过人能力。

就构形而言,他善于发现、归纳并提炼因季节变化带来的植物的不同形态,以整齐和精致为出发点,或加强花、叶的对称性,或强化叶脉的典型形态。他的这种对四季变化的敏感和对瞬间状态的留恋,正契合了日本民族的思维特征,即“强调精细地认知和表现事物”[13]1052。就色彩而言,系列海报以青色冷调为主。在日本,“绿、紫、缥、蓝属于青”[14]180,日本民族认为“青”象征生命力的茂盛,并用来比喻人类美好的生活环境。川端康成笔下描写的绿色“比西方和南方各国那种青翠艳丽的色彩,显得深沉和湿润。但静下心来继续观察,或许会感到世界上再没有像日本的绿色那样丰富多彩、千差万别、纤细微妙的了”。[15]273东山魁夷在《青色的世界》一书里写道,青包含有青、绿、蓝的无限的色彩组合,使“这一色调在本来的特性上变得更加微妙、更加雅素和更加生辉,别有一种暖色的柔和氛围,一种宁静的美”。[1]219回望小岛良平青色的世界,感受更多的却是“多彩与淡泊、华丽与幽玄”这种截然相反的性格。就画面空间营造而言,抽象形与写实形、几何形与有机形并存于同一画面,通过重叠、对接、倒置、错位(图14)等装饰手法,构成了多样性的平面空间。这里,为什么要用几何形作为背景呢?“使用抽象性几何图案是为了更好地衬托植物的有机形状”[12]33,小岛良平如是说。而当我们凝视这些作品,看到的是自然界中的花花草草在阳光的照射下,已幻化成五彩斑斓的抽象几何形,植物与几何形交织在一起呈现出盎然的生命力,这时,我们感受到的已不是小世界而是大宇宙,是自然,是空气,是光影,是植物的生命。小岛良平在与自然的对话中获得心灵的感知,因此,在他的植物世界,花、叶等植物必然是与环境融为一体。

图14 小岛良平个展海报

图15 甜槟榔青

小岛良平手绘草图

小岛良平个展海报之一

3.精心的细节处理

小岛良平以一种亲和的感情去接触自然、观察自然、捕捉自然进而描绘自然。从他为个展海报取材所手绘的各种植物中,可以看出他对植物世界极为纤细变化的多种感受,以及对小而微妙、转瞬即逝的植物的无限怜惜之情。图15是以甜槟榔青为素材,成熟的果实结在类似长有关节的树枝枝头,小岛良平敏锐地观察并捕捉到植物的这一形态特征,在构形中进行夸张,采取逆光的装饰手法进行强调,无论是整体的造型,还是细部的结构,我们都能从这无彩色与有彩色的对比中体验到自然之美。

三、结语

怀着对自然的尊崇,一直以来小岛良平以他自己独有的方式探寻着日本岛国的自然之美,形成了他对大自然瞬息变化的高度敏感,对人生世事变化无常的深刻反思,也引申出对自然之爱、对现状之忧的民族情愫。可以说,这就是小岛良平自然观的出发点。他以表现植物的生命姿势来传达内心的审美感受,自然物与人“物我同一”的“生命一体化”思想成为他对自然的感受方法和思维模式,这种自然观通过图形语言表现在他的设计之中,保护地球、保护自然成为他设计创作的不变的主题。他用细致周密的眼力观察自然,观察事物,探索大自然与人的关系,由此形成他对自然生命的深切感受,并融入构思巧妙、极富人情味的作品之中,而这正是我们需要认真领悟之处。从小岛良平的作品中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装饰的魅力,同时还启迪我们思考作为一名设计师的社会责任。

注释:

①日本野鸟会成立于1934年,缘起于20世纪初日本风行捕鸟入笼的饲养方式,这种行为违背了野生鸟类的天然习性,该会发起了普及鸟类知识、宣传保护鸟类意义的保护鸟类运动(参见http://www.wbsj.org/ 日本野鸟会官网)。

②资料来源于百度百科(参见http://www.ramsar.org/ 拉姆萨尔公约官网)。

[1]叶渭渠,唐月梅.物哀与幽玄——日本人的美意识[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5,30,28,219.

[2][日]梅原猛.森林思想——日本文化的原点[M].卞立强,李力,译.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3:116,37,69-70,120,149.

[3]刘毅.高天原浮世绘——日本神话[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4.

[4]金健人.中国稻作文化东传日本的方式与途径[J].农业考古,2001(3):78.

[5]孙敏.日本人论:基于柳田国男民俗学的考察[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78.

[6][日]安田武,多田道太郎.日本古典美学[M].曹允迪,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180.

[7][日]关森胜夫,陆坚.日本俳句与中国诗歌——关于松尾芭蕉文学比较研究[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6:71.

[8]潘力.浮世绘[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47.

[9]刘晓路.日本美术史话[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101.

[10][日]加藤周一.日本艺术的心与形[M].许秋寒,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137,126-137.

[11]小岛良平著,朱锷主编.小岛良平的设计世界[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0:13.

[12]小岛良平著,朱锷主编.小岛良平的设计技法[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0:33.

[13]邱紫华.东方美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052.

[14][日]今道友信.东方的美学[M].蒋寅,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180.

[15][日]川端康成.川端康成散文选[M].叶渭渠,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8:273.

辛艺华: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博士

张 楠: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硕士研究生

Beauty from Nature: An Analysis of the Graphic Language in Ryohei Kojima’s Design

/Xin Yihua and Zhang Nan

小岛良平是日本著名的平面设计师,他擅长利用花草树木、鸟兽虫鱼这些自然存在物,通过巧妙的构思去展现丰富的设计主题,体现出浓郁的自然美与装饰美。本文尝试从日本民族的自然审美观出发,剖析蕴藏在小岛良平作品中的文化内涵,以理解“设计是一种文化”的真正意义。

小岛良平;设计作品分析;自然美;装饰美

Ryohei Kojima is a well-known Japanese graphic designer.He is an expert in using natural existences like fl owers, trees, birds and insects to present a wealth of design themes with his ingenious conceptions, creating alluring decorative and natural beauty.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in Kojima’s works on the basis of the natural aesthetics of the Japanese nation, so as to understand the true meaning of “design is a culture”.

Ryohei Kojima; design analysis; natural beauty; decorative beauty

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图形创意设计课程及教材建设研究》【鄂教高函(2011)32号】

猜你喜欢
小岛装饰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鲤鱼旗装饰坠
梦中的小岛
装饰或空间/堆砌或创造
装饰圣诞树
《黄金时代》日本版
DIY节日装饰家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