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淮安结缘的红歌

2016-09-02 08:29贾培红淮安同方水务有限公司江苏淮安223002
档案与建设 2016年7期
关键词:淮阴老庄清江

贾培红(淮安同方水务有限公司,江苏淮安,223002)

与淮安结缘的红歌

贾培红
(淮安同方水务有限公司,江苏淮安,223002)

1935年新安旅行团出发前部分团员合影

红歌是在中国革命、建设时期流传的红色革命歌曲。作为我国红色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是火热的斗争实践的真实写照,具有鲜明的革命情感和地域特色,而且植根于中华大地,深受人民群众喜爱,体现出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厚的美学意蕴和广泛的社会教育功能。本文寻觅在淮安产生或与淮安有关联的红歌,不只是勾起人们对过去的回忆,也是对淮安这个革命老区致以崇高的敬意,追忆先辈,以红歌这种元素承载爱国主义、爱家乡的精神。

行走天下的《新安旅行团团歌》

江苏省淮安县(今淮安市淮安区)1929年组建的新安小学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创办的晓庄师范学校的一个实验基地,是“新安旅行团”的摇篮。陶行知兼任新安小学第一任校长。接任陶行知校长职务的新安小学校长汪达之为践行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理论,于1933年10月将7名学生组成“新安儿童旅行团”,让他们独自赴上海游学宣讲,为新安旅行团的正式成立奠定了基础。1935年10月10日,由汪达之任顾问、14名学生组成的新安旅行团正式成立,从淮安出发,远离父母,背井离乡,赴各地宣传抗日,号召同胞们共赴国难,挽救危亡,从此开始了长达17年艰难而光荣的历程。

为了鲜明地体现新旅的宗旨,汪校长于1936年请田汉、张曙创作了《新安旅行团团歌》:“同学们,别忘了,我们的口号: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我们的家破产了,我们的国遇了盗。听啊!到处是敌人的飞机和大炮。同胞们,别睡觉,把一切民族敌人都打倒!……不怕他水深,不怕他山高,向民众报告,代民众喊叫,我们是民众的小向导,小向导!”伴随这励志激昂的歌声,新安旅行团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等几个重要历史时期,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被誉为“中国少年儿童的一面旗帜”“民族解放的小号手”。在党的领导下,新旅成了培养各类人才的摇篮。

1941年,年仅16岁的新安旅行团团员范政就是《满天星》这首歌的词作者,这首儿歌琅琅上口,感情真挚,也称《新四军儿童歌》,经作曲家贺绿汀谱曲后,成了至今仍在苏北平原上流传的革命历史歌曲。

2015年10月10日,淮安市举行新安旅行团建团80周年纪念活动,百余名新安旅行团老团员及其后代从全国各地赶来,回忆当年峥嵘岁月。会上,新安小学学生和老团员们一起合唱《新安旅行团团歌》,大家心潮澎湃,场面感人。老少双方都深情地誓言把这首红歌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多个版本的《刘老庄连连歌》

1943年3月18日,新四军第3师7旅19团3营4连在刘老庄面对千余日军进攻奋勇战斗,82名指战员殉国。当年整编后的4连就称为刘老庄连。作曲家贺绿汀参加新四军后,去延安前,辗转来到位于盱眙县的黄花塘新四军军部,在黄花塘整风期间,听到刘老庄英雄事迹,当即作词作曲写下了《刘老庄连连歌》:“抗日救亡动刀枪,战斗在淮阴的刘老庄,八十二位英雄汉,抗击千余敌人小东洋。为人民战斗,为祖国解放,光荣的刘老庄连,万古千秋美名扬。”这首歌虽然短短56个字,但是质朴简约,铿锵有力,朗朗上口,唱出了奋勇爱国的情怀。以后每次的刘老庄殉国纪念会上,大家都会唱起贺绿汀作词作曲的《刘老庄连连歌》。然而,《刘老庄连连歌》并未在全国流传开来,甚至淮安当地会唱的人也不多,很多人都不知道刘老庄连有首连歌。

而淮阴当地人民不会忘记先烈,刘老庄连更是以强军的连歌来励志,因此不同版本的《刘老庄连连歌》相继出现。随着岁月的变迁,资料的流失,至今保存的《刘老庄连连歌》都是作于20世纪60年代,而且都是第二段。分别是:“八十二位英雄打江山,年轻的一代来接班。革命精神要发扬,战斗作风代代传,争当五好兵,创造四好连,英雄的接班人,高举红旗走在前。”“我们连队的光荣,长留在人民的心中。我们连队的战旗,是英雄血染红。淮河岸,刘老庄,八十二位勇士立奇功,抗击日寇救亲人,淮海人民永远不忘子弟兵。祖国锦绣江山,要有钢铁的长城,我们年轻的一代,当红色接班人。南岭下、练精兵,四好连队,奋勇向前进,继存先辈好传统,刘老庄连,永远战斗为人民。”其实,不管是贺绿汀的版本,或是淮安人民自创版本,或刘老庄连的版本,与其说共性是刘老庄连连歌,不如说共性是对先烈的景仰之情。

《满天星》词作者、新安旅行团团员范政

阵前战歌《一定拿下淮阴城》

从古至今,战歌为动员、团结、鼓舞士兵发挥了巨大作用,个中的精神力量往往是胜败的决定因素。曾经响彻淮阴上空的《一定拿下淮阴城》就是鼓舞淮阴军民解放淮阴城的一首威武雄壮的革命战歌,如今也已经鲜为人知了。

时间回溯到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结束,蒋介石为抢夺胜利果实打内战,将伪28师收编为陆军第6军26师,窃踞淮阴城。新四军根据毛泽东“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战略方针,决定收复淮阴城。伪28师头目潘干臣自恃拥有正规军7000余人、杂牌军2000多人,加之城池坚固、装备精良,无视新四军强大的围城态势,拒不投降。于是一场收复淮阴城的攻坚战,便紧锣密鼓地部署起来。8月中旬,中共苏北区党委决定将淮安文工团、盐阜文工团等抗日文艺团体合组为“苏北文工团”。在淮阴郊区搜集创作素材的苏北文工团话剧队刘亚(其曾经在“新旅”工作过)等同志,根据上级指示精神,配合攻城的作战需要,在短短的几天时间内,创作出鼓舞军民斗志、威震敌胆的号角之歌《一定拿下淮阴城》。

9月初,苏北文工团话剧队、淮阴县宣传队、新旅等诸多文艺团体及驻苏北各部队的宣传组,共约500余文艺人员,汇集到淮阴城外,配合攻城进行政治文艺宣传。文艺战士们积极开展广泛的教唱活动,攻城将士、支前民众、市民百姓斗志昂扬地学唱起《一定拿下淮阴城》的歌曲。“城墙高,城墙长,城墙里头有二皇,苛捐杂税如猛虎,无辜百姓遭了殃。我们是常胜的军,我们是惯战的将,我们是人民的卫士,哪怕敌人再顽强!退下炮衣瞄准枪,梯子架在城墙上,伸手捉拿瓮中鳖,一定收复淮阴城,我们威名苏北扬!”铿锵有力的歌声,在淮阴城下嘹亮地响起,极大地增强和坚定了广大军民一定拿下淮阴城的信念。9月6日下午2时总攻之前,文艺战士们奔赴攻城前线,在《一定拿下淮阴城》慷慨激昂的歌声中,为攻城勇士们戴花壮行。经过殊死搏斗,攻城部队击毙潘干臣,至次日清晨解放淮阴城。

9月14日,淮阴城南公园内(今清晏园)红旗招展,人头攒动,笑声阵阵,淮阴各界与参战部队在这里召开淮阴解放祝捷大会。苏北文工团话剧队在会上演出了突击编排的大型话剧《淮阴之战》。演出中,掌声、口号声、《一定拿下淮阴城》的歌声此起彼伏,高潮迭起,群情振奋。当年话剧中战斗英雄徐佳标扮演者朱超,后来在离休后80多岁的高龄仍然会唱这首歌曲。

妇女之歌《争取全国妇女大翻身》

1946年起,中共中央按照抗大的办学形式,在华中根据地创办了华中新闻专科学校,并于当年2月9日在淮阴开学,校址设在淮阴北门大街大陆饭店院内(即今淮安日报社院内)。校长是新闻界泰斗范长江,学生多为各地的爱国进步学生。这是解放区创办的第一所新型的、以培育为人民服务的新闻人才的专科学校。1948年12月,淮阴第二次解放,在淮的华中新闻专科学校和在淮创办的《新华日报》(华中版)共同焕发了生机。1949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前夕,华中新闻专科学校的女同学集体作词,作曲家费克谱曲,创作了一首《争取全国妇女大翻身》歌曲。3月8日这天,全体女同学与地方妇女联欢,请费克教唱这支歌。当天《新华日报》在纪念“三八”妇女节特刊上发表了这首歌,歌词为:“姊妹们!大家再出一把劲,争取全国妇女大翻身。别说我们不如男子汉,我们是新社会的主人!加紧生产哟努力支前,栽瓜种菜养猪羊,锄草沤田下垩本,纺纱织布缝军装,洗衣做鞋忙代耕,支援那大军莫松懈,我们要做人民的功臣。”这首歌随着国内形势的胜利发展,伴随报纸发行量增大,影响日益扩大,很快流行开来。

1945年9月新四军3师攻打淮阴城前进行演习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建国后每当召开青少年会议,一队少先队员在鼓号齐鸣后唱响《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国家,爱人民,……”我们都唱过,当时右手五指并紧高举过头,鲜艳的红领巾在阳光下分外耀眼,我们的眼神透出虔诚和神圣。一代代人的童年时光在少先队队歌的激励和陪伴下度过。这首红歌的作曲者是淮安(今淮安市淮安区)籍女作家寄明。

寄明原名吴亚贞,1917年6月29日出生,从小受家庭熏陶,学习乐器。1933年夏天初中毕业后,16岁的她以琵琶专业的优异成绩考取了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后来又跟俄国教授学钢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1939年8月,寄明从大西南到了延安,投身革命事业并加入鲁艺,参加了《黄河大合唱》的伴奏工作,当时被人们称为“延安时期第一位女钢琴家”。1942年5月,寄明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深入民间采风的工作精神贯穿了她的一生。1953年8月,寄明被调到北京国家文化部电影局音乐处工作。此后,她一直奋斗在电影音乐创作的岗位上。

1960年,寄明为以“炮击金门13位小英雄”为原型拍摄的电影《英雄小八路》的主题曲《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谱曲。她多次约谈小英雄,到学校、少年宫、幼儿园采风,经多次修改后完成作品。电影艺术家赵丹被她的工作热情所感动,说:“这样又干革命又懂音乐的延安干部才是真正的革命者。”影片上映之后,《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的歌声如燕子报春,在全国各地飞扬,歌曲广为流传,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因此获得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1978年,共青团中央广泛征求群众和专家的意见后,将《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确定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寄明的名字是在延安的时候改的,意思就是寄希望于明天。她的名字贯穿她的人生,这里面包含着她的信仰、理想和追求,她为孩子、为共和国的明天去创作。共和国不会忘记她,淮安人民更不会忘记她。

淮安版的《谁不说俺家乡好》——《清江好》

提起红歌,淮安有一首非常优美动听,反映淮安本土20世纪50年代美丽风光,被誉为淮安版的《谁不说俺家乡好》的歌曲,这就是《清江好》。歌词作者是1958年即将毕业的清江中学女生周秀兰同学。1958年5月,清江中学举办“红五月”诗歌创作比赛,从小家庭贫困的周秀兰提起笔来,思绪如潮,她想到教育、关心自己的学校和亲人,想到家乡那一马平川的沃土,熟悉的村庄、河流,一幅家乡瑰丽的画卷呈现在脑海里,她激情涌动,写出了一首颂扬“土地肥沃人勤劳”“一片平原风光好”的感人诗篇——《清江好》。“清江好来,清江好!土地肥沃人勤劳,水陆运输交通便利……新创造天天传捷报,传捷报!” 这首诗歌质朴、简洁,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激昂的话语。

当时适巧上海实验歌剧院来淮阴地区清江市演出。他们在当地创作的众多优秀诗歌中,选用了周秀兰同学的《清江好》为歌词,由该团作曲家商易谱曲,作为在清江市演出的主打曲目。经由女高音歌唱家周晓燕(教授,中国声乐大师,2016年3月4日去世)演唱,一炮而红,引起了轰动与共鸣。《淮海报》特地刊载、推荐了这首歌,掀起了歌唱《清江好》的热潮。大家都为这首歌颂家乡的歌,感到格外的亲切、自豪和激动。它成为当地久唱不衰的一首令人难以忘怀的歌!

这里还要提到一段渊源,就是上海歌剧院和淮安新安旅行团的不解之缘。从淮安成长的新旅随解放大军进入上海后,更名为华东新旅歌舞剧团。1952年,华东新旅歌舞剧团和其他文艺团体并入华东人民艺术剧院,后改为上海歌剧院。《清江好》的作曲者、上海歌剧院作曲家商易本人也曾参加过新安旅行团。

猜你喜欢
淮阴老庄清江
淮阴:母爱之都
吹响老庄全面振兴的“冲锋号”
淮阴:活跃着一支“老兵”调解队伍
清江引
鱼跃清江 广场舞
谎言
背水一战
同饮清江水 共护母亲河——首个“清江保护日”在长阳举行
清江吟
老赵老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