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现状态度的调查报告

2016-09-21 01:40徐赛华欧阳彦丹
湖南教育 2016年18期
关键词:随班残疾儿童障碍

石 畅 徐赛华 欧阳彦丹

家长对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现状态度的调查报告

石畅徐赛华欧阳彦丹

1 问题的提出

随班就读作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模式,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它的成功开展,离不开特殊儿童家长的参与。[1]人们对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态度是影响残疾儿童个体发展以及随班就读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2]目前,我国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遇到了种种难题,其中随班就读工作能否得到家长的支持和理解成为首要的问题。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朋友,家长和孩子的关系最为亲密、持久,而家长又是孩子认识世界、通往世界的桥梁和通道。[3]作为随班就读工作环节中的重要角色,我们的随班就读特殊儿童家长和普通儿童家长的作用不容小觑。那么随班就读工作进程中家长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他们对随班就读的期望值和效果评价究竟如何?我们该如何提高随班就读儿童家长的接纳关心程度和期望水平?基于这种情况,对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现状进行调查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本研究旨在调查家长对于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现状的态度,分析其态度背后的原因,同时根据调查结果为提高家长对随班就读的支持提供有价值的意见,为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的建设提供参考性意见。

2 研究被试及样本概况

2.1研究对象

湖南省绝大部分地区都开展了随班就读,按照地区领域可以把湖南省分为五大板块,分别是湘东、湘西、湘南、湘北和湘中。本研究的调查对象选自郴州临武、永州、湘潭、岳阳、益阳沅江、邵阳新邵以及娄底等地区的小学中的170名家长,采用随机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发放调查问卷170份,回收167份,有效回收率98.2%。

2.2研究样本概况

这里调查的家长不仅包括残疾特殊儿童家长60人,其中视力障碍儿童家长2人,听力障碍儿童家长16人,言语障碍儿童家长3人,智力障碍儿童家长36人,肢体残疾儿童家长3人,还包括普通儿童家长107人,按照1∶1.78的比例进行随机抽取,抽取的对象来自小学一至六年级的学生家长。调查问卷主要通过当场填写回收方式完成。本研究样本的概况统计表如表2-1所示。

?

3 研究工具

3.1基本信息问卷

第一部分是人口统计学变量的题项,包括家长性别(男、女)、孩子年级(小学一至六年级)、地区(湘南、湘东、湘北、湘中)、孩子障碍与否(是、否)、孩子障碍类别(视力障碍、听力障碍、言语障碍、智力障碍、肢体残疾)。

3.2家长对随班就读态度量表

第二部分是家长对随班就读态度的量表,随班就读已经在很多地方施行,但是对家长随班就读的态度却鲜有人研究。本研究将参考牛玉柏、刘泽文的论文[2]中的量表。该问卷分为34个题目,34个项目的题总相关系数和多重相关的平方都较高,反映问卷本身的内部一致性比较好。其中分为三个维度,第一维度为接纳关心程度,包括1-11题,反向计分题为1、2、3、4、7、8题;第二维度为期望水平,包括12-20题,反向计分题为12、13、15、16、19、20题;第三维度为随班就读效果评价因素,包括21-34题,反向计分题为22、25、26、28、30、33、34。本问卷对于问卷采用Bartlett球型检验和Kaiser-Meyer-Olkin度量,KMO值为0.605,Bartlett球形检验显示变量的相关矩阵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表明本研究的数据适宜进行因子分析。

本研究通过随机抽取167位随班就读儿童所在班级家长进行了预试研究,测试的方法是将问卷发放给被试,被试填写之后由测试者收回问卷,并对预测测量问卷进行信效度检验。

本研究采用SPSS17.0对家长对随班就读态度量表的效度和信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三个维度分数与量表总分均显著相关(r>0.70,P<0.01),各因素的相关系数也均达到显著水平(P<0.01),总量表的Cronbach’sAlpha系数为0.803,基于标准化的Cronbach’sAlpha系数为0.835,说明问卷的一致性较好(见表3-2)。

4 调查结果和分析

4.1性别对于三个维度及量表总分影响

本问卷对167位随班就读家长进行调查,其中男性家长92名,女性家长75名,通过方差分析,笔者发现性别对接纳关心程度、期望水平和随班就读效果并没有显著影响,P值均大于0.05。也就是说不管家长是父亲还是母亲对随班就读的态度无明显区别。

4.2孩子障碍与否对于各因素的影响

本研究对随班就读中的60名特殊儿童家长和107名普通儿童家长进行调查,旨在研究不同类别的学生家长对随班就读的态度。包括视力障碍儿童家长2名,听力障碍儿童家长16名,言语障碍儿童家长3名,智力障碍儿童家长36名,肢体残疾儿童家长3名,其中智力障碍儿童还包括脑瘫,自闭症和唐氏综合症儿童。

根据表4-2和表4-3可知,不同类别的家长对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接纳关心程度,随班就读效果评价并无明显差异,P值大于0.05,但是就期望水平上不同类型的家长对随班就读的态度是有差别的。通过方差齐性检验,P值为0.455,大于0.05,因此,在期望水平上方差是相等的。通过表4-4中的均值比较(23.18<24.72),我们发现特殊儿童家长对随班就读的期望水平比普通家长的水平更低。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跟随班就读实施效果有重大关系。家长对随班就读实施效果的评价和期望值是相互作用的一组关系。

4.3地区对于三因素的影响

本研究对湘南、湘东、湘北和湘中四个地区的随班就读试点学校家长进行调查,其中湘南主要为郴州临武、永州,湘东为湘潭,湘北为岳阳、益阳沅江,湘中为邵阳新邵、娄底。通过方差分析,发现地区对于三个维度和量表总分有显著影响,P值分别为0.000、0.000、0.013、0.000,均小于0.05。

由表4-7可知,在接纳关心程度上,湘北地区的最高,湘东其次,湘中次之,湘南最低;在期望水平上,湘北地区最高,湘东次之,湘中第三,湘南最低;在随班就读效果评价上,湘北地区最高,湘中地区其次,湘东地区第三,湘南地区最低。综合评价,对于总量表而言,湘北地区家长无论是接纳程度、期望水平还是随班就读效果评价均高于其他地区,湘东地区以微弱的优势高于湘中地区,湘南地区的各项指数均低于其他三个地区,主要代表地区为郴州临武和永州。由此可知,随班就读在各个地区实施的效果影响了家长的态度。可见,随班就读中,家长的接纳关心程度和期望值会影响家长对随班就读的参与支持度,这将关系到随班就读的效果。

5 讨论与建议

从调查问卷结果可知,家长对随班就读的态度存在差异,家长对随班就读的看法和态度直接影响了随班就读的效果,鉴于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5.1自下而上的教育支持模式和政府、社会、学校、家长通力合作机制相结合

所谓自下而上,即学校根据随班就读儿童及家长的教育需求制定教学计划,同时调查其现有水平和学校师资力量的配备是否能满足特殊儿童的需要。学校、家长应该通力合作,把特殊儿童的需求反馈给政府,从实质上解决目前各地区随班就读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5.2在家长中普及随班就读的基本知识

家长在随班就读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对随班就读效果有着较大的影响。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可知,不同地区的家长对随班就读的接纳关心程度、期望水平有着较大差别,影响了随班就读的效果发挥。由数据分析可知,湘北地区随班就读家长的接纳关心程度和期望水平较高,相对而言,该地区的随班就读效果评价也最高。这就不得不让我们思考,如何在普通家长中宣传随班就读的有关知识,让普通儿童家长乐于接受随班就读儿童并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帮助。

5.3促使特殊儿童家长角色转变

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的主要矛盾是特殊儿童家长在随班就读中所扮演的角色不明确。笔者认为解决问题的根本是特殊儿童家长角色的转变。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可知,特殊儿童家长和普通儿童家长对随班就读的期望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同时普通儿童家长的期望水平高于特殊儿童家长。这就从侧面反映了两个问题,第一是随班就读效果是否达到了特殊儿童家长心中期望的标准,第二是特殊儿童家长在随班就读儿童成长中扮演角色的不明确。根据家长对问卷调查所设题目的回答,笔者认为大部分特殊儿童家长对随班就读的接纳关心程度一般,因此期望水平和效果评价随之不高,反映了随班就读没有得到家长的大力配合。大部分随班就读特殊儿童家长仅仅充当了抚养者、监督者的角色,并没有起到引导者、促进者、学习者、教育者的多重作用。笔者认为,家长是实施随班就读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尤其是特殊儿童家长应该为特殊儿童在普通学校的学习保驾护航。比如,每天观察孩子的变化,并及时把孩子的学习情况反馈给学校,为学校教育提供意见。对孩子的成长要有信心,及时给予鼓励与表扬,不要带给孩子太多负能量。对孩子的困惑不管是学习上的还是人际关系中的都能及时觉察并解决。阅读有关特殊儿童教育和障碍儿童心理疏导方面的书籍,及时帮助孩子解决生活和心理上遇到的问题。更新观念,把孩子当成一个正常儿童来培养,不能因为孩子的缺陷而置之不理或者过于溺爱。时刻以一名教育者的身份来给予孩子关心、帮助,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循循善诱,帮助孩子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为将来就业和生存寻找发展的空间、确定发展的方向。家长角色的转变能让其在教育自己孩子的过程中成为一名幸福者,体会到孩子成长进步带给自己的快乐,而不是自怨自艾与对孩子的淡漠。

5.4地区之间应该加强交流互相合作

通过调查结果可知,不同地区之间的随班就读儿童家长对孩子的接纳关心程度、期望水平和随班就读效果评价有着较大的区别。同时,接纳关心程度、期望水平对效果评价有较大的影响。总体上分析得知,湘北地区的各方面满意度较高,湘南地区满意度最低。因此,笔者建议应该加强各地区随班就读的合作,增进经验交流。比如,开设一些随班就读跨地区交流年会,请相关专家和教师家长前来交流经验。同时,对随班就读发展好的学校,当地政府和社会应该为其提供舆论支持,并设立该校为模范试点学校,为其他学校随班就读提供模版和参考。

5.5家长反馈和建议应成为提高随班就读质量的必要手段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随班就读学生依赖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因此,教师的兼顾是非常必要的。[3]但是,教师在教学中兼顾随班就读特殊儿童的需要并不是盲目的,应该在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和基本需求以后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比如,在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后都要兼顾特殊儿童。在教学方式上多设计一些班级特殊儿童喜欢的新颖独特的方式,让特殊儿童有更多机会参与并且适时地给予反馈和鼓励。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多与家长保持联系,了解该名特殊儿童的基本特点和需求,从而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工作,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后教师应该多与家长沟通,把家长反馈的教学效果及时记载并在第二天的课堂上予以解决,或者给随班就读儿童设计“一帮一”的教学模式,设置一位助教。助教可由班上成绩较好的正常学生或者高年级中成绩较好的特殊儿童担任。同时,班主任在课后应该多去特殊儿童家里进行回访或者送教上门服务,按照家长的反馈和建议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式,保证随班就读工作的质量。(本文是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资助课题(XJK014AFZ003)和湖南省教育科学特殊教育研究基地的部分成果)

(作者单位:长沙职业技术学院)

[1]杜成.家长在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中角色与功能的分析[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12(3).

[2]牛玉柏,刘泽文,田宝.家长对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态度量表编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 (11).

[3]王淑珍.教学中如何兼顾随班就读学生的特殊需要[J].现代特殊教育,2006.

猜你喜欢
随班残疾儿童障碍
基于社会工作对随班就读社会支持体系的建构研究
积极利用数学实践活动 促进随班就读学生成长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给这些孩子一个温馨的世界——宝鸡对残疾儿童“应救尽救”
跟踪导练(四)2
跨越障碍
保障残疾儿童随班就读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农村残疾儿童教育康复保障的问题与对策
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少水平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