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老年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2016-08-25 00:34王春玲
实用老年医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酚酸丹参内皮细胞

王春玲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老年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王春玲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心脏病中常见的急重症。由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三高人群不断增多,冠心病患者与日俱增,UAP介于急性心肌梗死和稳定型心绞痛之间,与心肌梗死有共同的病理改变,即不稳定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是仅次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急重症。目前常规治疗是强化冠心病2级预防治疗,即抗栓药物(双抗血小板聚集药和抗凝药)、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调脂药。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属二类中药新药[1],是从丹参中提取的以丹参乙酸镁为主的水溶性多酚酸盐类化合物(丹参乙酸镁占总多酚酸盐>80%)。该药前期研究对象为轻中度劳累性心绞痛、合并症少、年龄均<65岁患者,而且证实其疗效确切。本研究旨在观察丹参多酚酸盐对>65岁老年UAP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自2014~2015年我院确诊为UAP的老年患者50例,其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65~90岁,平均(75.3±10.6)岁。其中初发型劳累性心绞痛6例,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7例,静息心绞痛32例,变异型心绞痛3例,梗死后心绞痛2例;合并高血压25例,高脂血症18例,糖尿病21 例,吸烟者2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分会推荐的UAP诊断标准[2],并经心电图及心肌酶、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I(CnI)检查除外急性心肌梗死。排除标准:患者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脑血管病及周围动脉疾病,恶性肿瘤,风湿,全身免疫性疾病,急慢性感染。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质量指数(BMI)、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硝酸酯类、β受体拮抗剂、ACEI及调脂药等常规治疗,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给予降压、降糖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200 mg加入5% 葡萄糖注射液或0.9%生理盐水250 ml中静滴,1次/d,疗程10~14 d。

1.3观察指标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SAQ)[3],分为5大项: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L)、心绞痛稳定状态(AS)、心绞痛发作情况(AF)、治疗满意程度(TS)、疾病认知程度(DP);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全自动血液流变分析仪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心电图疗效指标根据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心电图疗效分为:显效:治疗后心电图恢复至“大致正常”(即正常范围)或达到“正常心电图”;有效:ST段降低,治疗后回升>0.05 mV,但未达到正常水平,主要导联倒置T波变浅(>25%者),或T波由平坦变为直立,房室传导阻滞或室内传导阻滞改善者;无效:心电图基本与治疗前相同;加重:ST段较治疗前降低>0.05 mV,主要导联倒置T波加深(>25%),或直立T波变平坦,平坦T波倒置,以及出现异位心律、房室传导阻滞或室内传导阻滞。

2 结果

2.1SAQ评分比较2组治疗后PL、AS、AF、T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或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或P<0.01)。见表1。

2.2hs-CRP比较2组治疗后血清hs-CRP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见表2。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SAQ评分比较,分,n=25)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8.61±6.036.02±2.59**治疗组8.59±3.754.75±1.31**△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血液流变学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见表3。

2.4心电图疗效指标比较2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4%比60%,P>0.05)。

2.5不良反应治疗组有2例因滴速较快出现头晕、头昏、头痛症状,调慢滴速后不良反应消失,对照组有1例出现头痛恶心症状,症状较轻,予硝酸酯类药减量后症状消失。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3 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情况比较±s,n=25)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1

3 讨论

UAP是一种严重的持续时间长的胸痛,发病机理为血管内皮损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溃疡,激活内皮下凝血酶原并使血小板黏附、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造成冠状动脉血管不完全阻塞或血管痉挛,使心肌供血减少。冠心病2级预防治疗的目的就是抗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稳定斑块、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血供、氧供,维持心肌氧的供需平衡。

中药丹参多酚酸盐是以现代中药制备工艺浓缩丹参的有效成分制成的冻干粉针剂,以丹参乙酸镁为主要有效活性成分,丹参乙酸镁的含量>80%,有质量稳定、不良反应少等优点。丹参多酚酸盐具有抑制脂质过氧化,改善心肌缺血,保护心肌细胞、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通过多种途径、多个机制治疗冠心病。LDL发生氧化生成的氧化LDL是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熊涛等[4]研究表明,丹参多酚酸盐能显著抑制硫酸铜(CuSO4)和内皮细胞(HMEC)诱导的LDL氧化修饰,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效应。证明丹参多酚酸盐具有潜在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谈世进等[5]研究发现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能明显增加老年UAP患者一氧化氮(NO)水平,降低血浆内皮素(ET)水平, 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丹参多酚酸盐能升高血清NO水平,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丙二醛(MDA)水平,降低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抑制对心肌的损伤,保护缺血再灌注细胞[6]。丹参多酚酸盐通过以下机制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织具有保护作用:抑制内皮细胞参与炎症反应、抑制呼吸爆发、改善能量代谢、促进血管内皮细胞迁移、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减轻钙超载等[7]。王稳等[8]研究表明,丹参多酚酸盐有增加血小板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的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丹参多酚酸盐对胶原诱导的血小板释放5-羟色胺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既抑制血栓素A2(TXA2)合成,又不影响PGI2合成酶,提高PGI/TXA2比值,降低血栓形成的概率[9]。颜平等[10]研究表明,丹参多酚酸盐可通过拮抗P选择素而明显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与活化。冠心病常伴脂质代谢和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液呈高黏滞聚集、浓稠状态。经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后,患者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与治疗前有明显改善[11]。本研究也证明丹参多酚酸盐可改善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徐杰等[12]研究发现丹参多酚酸盐能促进单核细胞合成和分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从而诱导内皮细胞迁移,而血管内皮细胞迁移是血管新生的一个重要环节。故丹参多酚酸盐促进内皮细胞迁移可能是促血管生成的机制之一,它对冠脉发生严重狭窄后血管新生、侧支循环形成、改善心肌缺血有重要意义。

hs-CRP是非特异性炎性标志物,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子,与活动进展期的动脉粥样斑块炎症刺激和组织损伤有关[13-15]。药效学研究表明丹参多酚酸盐具有抑制脂质过氧化、抗血小板聚集和5-HT的释放、抗血栓形成及抗炎作用。急性毒性试验和长期药性试验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16]。

本组临床观察表明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能明显改善SAQ评分,减少UAP发作频率,改善症状,有效降低血清hs-CRP的水平。

本研究结果提示,在冠心病2级预防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老年UAP具有良好的疗效,明显改善SAQ评分,优于单纯的强化冠心病2级预防治疗。能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血清hs-CRP水平。在老年UAP患者治疗中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药。

[1]颜平,罗心平,施海明,等.丹参多酚酸治疗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4(S2):55-58.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4): 295-304.

[3]Spertus JA,Winders JA,Dewhurst TA,et al. Monitoring the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 Am J Cardiac,1994,74(12):1240-1244.

[4]熊涛,吴兴军,王逸平.丹参多酚酸盐抑制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J].中药药理与临床, 2004,20 (4): 7-10.

[5]谈世进,郭慧峰,陆燕. 丹参多酚酸盐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J].实用老年医学,2009,23(2):126-128.

[6]刘志宁,赵庆霞,尤莉.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对猝死型冠心病复苏过程中的心肌保护作用[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3):645-646.

[7]李梦妮,董文斌.丹参在缺血/再灌注中的保护机制[J].中国急救医学,2005,25(5):351-353.

[8]王稳,徐标.丹参多酚酸盐对健康人血小板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影响[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7,15 (7):554-556.

[9]杜冠华,张均田.丹参水溶性有效成分——丹酚酸研究进展[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0,20 (50):394-398.

[10]颜平,罗心平,施海明,等.丹参多酚酸盐对血小板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 14 (16):2092-2094.

[11]何雪松,陈建昌,朱凌波.丹参多酚酸盐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8,18(1):92-93.

[12]徐杰,范维琥.丹参多酚酸盐对人血管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3,1 (3):211-214.

[13]陈刚,徐岩,程自平,等. 超敏C反应蛋白、脑钠肽与急性冠脉综合症的相关性研究[J].安徽医药,2010,14(8):914-915.

[14]杨胜利,何秉贤, 何学兰,等. C-反应蛋白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一种危险因子[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 (10):618-619.

[15]陈海花,梁海珊,黄白丽.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和IL-6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安徽医药,2010,14 (6):664-665.

[16]高蕊,张颖,王书臣,等.丹参多酚酸盐在健康志愿者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4,9 (11):1209-1212.

211800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

·基础与临床·

R 541.4

Bdoi:10.3969/j.issn.1003-9198.2016.06.018

2015-10-29)

猜你喜欢
酚酸丹参内皮细胞
丹参“收获神器”效率高
双咖酚酸在小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与组织分布
丹参叶干燥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
浅议角膜内皮细胞检查
丹参叶片在快速生长期对短期UV-B辐射的敏感性
丹参中丹酚酸A转化方法
川芎总酚酸提取工艺的优化
雌激素治疗保护去卵巢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初步机制
细胞微泡miRNA对内皮细胞的调控
痰瘀与血管内皮细胞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