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学校文化建设努力盘活学校档案
——云南财经大学档案文化产品开发及应用纪实

2016-08-24 05:39杨红仙邹兰
云南档案 2016年1期
关键词:校史馆财经大学校史

■杨红仙邹兰

围绕学校文化建设努力盘活学校档案
——云南财经大学档案文化产品开发及应用纪实

■杨红仙邹兰

开发高校档案文化产品,不仅能够提高学校师生的档案意识,还能通过对档案文化产品中承载内容的认识,增强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充分发挥档案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云南财经大学档案馆在围绕学校文化建设,努力盘活学校档案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档案文化产品开发

档案是珍贵的历史资料,充分开发、整合馆藏档案信息资源,开展年鉴、校史、校志、图鉴、史料汇编等学校档案史料编研是云南财经大学档案馆档案文化产品开发的重要内容。

(一)开展馆藏档案史料编研

1.编辑出版校史、校志、年鉴等工具书

2001年,为迎接学校50周年校庆,由时任院长姚大金主持,校档案馆负责完成50年校史编写工作,这是档案馆编写的第一部校史。2011年学校建校60周年,档案馆负责《云南财经大学志》策划、编辑和出版,“校志”成为本次校庆的主要成果之一。2013年,本书获得云南省档案局优秀成果二等奖;2015年获第七届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自2001年起,档案馆每年编辑出版《云南财经大学年鉴》一部,迄今完成14部年鉴编辑出版工作,该书已经成为学校管理工作中重要的工具书。2013年,云南省档案局发布数码照片管理标准,学校积极推进相关工作,为加强数码照片档案管理,提高利用效率,2014年利用馆存照片每年编印一部《云南财经大学图鉴》,在云南省率先开展相关工作。2015年为配合新生入学教育,档案馆在原有学校史书的基础上,精简提炼,编写《云南财经大学校史读本》,目前该书已经完成前期编写,预计2016年出版发行。截至2015年12月,档案馆编辑校史累计一千万字。

年鉴、校史、校志等编研成果

2.整理编印档案史料

档案馆保存着学校1951年以来行政、党群、教学、声像等门类档案共8万余卷,2003年档案馆充分利用库存档案开展档案史料整理工作,申报立项“档案史料汇编”校级课题,编辑总览、会议记录、教学科研、教职工和学生五个专题,为2005年评估、2006年更名及2013年博士点申报等工作提供了最原始的档案资料。2015年出版一辑《云南财经大学档案史料汇编》,将学校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传递给广大师生。

(二)组织回忆录编撰

育人是校史开发的核心,离退休教职工的求学背景,丰富的人生经验和奋斗历程对年轻一代有较大的吸引力,2013年,学校划拨专项经费,由档案馆承担具体工作,每年编辑出版三部《云财记忆》回忆录,现已完成共编印六部,计120万字。回忆录作者既有学校离退休的老领导,也有多年从事管理工作的老同志,还有长期奋战在教学一线的老教师。他们从自己的视角,回忆学校的发展与变迁,记述亲身经历的大小事件,为后人呈现出了鲜活历史。

(三)开展多种载体形式的档案编研

学校档案馆馆藏声像档案资源较为丰富,存有毕业季各学院拍摄的毕业照片、学生制作的毕业视频、学生参赛视频、学校举办的各类大型活动视频以及档案馆录制的口述历史档案等。档案馆充分利用视频材料制作专题片,展示学校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中取得的成就,产品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吸引了年轻受众群体。2015年,学校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口述档案采集,五名工作人员组成采访小组,采访了10位校友,联络、访谈和整理工作累计100多小时,录音整理稿3万字,第一期收录吴健安、吴探学、徐明娥及周安凡的采访视频。吴健安先生被称为“中国市场营销之父”,他既是学校学术领头人,同时还是学校80年代的校长,吴探学老师是学校会计学的领军人物……访谈人物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深厚的知识底蕴,对处于人生十字路口的在校生来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教育价值。

(四)推送“可以带走的档案文化”创意产品

1.发行刊物

档案馆针对教职工编辑发行《财大兰台》,重点介绍档案馆的工作动态、档案工作经验交流、学校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馆藏档案目录及具有代表性的馆藏老照片等;针对学生编辑发行《财情史思》,刊载学校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学生评价较高的年轻教师专访、云南史料简介、馆藏老照片等历史资料。

2.为校友量身定制纪念册

2014年,赵金部长回母校,档案馆将部长在学校就读时的第一张入学照、在读期间与同学的合影及毕业照等材料汇编,制作《云财情缘》赠予部长。2015年,汪戎书记退休,档案馆将书记在学校工作、学习的图片汇编,制作《光辉十载》赠送书记。针对开学季、毕业季制作便携式书签“新生档案办理流程”和“毕业生档案办理流程”,为广大学生提供及时、有用的档案专业信息。

财情史思、财大兰台

二、依托档案文化产品,提供多层次档案教育及文化服务

(一)校内教育及文化服务

1.举办校史展览及专题展览

(1)校史展览。2011年,为迎接学校60年校庆,档案馆负责60周年校史馆策划、建设及后期管理、使用。校史展览馆于校庆庆典前夕开放,占地面积500余平方米,展出内容分为历史沿革、科研、师资力量、领导关怀、国际化办学、学子风采等。校史馆作为学校实训基地,纳入学校实验室体系,对全校学生开放,每学期9至10周接待本科生教学实习实训;配合各学院开展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每周五下午定期开放。自2011年9月开放至今,校史馆已接待了5万余名参观者。

(2)专题展览馆。专题展览馆占地面积500余平方米,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整合馆藏资源选择展出内容,进行不定期的专题设计与展出,现已举办“1951—1991我的大学.老照片回顾展”和“历史上的校庆”老照片专题展览。“1951—1991我的大学.老照片回顾展”于2014年6月29日开展,展览选取了1951年至1997年反映校园变迁及师生生活、学习场景的300余幅历史老照片,再现历史,追忆往昔。该专题展览举办以来接待了近千名老领导、老校友以及上万名在学生的参观。

校史展览馆

(3)特定内容展览。以“国际档案日”、“云财校友体验日”、新生入学、学生毕业和学校举办各类重大活动为契机,利用学报、橱窗、海报、学校网站首页和档案馆网页等窗口宣传档案知识,发布档案信息。2014年9月,以“时光深处岁月静好”为题发布图文并茂的校园建筑物展览;2015年11月,结合学校第31届运动会发布“老照片里的运动会1982—1996”系列历史照片档案,受到师生的好评。

财政金融学院2000级校友参观校史馆

2.新生入学校史教育

2014年学校进行本科教学改革,把校史教育纳入学校课程建设,每学年第一学期,所有新生必须修满三个学时校史教育学分,方可取得毕业资格。2015年9月至11月,档案馆在全校开设校史课程,对2015级6000余名学生进行校史教育,有效地构建了立体的校史教育模式,使校史教育最大限度地融入到学校教学、实践和文化建设中。将校史教育纳入学校全程计划的创新举措,这在云南省还是第一家学校,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开展校史教育的高校之一。

3.成立校史文化协会

为提高校史在学生中的影响力,2013年成立“云南财经大学校史文化协会”,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创办会刊、培养校史讲解员,引导在校学生研究校史、宣传校史。2014年举办云南财经大学首届校史讲解大赛,拓宽了校史在学生中的传播渠道,扩大了校史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同时也为校史馆培养了优秀的解说员。

2014年学校举办首届校史讲解大赛

4.举办“档案文化沙龙”

“档案文化沙龙”(以下简称“沙龙”)是档案馆开展学术讲座的平台,“沙龙”选取时事政治、社会热点等学生关注的选题,邀请知名学者作为主讲嘉宾,从不同侧面展现档案文化、历史文化的魅力。第一期档案文化沙龙聘请学校特聘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钟瑜老师,以“艺术有什么用”为题,阐述艺术如何影响并融入我们的生活。2015年11月3日,结合“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第二期档案文化沙龙,聘请云南大学图书馆馆长、教授万永林“抗日战争中云南人民的伟大担当与收获”专题学术讲座。档案文化“沙龙”在云南省高校档案馆尚属首例,在学校师生中产生较好的宣传和示范效果。

档案文化沙龙

(二)校外教育及文化服务

1.周边社区文化服务

校史馆对周边社区、居委会、学校等基层组织开放,让校史不仅在自身的“场”里传递能量。2015年5月22日,五华区莲华办事处党工委书记何跃龙带领办事处所属12个社区的书记、主任一行38人,到校史馆参观,并与档案馆达成了长期开放的意向,把校史馆作为莲华办事处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基地。

2.多层次服务不同对象

档案馆围绕学校历史文化、建设成就、特色资源和重要工作举办专题展览,接待各层次的学生参观者。2015年6月1日,在“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来自晋宁县晋城镇6所小学四、五、六年级的130余名小观众前来校史馆,感受大学的历史与文化。

2015年“六.一”儿童节,校史馆迎来了晋宁的小观众

网络推介

三、积极探索档案文化产品宣传新方法

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人们逐渐习惯了使用应用客户端上网的方式。档案馆除拥有互联网官网外,还开设了“财大兰台”微信公众号和“云财历史文化协会”官方认证微博,选择热点和中心工作发布档案资讯:2014年9月,以“时光深处岁月静好”为题发布图文并茂的校园建筑老照片;2015年11月,结合学校第31届运动会发布“老照片里的运动会1982—1996”系列历史照片档案。档案馆移动交流平台为教职员工、在校学生和毕业校友提供了良好交流学习平台,大家争相转发、点赞,有效提升档案服务文化的能力。

经过多年的努力与积累,云南财经大学档案馆在档案文化产品开发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目前立项的相关课题有五项,2015年“云南财经大学档案文化产品开发”研究系列项目——高校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运行策略获“云南省档案局优秀成果二等奖”。在信息化、智能化深入渗透的大数据时代,云财档案馆将继往开来,继续以档案利用为目的,以信息化加工和资源整合为手段,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档案文化产品开发和运用。

作者单位:云南财经大学档案馆

猜你喜欢
校史馆财经大学校史
山城老年大学校史馆建设持续推进中
校史故事演出
川美80年,一场展览讲述一部校史
新时代高校校史馆发挥的文化宣传作用
王梦媛作品
Analysis on themes of Enemies
弘文立教 校史育人——甘肃农业大学校史育人的实践探索
高校校史文化建设探讨
沈豪杰、孙占平作品
寻找最美校园 吉林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