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药物不良反应200例分析及合理用药对策

2016-09-02 11:40薛彦宁
西南国防医药 2016年3期
关键词:心脑血管个体化数据挖掘

薛彦宁



心脑血管药物不良反应200例分析及合理用药对策

薛彦宁

目的通过分析心脑血管药物不良反应,探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合理用药对策。方法选取2012~2014年我院心脑血管疾病用药发生不良反应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不良反应的类别与药物品种之间的关联,探讨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提出优化心脑血管用药的对策。结果肝功能异常、肾功能损伤和呼吸系统异常是心脑血管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多种药物合用更容易引发不良反应。药物本身缺乏靶向性和医生选用不合适的药物治疗是主要的诱因。结论心脑血管药物引发不良反应比较普遍,肝肾功能损伤和呼吸系统异常最常见;引发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是药物治疗缺乏靶向性,合理用药、用药个体化和增加药物治疗的靶向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心脑血管;药物;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ardiovascular adverse drug reactions in order to explore countermeasures for rational use of drugs.Methods 200 cases of cardiovascular adverse drug reactions between 2012 and 2014 were chosen as research objects.Data mining algorithm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categories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eactions and drug varieties. The adverse reactions causes were investigated,an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optim izing cardiovascular medication were put forward. Results The common adverse reactions to cardiovascular drugs included liver dysfunction,renal function damage,and respiratory abnormalities.Themixed usage of drugs could more easily cause adverse reactions.Themain reasonswere the lack of drug targeting and the improper selection of drugs by doctors.Conclusion Cardiovascular drugs can cause adverse reactions in which liver and renal function damage and respiratory abnormalities are themost common.Themain reason is the lack of drug targeting.Rational use of drugs,individualized drug use,and increasing drug targeting are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

[Keywords]cardiovascular;drug;adverse reaction;rational drug use

心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最常见的疾病类型,其致残率、死亡率、复发率较高,并发症较多,且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1]。根据WHO的调查报告,心脑血管疾病约占全球疾病总死亡原因的30%,而在中国,这个比率高达35%,每年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超过300万人,幸存患者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劳动能力丧失、多脏器病变,其中有40%左右的残疾人[2]。因此,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整个社会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临床资料显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种类繁多、个体用药反应差异很大[3-4]。为了防止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了解这些不良反应及其发生的原因很有必要。笔者选取我院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不良反应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防治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回顾性分析2012~2014年我院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不良反应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包含患者药物处方、用药后不良反应描述、不良反应原因分析等。排除合并其他严重非心脑血管疾病、合并使用非心脑血管疾病药物治疗的患者。患者年龄35~75(53.0±7.5)岁;病程0.5~4.5(2.4± 1.5)年。其中女性113例,男性87例。

1.2方法以200例不良反应的临床用药记录为依据,分析不良反应的类型分布等特点。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Apriori关联的计算方法,找出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药品应用之间的关系。为了使数据质量符合本次统计分析技术,在进行数据挖掘算法前,对所有的临床数据进行预处理,采用维规约、特征子集选择的方式,由统计程序自动排除与关联性计算无关的数据,为数据挖掘的关联性分析提供干净、准确的数据,提高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性[5]。

首先建立2012~2014年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不良反应与用药品种的数据库,将用药品种支持度≥0.01的不良反应现象之间建立交叉列联表,利用Clementine11.1软件[5],对所采集的交叉列联表数据分别进行药品不良反应与用药品种的关联分析,得出各项支持度的结果。支持度指使用某种药品所发生的不良反应次数与不良反应总次数的百分比。关联算法的目的是找出那些可信的具有代表性的规则,一般指具有较大的支持度和置信度,关联规则挖掘是为了发现大量数据库中各项之间的关联关系程度。

2 结果

2.1不良反应分类统计分析将200例在用药过程中出现的所有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出现频率较高的不良反应现象,当患者出现≥2种的不良反应时,按类别单独统计。结果显示,肝、肾功能异常和呼吸困难构成比较高,是常见的不良反应。见表1。

表1 200例不良反应分类统计分析[n(%)]

2.2引发不良反应的药品支持度分析采用数据挖掘中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用Hash数进行支持度计数,对2012~2014年引发不良反应的药品支持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特拉唑嗪、缬沙坦、尼莫地平、辛伐他汀等药物容易引发不良反应。见表2。

2.3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用药种类分析患者同时用药种类数越多,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也增多。见表3。

表2 2012~2014年引发不良反应的药品支持度情况(%)

表3 2012~2014年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用药种类[n9%)]

3 讨论

心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最重要和最普遍的疾病种类之一。尽管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种类很多,但由于缺乏组织特异性和病变部位的靶向性,使得临床用药时药物用量大,常常引发不良反应的发生[6]。从本研究结果看,心脑血管疾病药物不良反应的种类多样,包括肝功能异常、肾功能损伤、呼吸困难、心律失常、胃肠道出血、心脏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等,而且患者之间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差异较大。分析药物不良反应与所用药品之间的关联,发现一些常用的容易引发不良反应的药物,如尼莫地平、辛伐他汀、特拉唑嗪等。这些药品分属于不同的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种类,治疗疾病的药理作用机制也不相同。同时,分析联合用药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之间的关联性发现,随着用药种类的增加,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大大增加。因此,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情况较为复杂,合理用药对于患者的治疗十分关键。

药物不良反应是指患者按照正确的剂量、服药方式服药后,出现的治疗之外的躯体及心理副反应、毒性反应、变态反应等。可以是预期的毒副反应,也可以是无法预期的过敏性或特异性反应。本研究对200例心脑血管病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心脑血管疾病药物不良反应较常表现为:肝肾功能异常、呼吸系统异常。不同类型的心脑血管疾病药物引发不良反应的概率差异较大,患者同时合并用药种类越多,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越大,显示心脑血管疾病药物的不良反应存在一定的规律。个体遗传的差异可导致不同患者对同样的药物反应不同,因此,越来越多的专家提倡个体化用药[7]。随着心脑血管疾病治疗方法的不断发展,个体化治疗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个体化治疗研究的重点不再是疾病的内在分子机制,而是个体遗传差异对药物反应的不同作用[8]。此外,发展靶向的药物载体,也是减少心脑血管疾病不良反应的一种途径。通过特异性地将药物导入心脑血管病变部位,将大大提高病灶的药物浓度,减少其他部位的血药浓度,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目前常见的具有靶向性的药物载体有脂质体、乳剂、微球、固体纳米粒等,这些微粒进入血液循环后,可以选择性集中于肝脏、脾脏、淋巴组织等,定向发挥作用。特别是脂质体,其可以被动靶向心肌缺血组织尤其是梗死的心肌,而当大脑缺血或者大脑受损伤时,脂质体通过血脑屏障会变得更加容易[9-10]。

综上所述,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应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且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及时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并经常进行肝肾、心肺功能的监测,保证用药的安全性。

[1]董斌,周莹霞,赵列宾,等.城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发病及控制状况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1(4): 484-487.

[2]师晓华.调情志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中的重要性[J].光明中医, 2014(10):2156-2157.

[3]陈倩茹.依娜普利叶酸片、辛伐他汀药物疗效个体差异的易感基因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2.

[4]张彭辉.浅析心脑血管用药不良反应与用药人群间关系[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6):3466-3467.

[5]冯变玲.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心脑血管用药ADR关联模型构建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2.

[6]陶立刚.心脑舒通胶囊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20):265-265.

[7]罗军蓉,曹健,肖乐义,等.心脑血管药物基因组学与个体化治疗研究进展[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0,37(5):350-354.

[8]陈苏玲.个体化综合干预对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防治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33):81-82.

[9]李鹏.层层自组装多功能纳米基因载体的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1.

[10]夏才付,刘建平.脂质体作为心脑血管药物载体的研究[J].药学进展,2004,28(3):116-120.

200 cases of cardiovascular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rational use of drugs

Xue Yanning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 Section,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Yulin City,Yulin,Shaanxi,719000,China

R 971/972

A

1004-0188(2016)03-0290-03

10.3969/j.issn.1004-0188.2016.03.021

719000陕西榆林,榆林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

(2015-09-02)

猜你喜欢
心脑血管个体化数据挖掘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探讨人工智能与数据挖掘发展趋势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数据挖掘技术在打击倒卖OBU逃费中的应用浅析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注意五大误区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与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食管癌手术个体化输血的可行性研究
个体化多媒体时代微电影的流行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