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东盟生鲜农产品出口三元边际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水果出口为例

2016-08-01 06:13颜小挺祁春节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6年4期
关键词:东盟

颜小挺,祁春节

(华中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中国对东盟生鲜农产品出口三元边际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水果出口为例

颜小挺,祁春节

(华中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摘要:水果是具有出口创汇比较优势的生鲜农产品。采用1996—2013年水果贸易数据,分析中国水果对东盟的出口形势;运用三元边际方法探究水果出口增长路径,并进一步着重考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水果出口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水果对东盟总体出口增长主要是由价格边际带动,其次是扩展边际和数量边际;价格边际对东盟各国出口增长的作用在不断增强,扩展边际和数量边际因国家而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推动了水果出口,尤其是出口数量,应从水果出口长远发展考虑,提供更为丰富的出口水果种类,实现水果出口沿着扩展边际增长;提高水果附加值,实现水果出口沿着集约边际增长;与东盟国家建立更紧密的贸易联系,降低双边贸易成本。

关键词:三元边际;政策影响;水果出口;东盟

一、引言

生鲜农产品在中国农产品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水果又是具备出口创汇比较优势的产品,几乎所有种类水果在中国都有生产与出口,以苹果为代表的温带水果更是在世界市场上久负盛誉,尤其是中国加入WTO,进一步推动了水果出口贸易,2002—2013年中国水果出口总额以每年19.38%的速度增长。但是,中国水果出口市场比较集中,其中东盟是最大的出口市场,近五成出口水果被运往该地区,如2013年中国水果对东盟的出口额占水果总出口额的51.68%。同时,水果出口东盟增长速度快,2000—2013年中国对东盟出口水果年均增速达23.66%,而同时期中国水果总出口额年均增速为19.38%。

根据新新贸易理论,出口增长可分解为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从产品层面看,扩展边际指出口产品种类增加,集约边际指在原出口种类上实现了更多出口额。集约边际可进一步分解为价格边际和数量边际,中国水果对东盟的出口增长也是沿着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实现的。由此,本文提出疑问:中国水果对东盟的出口增长是源于出口种类的增加还是源于在原有种类上实现了更多出口?如果是源于集约边际,价格边际和数量边际哪个作用更大?这均是现有文献未能深入挖掘的问题,因此定量分析水果出口增长路径及影响因素,对于判断水果出口增长后劲与制定相关政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旨在对此类问题有进一步突破,运用三元边际分解法探索中国水果对东盟出口的增长路径,考察不同国家层面特征变量对各边际的影响,并重点剖析政策的作用。

二、文献综述

在国内,关于水果出口贸易的研究集中于国际竞争力和出口增长影响因素。国际竞争力方面,多数学者通过构建比较优势等指标进行测算,指出质量不高、生产结构单一等是影响水果竞争力的主要因素[1-3];也有学者认为水果品牌信誉、产业化水平、生产者和政府是重要因素[4]。在出口增长影响因素方面,大多采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分析。霍尚一分析了中国水果对俄罗斯出口变化原因,发现2001年以来中国水果对俄罗斯出口增长主要是由进口需求增长引起的[5];章家清等人分析了水果对东盟的出口,得出竞争力和进口需求是主要影响因素[6]。

贸易增长分解框架源于以Melitz为代表的新新贸易理论,即将出口增长分解为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7]。近年来,国外运用该方法研究国家出口增长的文献不断涌现[8]。国内学者钱学锋、李世兰也在该框架下研究了中国的贸易增长二元边际[9-10]。为更深入细致研究贸易增长,Hummels和Klenow将集约边际分解为价格和数量边际,形成三元边际分析框架,施炳展将该方法应用到产品层面的出口贸易增长中[11]。近年来,施炳展、陈勇兵等人运用三元框架从产品层面分析了中国的出口增长[12-13]。

无可厚非,国内外现有研究取得了丰厚成果,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实证基础,但目前采用三元分解框架研究出口增长的文献较少,且存在以下空白:一是研究对象以大类产品为主(部分文献涉及某类产品如农产品),研究更细分类产品的文献几乎没有;二是研究方法以CMS模型为主,三元边际方法还未被应用到水果出口增长领域。三元边际方法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第一,将出口增长分解为种类增长、价格增长和数量增长,分析三者在出口增长中的贡献,能更加客观、直观地厘清出口增长源泉;第二,从种类、价格和数量变化的角度解读出口增长模式,为中国制定更具体的产品出口政策提供依据。因此,本文基于三元边际分析框架,利用1996—2013年水果出口数据,将中国水果对东盟的出口分解为扩展边际、价格边际和数量边际,分析水果出口扩张途径,并重点考察政策的影响。

三、中国水果对东盟出口特征分析

自1991年中国与东盟开始对话以来,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发展迅速。为进一步加强经济合作与贸易往来,双方签署了一系列协议。就农产品而言,尤其是果蔬等生鲜农产品,2006年1月农产品实现零关税这一举措对促进果蔬贸易的作用最直接,因此以2006年为界,将整个样本期分两阶段分析。

将东盟十国视为一个整体,2006—2013年中国水果对东盟出口额年均增长率为27.17%,高于1996—2005年的12.53%,说明农产品关税的取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水果贸易。从出口价格看,2006—2013年的年均增长率为19.72%,远高于1996—2005年的1.02%;从出口数量与出口种类看,两者2006—2013年的年均增长率均低于1996—2005年(表1),由此可得初步结论:农产品关税取消后,中国水果对东盟出口增长主要由价格增长带动,种类和数量的作用有限。

分国别看,2006—2013年中国水果对东盟各国(除了印尼)出口额年均增长率均高于1996—2005年,进一步印证了取消关税对水果贸易的促进作用。从出口价格看,2006—2013年中国对东盟各国的年均增长率明显高于1996—2005年;从出口数量看,2006—2013年中国对新加坡、文莱、老挝和缅甸的年均增长率高于1996—2005年,对其他各国的年均增长率低于1996—2005年;从出口种类看,2006—2013年中国对菲律宾、越南、老挝和柬埔寨的年均增长率高于1996—2005年,对其他各国的年均增长率低于1996—2005年(表1)。可见,分国别得到的结论和总体结论基本一致。

表1 中国对东盟水果出口额、数量、价格和种类年均增长率表

注:所有值均为百分数。

四、中国水果对东盟出口增长三元边际

(一)三元边际分解框架与数据

基于Hummels和Klenow的方法,将中国水果对东盟出口进行三元分解。先将中国对东盟各国的水果出口分解为扩展边际、价格边际和数量边际,再将10个市场加总,得到中国对东盟整体出口情况。

首先,定义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

(1)

其中j、m、r分别代表出口国(中国)、进口国(东盟各国)和参照国(世界);Irm和Ijm分别表示世界和中国对东盟各国出口的水果,前者包含后者;EMjm是扩展边际,表示中国和世界出口到同一目标市场的水果品种重合程度,该值越大重合度越高,说明中国出口水果品种越多;IMjm是集约边际,表示同一市场上的重合品种中,中国出口占世界总出口的比重,该值越大说明在相同水果品种上中国实现了更多出口。

其次,将集约边际进一步分解为价格边际与数量边际,即IMjm=Pjm×Qjm,价格边际和数量边际分别为:

(2)

至此,将中国水果对东盟各国的出口份额分解为扩展边际、价格边际与数量边际为:

Rjm=EMjm×Pjm×Qjm

(3)

为分析中国水果对东盟整体出口情况,将中国对东盟各国的出口边际进行加总:

其中αjm表示中国对东盟各国的水果出口额占水果总出口额的比重。

所用数据是1996—2013年HS-6位编码水果贸易数据,每种水果数据包括出口额和出口量,出口单价根据出口额和出口量计算得出,其数据来自CEPII的BACI数据库。

(二)中国水果对东盟总体出口三元边际

从二元边际分解结果看,扩展边际大于集约边际,扩展边际较平稳,集约边际小幅增长,表明中国水果对东盟的出口增长主要由扩展边际带动,但集约边际的作用在增强。集约边际的变动可分为三阶段:1996—2002年为波动阶段,2002—2008年为平缓上升阶段,2008年为小幅回落阶段(图1),这与政策及外部宏观经济冲击有关。2001年中国加入了WTO,2002年CAFTA正式启动,有助于促进水果出口,因此2002年后集约边际出现增加;相反,1998年和2008年发生的金融危机不利于水果出口,因此集约边际出现下降。

将集约边际进一步分解为价格边际和数量边际,价格边际大于数量边际,表明中国对东盟的水果出口增长主要由价格边际带动。价格边际2007年前较稳定,此后上升,近年增幅明显,说明其作用在增强;数量边际的变动可分为四阶段:1996—2004年为剧烈波动阶段,2004—2008年为平稳上升阶段,2008—2011年为小幅下降阶段,2011年以后有所回升(图1)。类似集约边际,政策与外部宏观冲击也起到重要作用。2004年中国与东盟签署了《货物贸易协议》和《争端解决机制协议》,推动了双方贸易往来,促进了水果出口数量扩张;相反,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东盟国家对进口水果需求减少,中国水果出口量随之下降。

图1 中国水果对东盟出口三元边际图

(三)中国水果对东盟各国出口三元边际

从二元边际分解结果看,中国对东盟各国的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波动剧烈、趋势不一,但从整体趋势看,对新加坡、越南、老挝和柬埔寨的出口扩展边际下降,对其他各国的扩展边际上升(图2);对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的出口集约边际逐年上升,新加坡逐年下降,其他各国趋势不明显(图3)。

将集约边际进一步分解为价格边际和数量边际,各国价格边际上升且趋于收敛,表明价格边际贡献增强,且各国水平趋于一致(图4)。各国数量边际波动剧烈,变动趋势不一。类似集约边际,对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的出口数量边际逐年上升,新加坡逐年下降,其他各国趋势不明显(图5)。

图2 中国水果对东盟各国出口扩展边际图

图3 中国水果对东盟各国出口集约边际图

图4 中国水果对东盟各国出口价格边际图

图5 中国水果对东盟各国出口水果数量边际图

五、中国水果对东盟出口增长三元边际影响因素

(一)模型设定

借鉴Kancs的边际影响因素分析框架,结合水果贸易特点,从进口国(地区)相对经济发展水平、水果出口能力、生产效率、贸易成本和政策5个方面构建三元边际影响因素分析模型,从政策层面重点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水果出口影响。模型设定如下:

LnY=LnLD+LnPE+LnPR+LnTC+CAFTA+ε

式中Y表示中国水果对东盟各国出口的扩展边际、集约边际、价格边际和数量边际,LD表示进口国经济规模,PE表示中国水果出口能力,PR表示水果生产效率,TC表示贸易成本,CAFTA表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政策。

因变量Y取自图2~5三元边际分解数值,以对数形式引入模型。

进口国经济发展水平用进口国经济规模表示,反映了进口国需求能力。经济规模越大进口能力越强,对扩展边际和数量边际的影响预期为正,但对价格边际的影响可能为负,原因是进口量增加可能会导致价格下降;进口国经济规模用相对GDP表示,即采用进口国GDP与出口国GDP的比值,数据来自美国农业部ERS数据库。

水果出口能力用水果产量表示。水果产量直接影响水果出口能力,产量越大可供出口的水果越多,出口能力越强。水果产量对三元边际的影响预期与进口国经济规模类似。水果产量用相对产量表示,即采用出口国水果产量与进口国水果产量的比值,数据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

由于选取指标必须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14],水果生产效率用农产品平均生产效率代替,即农产品总产值除以年平均农业从业人数,并取相对值,即出口国农产品平均生产效率与进口国农产品平均生产效率的比值,相关数据来自世界银行发展指标数据库。

为考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政策对水果出口的影响,引入虚拟变量CAFTA,2002年后取1,2002年(包括2002年)前取0。

(三)结果与分析

问题在于,无论“机运”(Fortuna)是世事沧桑的一个“象征符号”(Symbol)还是干预我们命运的反复无常的恶魔,无论携带镰刀的“死亡”(Death)是抽象概念还是真的能够敲门,都不可能有一个明确的答案。那些不得不去表现“正义”(Justice)的天真画家开始努力找出什么“看起来像(正义)”。毕竟,寓言画源于古典时代的宗教意象,其中可以被再现(be represented)的神话人物与可以象征化(be symbolized)的抽象概念之间,界限尤其难于界定。⑦

由于缅甸和新加坡的相关数值缺失,本文选取1996—2013年中国与东盟其他8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为考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政策对水果出口的影响,采用两组面板数据对比分析。第一组不考虑政策因素,第二组引入CAFTA变量,重点考察政策影响。

由于本文的面板数据是“长面板”,有必要对每组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采用LLC和ADF-Fisher两种方法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每组数据均平稳(表2)。面板数据在估计之前需确定模型形式,经过LR检验和Hausman检验,最终采用固定效应模型。

表2 面板单位根检验结果表

表3 中国水果对东盟各国出口三元边际回归方程估计结果表

注:各边际第一、二列分别是未引入虚拟变量和引入虚拟变量的模型结果;***、**、*分别表示参数的估计值在1%、5%、10%的水平上显著,括号内数值为t统计值。

1.扩展边际的影响因素分析。扩展边际第一列是不考虑政策时出口水果扩展边际的影响因素回归结果,结果显示:东盟各国经济发展对中国水果出口扩展边际起促进作用,贸易成本起阻碍作用,与预期相符,进口国GDP每上升1%,扩展边际则上升0.191%;贸易成本每提高1%,扩展边际则下降0.597%。水果出口能力和生产效率与扩展边际负相关,显然与预期不符,究其原因可能和产业转型有关。中国一直强调提高农产品生产效率,鼓励生产机械化、专业化,促进农业从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密集型,然而生产效率的提高和专业化生产有利于在相同种类上实现更多产能和出口,对产品种类的扩张益处不大,甚至可能导致种类萎缩,体现在模型中就是生产效率和出口能力越高,扩张边际反而减小。

扩展边际第二列是考虑政策后出口水果扩展边际的影响因素回归结果,结果显示:引入政策变量后原有变量符号不变而显著性改变,进口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水果出口能力对扩展边际的影响由不显著变为显著。着重分析政策变量,CAFTA对扩展边际的影响为正但不显著,表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助于扩大水果出口种类,但作用不明显。可以从地理位置角度进行解释,优越的地理位置有利于开展国际贸易[15]。中国和东盟各国临近,大多数种类水果在CAFTA建立前已出口到东盟,因此扩大空间有限,CAFTA对增加水果出口种类的作用不明显。

2.集约边际的影响因素分析。集约边际第一列是不考虑政策时出口水果集约边际的影响因素回归结果,结果显示:东盟各国经济发展、水果出口能力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有助于促进集约边际增长。进口国相对GDP每上升1%,集约边际上升0.622%;水果产量每上升1%,集约边际上升0.803%;生产效率每提高1%,集约边际上升0.917%。

集约边际第二列是考虑政策后出口水果集约边际的影响因素回归结果,结果显示:引入政策变量后原有变量符号不变,显著性改变。进口国经济发展水平、水果出口能力对集约边际的影响由显著变为不显著,生产效率的显著性增强。着重分析政策变量,CAFTA变量对集约边际的影响显著为正,表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助于促进水果在原有出口种类上实现更多出口。

3.数量边际的影响因素分析。数量边际第一列是不考虑政策时出口水果数量边际的影响因素回归结果,结果显示:东盟各国经济发展、水果出口能力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对出口数量边际起促进作用,贸易成本起阻碍作用,与预期相符,但三者均不显著。

数量边际第二列是考虑政策后出口水果数量边际的影响因素回归结果,结果显示:引入政策变量后原有变量符号不变,显著性改变。水果出口能力和贸易成本对出口数量边际的作用由不显著变为显著。水果产量每增加1%,数量边际增加0.78%;贸易成本每提高1%,数量边际下降0.618%。着重分析政策变量,CAFTA对数量边际的影响显著为正,表明中国—东盟贸易区的建立有助于水果在原有出口种类上实现更多出口量。

4.价格边际的影响因素分析。价格边际第一列是不考虑政策时出口水果价格边际的影响因素回归结果,结果显示:进口国经济发展水平对价格边际的影响显著为负,与预期相符,印证了进口国经济规模越大,进口数量越多,产品价格会降低。生产效率对价格边际的影响显著为正,说明生产效率的提高会带动出口产品质量上升,从而带动价格上升。水果出口能力对价格边际的影响为正,与预期不符。可能原因是中国水果产量虽然增加,但增加的产量主要用于国内消费或出口世界其他市场,对东盟的出口量没有增加甚至减少,所以不能通过出口数量传导给出口价格。

价格边际第二列是考虑政策后出口水果价格边际的影响因素回归结果,结果显示:引入政策变量后原有变量符号不变,而显著性改变。贸易成本对价格边际的正向作用由不显著变为显著。贸易成本之所以对价格边际起正向促进作用,是因为贸易成本是出口价格的组成部分,贸易成本增加会直接推动出口价格上升。着重分析政策变量,CAFTA对价格边际的影响为负,显然不同于其他三列,究其原因,关税是出口价格的组成部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使得大部分水果贸易实现了零关税,直接导致出口价格的降低。

六、结论与政策含义

(一)结论

本文利用1996—2013年中国对东盟各国的HS-6位数水果贸易数据,考察了中国水果对东盟的出口增长路径及其影响因素。首先,将样本分为1996—2005年和2006—2013年两个阶段,从出口金额、数量、价格和种类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中国水果对东盟总体及东盟各国的出口变动趋势;其次,运用三元边际方法将水果出口分解为扩展边际、价格边际和数量边际,进一步分析中国对东盟水果出口增长路径;最后,考察不同国家层面特征变量对三元边际的影响,着重研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水果出口的作用。结论如下:

第一,中国水果对东盟总体出口增长主要由价格边际带动,其次是扩展边际,最后是数量边际。价格边际和数量边际的作用不断增强,扩展边际的作用有所减弱,原因是HS-6位编码水果种类有限以及中国和东盟地理位置临近,大多数种类水果已实现出口,出口种类扩大空间有限。

第二,中国水果对东盟各国出口增长的价格边际作用不断增强,扩展边际和数量边际的作用因国家而异。扩展边际对出口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文莱和缅甸的水果增长带动作用增强,对新加坡、越南、老挝和柬埔寨的作用减弱;数量边际对出口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老挝、柬埔寨和缅甸的水果增长带动作用增强,对新加坡、文莱和越南的作用减弱。

第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助于推动水果出口,尤其扩大了出口数量。同时,进口国经济发展水平、水果出口能力、生产效率和贸易成本对三元边际均有影响,其中水果出口能力和贸易成本对扩展边际、数量边际和价格边际均产生影响,进口国经济发展水平对扩展边际和价格边际有影响,水果生产效率只对价格边际产生影响。

(二)政策含义

以上结论为促进中国水果出口增长提供了诸多有益的政策向导。笔者认为两种边际应协调发展,在制定政策措施时应考虑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共同增长,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政策效应促进水果出口长足发展。为实现该目标,具体工作如下:

第一,提供更为丰富的出口水果种类,实现水果出口沿着扩展边际增长。在保证原有水果出口种类基础上,注重新品种在东盟市场的推广。通过研究东盟各国消费者的偏好特点,充分利用国内自然资源优势,引进本国适合种植的新品种水果,并积极开发新品种,满足不同市场上消费者的多样需求,促进本国水果出口增长。

第二,提高水果附加值,实现水果出口沿着集约边际增长。要提高水果附加值,最直接的途径就是对水果进行深加工,提高其品质。一方面,引进、培育优良品种,增加水果生产过程中的科技投入,依靠科学技术对水果进行精加工和深加工;另一方面,改进水果包装,对不同等级水果采用不同的包装,在包装上增加产品附加值。

第三,与东盟国家建立更紧密的贸易联系,推动边境贸易,降低贸易成本。进一步加强农业领域合作与交流,合理利用区域经济组织内制定的政策协议,进一步消除贸易壁垒。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降低运输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三元边际分解基于HS-6位数贸易数据,细分程度不足以区分所有新产品种类,导致扩展边际一定程度上被低估了。若采用更细分类数据,扩展边际将有所扩大。

参考文献:

[1]刘汉成,易法海.中国水果出口特征及国际竞争力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4).

[2]霍尚一.中国水果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杭州: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3]余国新.中国与世界主要水果出口国水果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09(5).

[4]颜伟.中国水果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5]霍尚一.中国对俄罗斯水果出口变化的原因——基于CMS模型的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6]章家清,张磊.中国对东盟水果出口增长因素分析——基于恒定市场份额模型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2(8).

[7]Melitz M J.The Impact of Trade on Intra-industry Reallocations and Aggregate Industry Productivity[J].Econometrica,2003,71(6).

[8]Hummels D,Klenow P L.The Variety and Quality of a Nation's Export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5,95(3).

[9]钱学锋.企业异质性、贸易成本与中国出口增长的二元边际[J].管理世界,2008(9).

[10]李世兰.中国出口扩张路径模式:二元边际视角分析与实证[D].杭州: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11]施炳展.中国出口增长的三元边际[J].经济学,2010(4).

[12]施炳展.中美贸易失衡的三元边际——基于广度、价格与数量的分解[J].世界经济研究,2011(1).

[13]陈勇兵,李伟,蒋灵多.中国出口产品的相对质量在提高吗?——来自欧盟HS-6位数进口产品的证据[J].世界经济文汇,2012(4).

[14]许涤龙,薛美荣.虚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测度效果检验[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4(12).

[15]曾鹏,程皓,邱雪晨.中国十大城市群国际贸易贡献率质量空间比较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4(6).

(责任编辑:郭诗梦)

收稿日期:2015-11-18;修复日期:2016-01-16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鲜活农产品价格形成、波动机制与调控政策研究》(12&ZD048);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中国农产品价格传导及其收益分配机制研究》(20110146110008);国家现代农业(柑橘)产业技术体系(MATS)专项(CARS-27-07B)

作者简介:颜小挺,女,浙江温岭人,博士生,研究方向:农产品贸易;

中图分类号:F74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3116(2016)04-0067-07

Three Margins of China's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Exports to ASEAN Countrie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Taking Fruit Export as an Example

YAN Xiao-ting,QI Chun-jie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Wuhan 430070,China)

Abstract:Fruit are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which have comparative export advantage.Based on the export data of Chinese fruit from 1996 to 2013,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porting condition of Chinese fruit to ASEAN.Then,it analyzes the growth path of Chinese exporting fruit by using three-margin decomposition method.Finally,it analyzes the factors affecting export growth margins,focusing on the contribution of CAFTA.It is found that:The growth of Chinese fruit exporting to ASEAN mainly due to the promotion of price margin; The contribution of price margin to the growth of Chinese fruit exporting to each ASEAN country is increasing,while extensive margin and quantity margin are different by country; The role of CAFTA in the promotion of fruit export can't be ignored,especially to export quantity.The policy enlightenment to our country:increasing export fruit categories,enhancing the added value of fruit and establishing closer links with ASEAN countries to reduce bilateral trade costs.

Key words:three margins; policy implication; fruit export; ASEAN

祁春节,男,湖北黄冈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国际贸易。

【统计应用研究】

猜你喜欢
东盟
中国的海外能源战略差异化研究
中国和东盟经贸关系前景展望
中国—东盟物流便利化研究综述
中国与东盟纺织品出口竞争力比较分析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一带一路”战略对东盟旅游业带来的机遇探讨
“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面向东盟开展文化传播的思考
印尼与中国能源进出口贸易市场研究
中国—东盟服务贸易市场的开放对云南省服务贸易的影响
汇率变动、增长差异对中国与东盟进出口贸易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