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课三年后的反思

2016-09-21 01:40黄雄伟
湖南教育 2016年18期
关键词:九宫思考问题奇数

黄雄伟

一堂课三年后的反思

黄雄伟

3年前,我设计了一堂数学课“洛书九宫图”。这堂课的巧妙构思赢得了同仁的认可。这次,我再次打开教案,浏览后反问自己:如果自己现在再上,会是什么效果?是只有一部分学生会?还是大多数学生会?带着这些疑问,换位思考,假如我是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九宫图的学生,排出九宫图是件容易的事吗?有没有一种方法,任意拿9个连续自然数就能马上排列出来?

我开始试验,先选取3组奇数开头的9个连续自然数,如1~9、3~11、5~13。排出九宫图后,我发现了教学时没有发现的规律:奇数开头的9个连续自然数,4个偶数排在4个角上。

有了这一发现,我又选取了偶数开头的9个连续自然数,看看是否也有类似的规律。

我先从最简单的一组数2~10开始,中心数6摆在中间,4个奇数摆在4个角上。为了确认这一点,我又选取了4~12、6~14两组数,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接着,我试验了9个连续偶数或奇数,如2~18、6~20、1~17、7~23,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将9个公差为d的自然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成一列:a1~a9,找出中间数a5摆在九宫图的中心,a1,a9摆在正上方或正下方,a2,a8放在左上角或右下角。确定了4个位置的数,其他位置的数就容易排出了。

排出九宫图并不难,作为教学内容,我们应该从教学的角度思考问题。作为教师,数学知识比学生多得多,都要通过反复实践才得出结论,而要求10岁左右的学生在短时间内通过观察得出结论,可能吗?现在来教这堂课,应该如何教呢?

课前,教师可布置学生用数字1~9填九宫图。课堂上,大家交流玩法。然后,教师换成另外一组数,学生继续玩。在学生玩得比较充分的基础上,总结玩的方法。

首先,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找出中心数,把中心数定位。

再次,提出问题:可以随便摆吗?有规律可循吗?学生在独立试验的基础上互相交流意见,可得到:任意一组数的摆放是有规律的,不能随意摆放。

上面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的反思,下面再反思教学上的价值。

上这堂课的意义在哪?是教会学生解九宫图?还是引导学生思考解题的方法呢?很显然,引导学生如何思考、解决问题,才是数学课的核心价值。那么,我要教会学生什么?学生又能接受多少?3年前,学生还没有进行充分的试验、观察,我就急着把结论告诉了学生。这样教学,学生只要一下课就会忘得一干二净。至于上这堂课的目的是什么,那时连我自己都说不清。

反思3年前的课,我有下面的体会。

第一,教师首先要弄清教解题应该教什么:是教知识还是重过程?

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有目的或针对性,不能盲目行事,才能达到期望的效果。课堂上,教师往往不相信学生,越俎代庖,一讲到底,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导致学生一头雾水。到底是要告诉学生一个结论还是重视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呢?通过对几年的教学经验的总结,我明白了过程比结果重要。而要体现过程,就要给予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只有经历了独立思考,才能领悟思考的方法,将知识与方法内化于心。

第二,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给学生“鱼”,吃完了就没有了,而教会学生“捕鱼”的方法,学生才有吃不完的“鱼”。数学教学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希尔伯特回忆他的大学老师富克斯时说,受益最大的是从富克斯那里学到了思考问题的方法。看来教师良好的解题思路会直接影响学生。上课时,教师应该将自己如何思考问题的过程告诉学生。学生受此熏陶,就会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如教学解决问题时,首先引导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意;然后思考怎样解决问题;接下来动笔列式计算得到结果;再验证结果是否正确,最后作答。简单地说就是:读(题)→想(分析)→列→计→验→答。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养成有序的思维习惯。

(作者单位:湘潭市雨湖区桃园路学校)

猜你喜欢
九宫思考问题奇数
奇数凑20
根据已知条件思考问题
利用问题间的关联性思考问题
奇数与偶数
中华心意六合拳之九宫阵说
关于奇数阶二元子集的分离序列
按图索骥
思考问题要全面
奇偶性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