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脉:一座城市的共同记忆

2016-08-02 09:22杭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唐龙尧
杭州 2016年6期
关键词:印迹文脉记忆

杭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唐龙尧



历史文脉:一座城市的共同记忆

杭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唐龙尧

城市历史文脉是一座城市诞生和演进过程中形成的生活方式以及不同阶段留存下来的历史印记,是城市特质的组成部分,也是城市间彼此区分的重要标志。历史文脉不只是孤立地被保护的几片历史街区,也不仅仅是几栋历史建筑,它是活的生命,需要不断有机更新。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如何留住自己的印迹,保存住城市的根和魂,是每个城市人特别是城市的管理者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首先,要做好历史建筑的修缮保护。从一定意义上说,老建筑就是一座城市的文化面孔。遍布城市的各个大街小巷、风格各异的历代建筑物,彰显着城市的文化个性和独特品位。老房子不仅记录了岁月的变迁,也展现了各个时代不同的建筑风貌和风土人情。这些建筑,于我们有着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情感价值,它们如同音符,是千年古都饱含深情的吟唱;那些清水砖墙、雕花门楣,是宝贵的时代印记,是对来时路的深情回望,也是走向未来时最不可缺少的珍藏。从2005年起,杭州市启动历史文化街区及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从河坊街到小河直街,从五柳巷到思鑫坊,从西湖综合保护到运河综合保护,杭州的历史建筑保护从点到线再到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城市留住了鲜活的历史记忆。

其次,要做好地名、店名等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每座城市的路名不仅是地理信息标志,而且是一种历史人文记忆,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杭州街巷地名丰富多彩,它的由来与杭州的地理环境、文物古迹、历史典故、风土人情,以及政治、经济发展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杭州地名有个特点,就是一个地名对应着一个典故,越老的地名,越有文化底蕴。像东坡路、惠兴路、中山路、岳王路、保俶路等,以人命名;像梅花碑、官巷口、羊坝头、信义坊、松木场、荷花池头、金衙庄等,以事物命名一个区域;像孝女路、将军路、国货路、大学路、孩儿巷等,因事命名,其背后都有历史故事。但随着城市的发展,许多老地名在逐渐消亡,像梦粱楼、素春斋、海丰西餐社等都已消亡,迫切需要加以保护。

再次,对已消失的历史地标的适当呈现。受城市空间布局的影响,功能定位的调整,曾经的历史地标被新的地标所取代。做到新旧地标的交融与对话,既对历史传承,又面向未来,原浙江医科大学旧址的“校址铭”石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文一文二文三路已名不副实,但二十多年前,这里曾经聚集了20多所高校,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文教区,应该在这些高校的原校址上立一块校址铭,留下一些历史的印迹,留住学子们的情感寄托。

第四,历史文脉的保护要城、镇、村三级联动。历史文脉的延续,不仅仅在城市中,大量的印迹也保留在乡镇农村里。要根据城区、乡镇、自然村的不同特点,承担文脉保护的不同任务。对于城区来说,发展空间小,旧城保护难度大,因此应该将重点放在继承文脉,采取应保尽保,保存历史碎片。对于小城市和集镇来说,对传统街区要实行完整保护,重点保证传统街区内生活方式的合理延续。对于村落来说,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它本身的最大特色,对古村落的保护,不但要保护村落本身,还应保护其周边的环境。

正如冯骥才说:“城市和人一样,也有完整的生命历史。从其诞生至今,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互融合。一代代人创造了它之后纷纷离去,却将此转化为一条条老街道、一座座名胜古迹,还有民间手艺、历史人物等等,全都默默地记忆在它巨大的肌体里。”无论是有形的建筑,还是无形的一个地名、一出戏、一道菜,这些城市的印迹都留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留在市民的心里。

猜你喜欢
印迹文脉记忆
王亦如:只为那源远流长的中华文脉
国服的梅花印迹
走进大美滇西·探寻红色印迹
寻味黑白印迹:儿童KT版画教学的探索与实验
传承千年文脉,匠筑美好西南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设计的文脉 第1季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