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继伟

2016-09-22 01:30孙继伟
世界建筑 2016年5期
关键词:青浦同济情趣

孙继伟

1963年出生

1989年入学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博士)

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委副书记

同济大学顾问教授

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学会(CIOB)中国区主席

英国资深皇家特许建造师(FCIOB)

有朋友曾经说到我,如果不去从政,也会是一个不错的建筑师。我认为这种假设有几分恭维,也有几分可能。记得在同济读书的时候,还算是用功努力的。当时,读书没有今天那么多的诱惑,没有今天那么多的项目,尤其是读硕士的阶段,能静下心,沉得住气读点书。当时改革开放的初期,同济建筑系的氛围是开放活跃的,接受各种新的思潮、新的理念也很快。同学们平时踊跃地参加各种讲座,各种学术活动。我们那时经常参加各种学术竞赛,国外建筑杂志上一有竞赛的消息,大家就相互转告,也有将竞赛的要求翻译成中文给大家分享。记得当时参加了不少日本、美国、英国建筑杂志举办的概念性设计竞赛,也获得了一次佳作奖,一次优秀奖。回顾同济的求学历程,不是一个简单的职业技能和专业训练,同济的开放理念和兼容并蓄的学术氛围,我觉得是与这个城市的气质契合的。

1 管理与被管理

我在做设计的时候见到规划局的人总是很烦,经常碰到权力不小水平不高的人对方案指手画脚,总有小学生批大学生作业之感。这也是我鼓励更多的建筑规划专业人士从事管理的原因,可能由于你们的潜伏,对建筑学的贡献更大。建筑师和管理者不是敌人,应该是对手,高水平的对手也是成功的合作者。

建筑师除了学习设计能力外,还应该学会与政府官员打交道,怎么样与管理者沟通,怎么样理解管理者,怎么样与管理者周旋。可能有不少清高的人也不屑于此,可能对管理者还抱有蔑视和敌视。我原来也一样,也是这种心态,但这是每位设计师、建筑师无法绕过的门槛!当然,在建筑师群体中,也有与政府公关能力超群的,他们专门投政府所好,完全不顾职业操守,不惜放下身段媚俗,成为著名的公关设计师、“五斗米”设计师。对这样的人,我觉得不应该给予鼓励。

我从政的经历,经常是全力推动建筑设计,有时也只能忍痛撤换。我撤换建筑师,撤换施工队,甚至撤换甲方,包括一些有名的建筑师。我有一句常挂在嘴边的话:“选建筑师和选医生一样,每一位建筑师都有自己的强项,但不可能是全科医生,也不可能是万能的。”他们有的擅长商业建筑,有的擅长文化建筑等等,就和去医院一样不能见了白大褂就看病,经常是心血管病去找了牙医,最糟糕的是找了兽医。

2 好建筑与好业主

我认为一个好的业主至关重要,建筑师与其选择项目不如选择业主。我觉得一些世界著名建筑师都是这样,可以不管项目的大小,可以不管设计费的高低,但一个好的业主、有追求的业主十分重要。我认为在目前的状态下,产生一个好建筑很难,有时带有很大的偶然性。一个好的建筑的产生和存在,业主的作用占到70%~80%,我绝对没有想抬高业主进而抬高自己的意思。我实际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业主,只不过有些人认为我有权力干涉影响业主,就认为我是真正幕后的业主,我认为事实并不是这样。中国城市建设目前的状态是真实的,真实地反映了我们大众审美水平,真实地反映了我们的追求,真实地反映了城市品质的高低。当下很多人,特别是当中有理想的人不甘于停留在这种“真实”中,企图跨越和提升这种“真实”,所以他们活得很累,有时也很沮丧。

3 个人情趣与公众承受

建筑作为一种公共产品或公共艺术,应该体现建筑师创造和个人的审美情趣。但我反对一味地追求个人审美情趣,无视环境,无视公众,这是一种过于自我、过于自恋的表现。

作为政府官员,我的顾虑比建筑师更多一些,我承担的责任和压力也会比建筑师大。主政一方,一个重要项目、一个街区,出了问题,挨骂的往往是政府。有时候也不得不承受压力,这样才能真正做点事。刘家琨的新城规划展示馆,大家刚开始也不能接受;马清运曲水园边园,领导来和我商量是不是可以将转角的现代亭子给拆了,说老干部意见很大。我鼓励建筑师创新,但不鼓励过度玩弄个人审美情趣。建筑是公共产品,有公共利益。有的媒体说,我给建筑师充分的权力,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这是误解和误读。我希望找到平衡点,这个平衡点的把握是需要技巧,有时很苦恼。

我有一些谬论,如果大众一致说好的,那肯定是不好的。如果专家一半说好,一半说不好,可能是靠谱的。如果大家一致反对的,有可能特别恶劣,有可能是旷世奇作,当然这种概率极低。

4 单体品质和整体意识

很多人认为我在青浦、嘉定、徐汇留下了一批优秀建筑。但我感到这还不是让我最引以为豪的,最让我值得骄傲的是培养了一个团队,提升了整个团队的眼界。在青浦工作了4年,是不断地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过程,大家知道“青浦实践”,在青浦的建设中,我们集聚了一批出色的建筑师,还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建筑。专业人士看到的是这些表象,但我们的内部是不断争论的4年,也是相互博弈的4年,那些年广大的业内的朋友给了很大的鼓励。到今天我感觉欣慰的是,许多建筑师在我调离以后,还不断有项目,不断有业务,不断有人请他们做设计。在青浦这种转变我觉得很有价值,也很有意思。

从“青浦实践”到“嘉定模式”到“上海西岸”再到浦东,我希望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希望能为这个城市多留下一些好的建筑,能为这个城市的良性发展做些正向的推动。□

SUN Jiwei

猜你喜欢
青浦同济情趣
上海同济检测技术有限公司2022年无损检测进展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青浦工业园区召开重点用能企业节能对接活动
爱情趣数字
夏虫情趣
同济大学:既仰望星空也脚踏实地
同济堂矛盾说法引“问询” 频繁出错惹市值蒸发50亿
以“绿色青浦,上善之城”打造城市新形象
细致描写再现情趣
上海青浦宋代家族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