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随感

2016-09-21 01:40林春
湖南教育 2016年18期
关键词:随感好书时光

林春

读书随感

林春

这是一个网络化的时代,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也是一个精神文明较为缺乏的时代。在网络化的大背景下,电子书成为主流,表面上看繁花似锦,但稍加深入体会,就会发觉虚火甚旺,电子书中“贩卖”的几乎都是垃圾,是对文字的亵渎。真正的读书,在这个时代感觉有点遥远。

有人说,读书衰落,娱乐至死;有人说,纸媒将死,云媒通吃;有人说,真正的读书已经接近死亡。但我认为这些都是伪命题,内容为王,人是主体,介质的改变并不能改变本质的核心。在这个喧闹、浮躁的时代,更需要读书来静心。我写这篇短文,只是因为对读书发自内心的热爱,希望在这个充满诱惑与陷阱的时代多些坚守和良知。

有的人读书是很单纯的、真心的喜爱,就像吃饭一样已经成为一种习性,成为生活中难以割舍的一部分;有的人读书却是附庸风雅、盲目跟风,缺乏自主选择和独立思考。读书其实很简单,喜欢就好,不要理由,让它融入你的血液,让它深入你的骨髓,让它成为你身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你慢慢爱上墨汁的香味,爱上一只手拿着一本好书,一只手拿着一只笔在书上写下当时阅读的感悟,这是多么幸福的事。

读书就一定要读好书,那就不得不提好书的标准。所谓好书,不一定全在版本,更在品味。版本尽量阅读精装版,在散文、话剧、杂文、游记等相应文章中,除了需要能体现渊博的学识、精深的学问外,还要能体现其独立的思想、自由的个性、丰富的情感、审美的情趣和爱好的持久性。满足这些条件才能勉强算是一本好书。沈昌文先生观杨之水的文章后,说过一句最客观的话:“我不大能看懂她的论著。”杨之水的文学水平很高,品位很高,很多读者一时难以读懂。所以文章本身品位再高,读不懂也没用,读者选择书一定要适合自己的品味,这样的书才是最好的书。

一个人读几本好书不难,难的是一辈子读好书。除了在选购书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外,最大的难度便是能否坚持。但是只要你爱上读书,坚持就不再是难事。黄裳先生一生中除了“文革”期间被迫与心爱的藏书小别,从来都没有离开过自己的藏书。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中,他宁愿回家与书为伴,对读书的热爱程度可谓至深。来新夏先生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读书,潜心钻研相关的学识领域,仅以撰著《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为例,他就花了整整十年时间来整理。所以当你真正爱上读书时,你只会嫌时间太少,要做的事情太多。

每本好书都反映了其作者一生中的某段时光,记录下这段时光中的点点滴滴,读者却能有幸阅读这段时光,这是件很幸运的事,并且只用几个小时就读完别人几十年的历程,人生经历只会更加丰富。我们每个人只能活一辈子,但是通过阅读,一个人可以活好几个一辈子。

在这个时代,读书这道风景线更不应该消亡,应该丰富多姿、美不胜收。借用《世说新语》中王献之的话说:“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但是现今读书范围感觉越发狭窄,除了在一些学习场所能偶见几个读书人,其余地界随处可见手机的身影。现在的人无论是在汽车上、火车上还是任何空闲时候,几乎都是“低头族”,手机在这些人手中感觉已然生根,难以去除,读书快被手机替代。人们应该腾出双手,拿本孙犁的散文或者其他文章替代手中的手机,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让书本在手中生根,让读书这道风景线不仅仅只是存在于教室、图书馆等相关场所,更应存在于世界的每个角落。

读书是天下第一桩好事。爱上读书时,你就会发现生活之美,进而爱上读书之美。例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文中就可以看到作者通过展现生命之美,然后让读者感悟生活之美,进而爱上读书之美。所以读书是传递美与感动的主要渠道,也是读者与名人灵魂对话的桥梁,更是让读者灵魂升华的阶梯。

(作者单位:会同县王家坪明德学校)

猜你喜欢
随感好书时光
好书分享会
推荐一本好书
Chapter 2 Childhood time第2章 童年时光
永远向前的时光
顶天立地的女人们 印度写生随感之一
好书共享
漫时光
好书推荐
随感二则
华伦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