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支出结构、分权通道与居民消费

2016-08-01 06:13刘亮亮张玉娟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6年4期
关键词:财政分权居民消费

贺 俊,刘亮亮,张玉娟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26;2.安徽建筑大学 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政府支出结构、分权通道与居民消费

贺俊1,刘亮亮1,张玉娟2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26;2.安徽建筑大学 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摘要:在连续时间模型基础上考虑将经济建设类支出、社会性支出以及一般性支出嵌入到内生增长模型中,研究政府支出结构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动态关系。为了验证理论结果在实际经济中的适应性,利用中国2001—2013年31个省区的面板数据,考察政府公共支出结构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经验研究发现:经济建设类支出、社会性支出对居民消费存在挤入效应;一般性支出对居民消费存在挤出效应。同时,在此基础上引进财政分权变量,研究政府公共支出通过分权通道如何影响居民消费,结果发现透过分权通道,社会性支出的作用被增强,而经济建设类支出和一般性支出的作用被削弱。

关键词:内生增长;政府支出;财政分权;居民消费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近年来对政府公共支出与居民消费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多,使得这一问题也再度趋热。首先,由于政府公共支出影响居民消费的机理较为复杂,增加公共支出到底对居民消费存在挤入还是挤出效应在理论上悬而未决;其次,由于研究的视角或者是实证所用的数据不同,增加政府公共支出究竟会挤入还是挤出居民消费的经验研究的结论也呈现多元化。所以,深入研究政府公共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有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Barro最早将政府公共支出引进内生增长模型以研究财政政策的长期效应问题[1]。Devarajan等人遵循Barro的研究路径研究了财政政策的长期效应问题[2-3];Rioja、Galí等人在内生增长理论的框架下进一步研究了政府公共支出结构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4-5],目前基于此研究的内容主要从离散型视角进行研究;用连续时间模型进行此研究的较少,较具代表性的研究有Turnovsky等人将劳动和政府消费支出引进效用函数、将政府基础设施支出引进生产函数,构造出政府公共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6]。经验研究出现了结果迥异的情况,Amano等研究表明政府公共支出的增加会挤出居民消费[7],这类经验研究结果也说明了政府公共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存在替代关系;然而另一类经验研究却得到了与上述研究完全相反的结果,Karras、Devereux等人认为政府公共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存在互补关系[8-9]。

由此可见,鉴于每个国家实际经济体制所具有的独特性,学术领域在关于政府公共支出对居民消费作用的有效性问题上迄今都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国内学者大多通过居民消费的跨期替代模型来研究此问题,张治觉和吴定玉、李建强等人发现政府公共支出对居民消费存在挤入效应[10-11];楚尔鸣和许先普、方福前和孙文凯通过研究发现政府公共支出对居民消费存在挤出效应[12-13]。可见,学者们针对政府公共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的研究进行了十分有价值的探索,研究成果也较为丰富。但是,由此也看到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大多研究是用离散时间模型去分析这两者的关系,而对于连续时间模型的理论模型运用却很少;其次,大部分经验研究均采用时间序列数据去分析,有的研究所用数据的样本量很少,且时效性也不强。

本文创新性地从理论模型和经验研究两个方面解释政府公共支出作用于居民消费。其一,关于政府公共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关系的研究大多仅限于经验研究,仅有的少数理论研究也是采用离散时间模型,而本文采用的是连续时间的模型,构建出政府公共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并运用动力系统判断均衡点的稳定性和政府支出结构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其二,由于经验研究大多采用的是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为了丰富经验研究,本文采用面板数据检验政府公共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同时在此研究基础上引入财政分权变量,研究政府公共支出通过分权通道如何影响居民消费。

二、理论模型

就理论研究而言,内生增长理论在某种程度上是解决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问题的较好方法,原因是内生增长理论主要研究经济的长期趋势即增长问题,实质上就是一个动态最优化问题,Hamilton泛函代表了各种政策所决定的总利益前景,并权衡且考虑到了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

离散时间模型往往得不到十分精确的结果,大多是近似等式,而要使近似等式变为等式,只有把时间段变得无限短,这就要过渡到连续时间模型,因连续时间模型不仅能提供更准确的结论,也方便于应用各种数学工具。因此,本文运用连续时间模型分析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的作用,考虑到一般性支出相比经济建设类支出与社会性支出对于产出的影响较小,所以将经济建设类支出、社会性支出引入生产函数,将经济建设类支出、社会性支出与一般性支出引入效用函数,分析均衡增长路径下的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的作用。

(一)生产函数

假定代表性家庭进行生产活动。私人资本存量k,经济建设类支出g1和社会性支出g2作为生产要素。生产函数遵循Cobb-Douglas生产函数形式,则生产函数y为:

(1)

其中A为技术进步率;α1,α2,α3为弹性系数,且α1+α2+α3=1。

(二)消费者行为

代表性的消费者的问题就是通过选择其消费品的消费路径使其效应极大化,同时将经济建设类支出g1、社会性支出g2和一般性支出g3引进效应函数,即:

(2)

设政府的税收为T且为给定的常数,这样消费者的预算约束方程为:

(3)

其中债务水平b的利息h(b)为债务的单调上升的函数。

(三)政府行为

如果政府收支平衡,则政府的预算约束方程为:

(4)

(四)求均衡解及均衡解稳定性的判断

考虑以上因素,建立在消费水平c上的代表性消费者的决策是动态最优化问题,则最优化问题为:

(5)

对式(5)构造Hamilton泛函:

(6)

式(6)中λ是Hamilton乘子,由最优化一阶条件得:

(7)

由式(7)解答可得:

(8)

考虑到政府的另一个预算约束,由式(3)式(4)可得:

(9)

综上,由式(8)式(9)可得资本存量和消费水平的动态系统:

(10)

对式(10)进行泰勒公式展开得:

(11)

将式(11)化简得:

系统在均衡点的Jacobi矩阵为:

λ1+λ2=Fk(k,g1,g2)>0

(五)比较静态分析

(12)

对方程(12)进行全微分得:

Fkdk-dc=-(Fg1-1)dg1-(Fg2-1)dg2+dg3

Fk kdk=-Fk g1dg1-Fk g2dg2

(13)

将方程(13)化成矩阵的形式:

当dg2=dg3=0时,通过Cranmer法则,可得:

(14)

其中,当物质资本足够大的情况下有Fg1-1>0;Fk>0,Fk g1>0,Fk k<0,δ>0,有-Fk g1Fk+Fk k(Fg1-1)<0。

同理可得:

(15)

由式(14)式(15)可以看出,经济建设类支出与社会性支出均会增加消费者的消费水平,而一般性支出却会使消费者降低其消费水平,原因在于本文是基于内生增长理论的框架研究政府公共支出与居民消费的长期关系。从长期看,经济建设类支出挤入居民消费,比如政府在加大基础设施支出的同时,不断地改善基础设施服务有利于获取消费品,从而刺激居民消费,这与短期研究的结论可能有所不同,许多短期研究的结论表明,经济建设类支出可能挤出居民消费;社会性支出挤入居民消费,比如教育是积累人力资本和发展科学技术的源泉,社会保障制度的提高和完善有利于降低居民的储蓄动机,从而增加居民消费;一般性支出挤入居民消费,比如行政管理支出是一种消耗性支出,支出规模的扩大会加重居民的经济负担,从而会降低居民消费。本文将从经验研究的角度来探讨经济建设类支出、社会性支出以及一般性支出对中国居民消费的影响。

三、经验研究

(一)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

为了验证理论结果的正确性,以实际人均居民消费的对数为因变量、以政府公共支出结构为自变量,同时引入一些影响居民消费的控制变量一同进行回归。实证模型如下所示:

(16)

其中i和t分别表示省份与年份,βk为模型的系数,εit为随机误差项。

核心变量:c为实际人均居民消费,本文将实际人均居民消费取对数后作为因变量;Yit是表示政府公共支出结构,包括Y1:用经济建设支出与财政总支出之比表示,经济建设类支出主要包括基本建设支出、环保支出、农林水事物支出等;Y2:用社会性支出与财政总支出之比表示,社会性支出主要包括科学技术支出、教育支出、卫生支出等;Y3:用一般性支出与财政总支出之比表示,一般性支出主要包括外交支出、国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等。xit是影响居民消费的其他变量,包括:GRPCGDP:本文将本年和其后三年的人均实际GDP增长率的平均值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T:用各省进出口贸易总额与各省GDP之比表示各省的对外开放水平;I:用各省固定资产投资额与各省GDP之比表示各省的投资率;OD:用65岁及以上的人口数与15~64岁的人口数之比表示老年抚养系数。以上样本数据为2001—2013年31个省区的面板数据,样本容量为403,样本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和中宏数据库公布的年度报告以及《中国统计年鉴》。

(二)单位根检验

本文采用ADF检验确定各变量的平稳性。判断的标准为:如果一阶差分的ADF统计值对应的P值小于0.01时,拒绝原假设(序列式是非平稳序列),因此序列式是平稳序列;反之,序列式是非平稳序列。表1为检验结果。

表1 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表

注:括号内为p值。

由表1的单位根检验结果可知,各变量的一阶差分的伴随概率均小于显著水平的1%,拒绝原假设(序列是非平稳序列),因此上述各变量的一阶差分序列都为平稳性序列,都满足一阶单整I(1)。由此可知,居民消费与经济建设类支出、社会性支出、一般性支出、老年抚养系数、地区经济增长率、开放性水平以及投资率之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

(三)政府支出结构与居民消费

鉴于本文实证采用的是面板数据,首先需要对式(16)进行Hausman检验,判断出回归分析应当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应模型,表2中的4个方程的Hausman检验值对应的p值都是小于5%,拒绝原假设(随机效应模型),因此选用固定效应模型估计式(16)。此外,4个可决系数都是大于0.9,表明该模型的拟合较好。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本文使用LLC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在1%的显著水平条件下,回归残差水平值不存在单位根即是平稳序列,从而得知以下各组回归方程所对应的各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它们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与此同时,本文可以认为回归结果并不是“虚假回归”,且回归结果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可信性,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固定效应模型的回归结果表

注:*、**、***分别表示在10%、5%、1%的水平上显著;括号内为t值。

根据估计结果,经济建设类支出对居民消费存在正效应,原因可能是地方经济建设支出方向已逐步地由竞争性领域转投向基础设施建设,地方政府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增加供给挤入居民消费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可以刺激社会投资增长,有助于国内经济的发展,从而提高了人们手中的可支配收入,刺激了居民消费;社会性支出对居民消费存在正效应,原因可能是社会性支出主要包括科学技术支出、教育支出、卫生支出等,其中教育、文化体育以及医疗卫生的投入能够显著提高并促进经济增长,从而促进居民消费水平的上升;科学技术的投入体现为研发与投资投入,显然能促进经济增长,从而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一般性支出对居民消费存在负效应,原因可能是一方面这部分支出会挤占对经济增长存在积极作用的支出,从而会阻碍经济增长;另一方面由于政府部门管理效率低,使供给的公共品和服务的数量不足和质量较为低劣,致使其不能对居民消费起到很好的刺激作用,以至于对居民消费产生了较大的挤出效应。

继续观察控制变量可知:老年抚养系数与居民消费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中国正处于老龄化初期,同时中国又是一个注重孝道的国家,随着老龄化的加剧,抚养费用的增加会大于储蓄,则会出现居民消费增长的现象;经济增长与居民消费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开放性水平与居民消费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推进区域经济发展,从而增加居民消费;投资与消费呈正相关关系尽管不显著,但也说明投资拉动了居民消费[14]。

(四)政府支出结构、分权通道与居民消费

本文在上述实证检验的思路和框架基础上引进财政分权变量,进一步讨论财政分权与政府支出结构的联合项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财政分权指标FD用各省人均预算内本级财政支出与(人均预算内本级财政支出+人均预算内中央本级财政支出)之比表示。

表3中4个方程的Hausman检验值所对应的p值都是小于5%,都是显著的,拒绝原假设(随机效应模型),因此回归检验选用固定效应模型。根据估计结果,4个方程都表明财政分权促进了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由方程8回归结果可知,经济建设类支出、社会性支出和一般性支出与财政分权的联合项的回归系数为负、正、负,说明经济建设类支出、一般性支出与财政分权的联合项均对居民消费存在挤出效应,社会性支出与财政分权的联合项对居民消费存在挤入效应。政府支出通过分权通道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不一,财政支出分权程度越高地方政府利他性越强[15],支出分权反映地方政府对财政支出具有利他性,地方政府多会考虑到民生问题,提供辖区居民效用最大化的公共产品服务,从而出现社会性支出与财政分权的联合项系数为正,而经济建设类支出、一般性支出与财政分权的联合项系数为负。

表3 加入财政分权变量的固定效应模型的回归结果表

注:*、**、***分别表示在10%、5%、1%的水平上显著;括号内为t值。

四、结论

在理论模型部分,本文运用动力系统,判断出鞍点均衡以及构建出政府公共支出结构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经济建设类支出、社会性支出与居民消费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一般性支出与居民消费存在负相关关系;在经验研究部分,利用中国2001—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论佐证了理论结果的正确性;研究还发现,经济建设性支出、一般性支出与财政分权的联合项对居民消费存在挤出效应,社会性支出与财政分权的联合项对居民消费存在挤入效应。

本文针对上述实证结果提出两点政策建议:第一,合理科学地调整与改良政府支出结构。经济建设类支出与财政支出的比值较大,这就要求政府应专注于优质的公共品和服务的提供,少参与竞争性的盈利项目;政府应加大教育和科学技术的投入,科教兴国;减少行政管理支出,并提高其利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支出。第二,适度、合理分权。充分认识到财政分权对居民消费水平的积极作用,中央政府应积极引导地方政府将政府支出投向民生方面,从而提高中国居民消费水平。

参考文献:

[1]Barro R J.Government Spending in a Simple Model of Endogenous Growth [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5).

[2]Devarajan S,Swaroop V,Zou H.The Composition of Public Expenditure and Economic Growth [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96,37(2).

[3]Devarajan S,Xie D,Zou H.Should Public Capital be Subsidized or Provided? [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98,41(2).

[4]Rioja F K.Filling Potholes:Macroeconomic Effects of Maintenance Versus New Investments in Public Infrastructure [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2003,87(9).

[5]Galí J,López-Salidoz J D,Vallés J.Understanding the Effects of Government Spending on Consumption [J].Journal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2007,5(1).

[6]Turnovsky S J,Fisher W H.The Composition of Government Expenditure and Its Consequences for Macroeconomic Performance [J].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1995,19(4).

[7]Amanoa R A,Wirjanto T S.Government Expenditures and the Permanent-Income Model [J].Review of Economic Dynamics,1998,1(3).

[8]Karras G.Government Spending and Private Consumption:Some International Evidence [J].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1994,26(1).

[9]Devereux M B,Head A C,Lapham B J.Monopolistic Competition,Increasing Return,and Government Spending [J].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1996,28(2).

[10]张治觉,吴定玉.中国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产生引致还是挤出效应——基于可变参数模型的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 (5).

[11]李建强.中国财政支出结构与居民消费异质性动态关系[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1).

[12]楚尔鸣,许先普.消费习惯偏好、政府支出扩张与产出效应[J].财贸经济,2013(8).

[13]方福前,孙文凯.政府支出结构、居民消费与社会总消费——基于中国2007—2012 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J].经济学家,2014(10).

[14]陈璋,龙少波,黄彪.基于局部闭模型与乘数分析的投资对消费影响研究——以北京市42部门投入产出分析为例[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4(3).

[15]李鼎,赵文哲.财政分权与公共教育投入的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3(4).

(责任编辑:郭诗梦)

收稿日期:2015-11-18;修复日期:2016-01-1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中国式财政分权效应研究》(71573240)

作者简介:贺俊,男,安徽淮南人,管理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F81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3116(2016)04-0028-06

Government Expenditure Structure,Decentralization Channel and Private Consumption

HE Jun1,LIU Liang-liang1,ZHANG Yu-juan2

(1.School of Management,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Hefei 230026,China;2.School of Management,Anhui Jianzhu University,Hefei 230601,China)

Abstract:Firstly,this article embeds economic construction expenditure,social expenditure and regular expenditure into endogenous growth model based on the continuous-time model,researches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expenditure structure and private consumption.Then,in order to verify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in the actual economy adaptability,this article uses the China's provincial panel data from 2001 to 2013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government public expenditure structure on private consumption,the empirical studies show that economic construction expenditure,social expenditure are crowding-in-effects on consumption,regular expenditure is crowding-out-effect on consumption.In addition,this paper introduces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variable on the basis of it to research government public expenditure influences private consumption through the decentralization channel,it is found that the role of social expenditure is enhanced,and the role of constructive expenditure and general expenditure are weakened through decentralization channel.

Key words:endogenous growth; government expenditure;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private consumption

刘亮亮,男,安徽滁州人,硕士生,研究方向: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张玉娟,女,安徽亳州人,管理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统计理论与方法】

猜你喜欢
财政分权居民消费
2018年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
2018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2017年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7%
2017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8%
税收分成与基层政府财政支出规模
医患关系与我国卫生财政支出模式关系探讨
地方分权与乡镇财政职能
财政分权对公共教育供给数量的影响
财政分权与民间投资:一个经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