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

2016-09-22 15:17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6年8期
关键词:温州孩子文化

视点

中美顶尖高校学生阅读书单对比

美国数据库项目“开放课程”(The Open Syllabus Project)收集了各大学过去15年以来超过100万项课程和图书阅读信息,公布了美国大学学生的阅读书目数据,而中国各大知名高校也公布了2015年图书借阅情况。

其中,美国高校学生阅读榜单的综合排名前十为:《理想国》《利维坦》《君主论》《文明的冲突》《风格的要素》《伦理学》《科学革命的结构》《论美国的民主》《共产党宣言》《政治学》;而中国一流大学图书馆借阅情况发现,《三体》《平凡的世界》《权力的游戏》《明朝那些事儿》《盗墓笔记》《论美国的民主》《天龙八部》《解忧杂货店》《王小波全集》《我执》等,是借阅的热门。

@米红(浙大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欧美大学很多老师的授课就是以讲授经典专著为主,基本不受现在互联网影响。在老师教授古典名著的影响下,常春藤学校的学生读《理想国》《国富论》这类资本主义制度奠基性的专著和文献,就不足为奇了。相比之下,中国大学教授的课程,古典的比例不是很大,我们主要针对现在和未来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中国的大学生也应该多读中国的古典作品,包括文化、历史、科技甚至军事著作,并尽量选择繁体版本,因为繁体字本身就蕴含了深刻的古典文化传统。

@徐沪生(文化视频媒体人):离开了学校、老师之后,你们接触最多的就是各种媒体、新媒体。但是,千万不要跟着媒体去读书,去思考,媒体推荐、谈论的书,很多都是价值很低的,甚至是垃圾。那些活跃在媒体上的专栏作家、学者,大多数是不学无术的。受了他们的影响,你很快就会变成一个自以为会独立思考的傻瓜,一个自以为满脑子健全常识的傻瓜。那么多经典,你都没时间读,那些时髦的新书,大可以不读,新书的比例,不要超过阅读总数的20%,甚至10%。反正我是基本不读活人写的书的。

@蔡天(浙大数学科学学院教授):从榜单来看,中国的大学生们较少阅读有想象力的书籍,较少阅读有国际视野的书籍,较少阅读综合类或有普遍意义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书籍。还有一个现象,名校和普通高校学生阅读差异不大。我希望大学生有更多个性化的阅读。过去两百多年来,剑桥大学有个使徒社,每周定期探讨一本书或一个话题,最后出现了许多杰出的人才。可以说没有使徒社,就没有我们心目中的英国文明。

圣童私学:造就天才还是揠苗助长?

六月底,河南省焦作市9岁女孩张易文高考成绩出炉,总分172分,超过8%河南考生。”我希望她明年就能上本科或者专科线,只要能录上商丘市的大学,我们就会让她就读。“父亲张民弢说。2007年女儿出生后,张民弢认为没有一所学校符合自己的教育理念,于是自办了一所培训学校:圣童私学,女儿就在这所“私塾”里读书。张民弢夫妇给女儿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

目前,圣童私学一共18名学生,最小的只有5岁,最大的10岁。“大部分家长都是送过来集中辅导一段时间,之后又会送回正规学校。”目前完全接受他教育理念的家长,只有三位。,“这些孩子在学校表现不太好,所以那些学校没强制他们继续上学,他们的家长也愿意尝试不同的教育方式。”

@张民弢:我不承认自己在炒作,但客观上确实引起了家长对我们‘私塾’的关注,但这次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参加高考是否需要学籍。现在国内的学历泡沫特别严重,进入工作以后学的东西更有用,所以我想让孩子早日读完博士踏入工作,学习真正有用的知识。只要她能考上大学,就说明她有相应的知识水平,同时她也具备了相应的学习能力,因此不会出现跟不上的问题。最后,上什么学校不重要,关键是自己有学习能力,有志向。

@胡慎之(心理学家):

在我的概念中,一般用“圣”字表达的事物,要么和宗教有关,要么就是和“常人所不能”有关,反正就是用来区别普通。许多父母望子成龙,就是源于无法接受自己的孩子普通。父母们总在拿自己的孩子和天才比较。因此,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天才,不一定是孩子自己的愿望。

当我们无法把孩子当一个(独立)个体,孩子就会有两个功能:满足父母的欲望和实现父母未了的愿望。孩子,是许多父母完成自恋的最好工具,是其自恋移情的最好对象。因为有血缘,有文化基因的保护,所以中国父母总会说一句“我为你好”,父母在这句话的保护下为所欲为。越是内心无力自我价值感低的父母,越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天才。但是,天才孩童很孤独,他们甚至都没有被自己的父母看见。

爱阅读——重商温州人的另一面

常被看作“土豪气”“缺文化”的温州人,其实有爱看书的特质。日前,“亚马逊中国”发布“2016年中图书排行榜”,温州位居“最爱阅读城市”第三位,成为唯一连续两年进入该榜单前三名的城市。该榜单根据其网站上各城市的图书销量在该城市所有产品总销量中的占比排出的。2015年年中,温州列“最爱阅读城市榜”第二位。

温州市图书馆去年发布的《2015温州全民阅读情况调查报告》显示,当年温州人均纸质书、电子书的阅读量均高于同年全国水平,分别为6.32册、5.5册;市民每日人均阅读电子图书45.6分钟,纸质图书42分钟;书类选择上,61.4%的温州居民爱看文学(艺术)类书籍;48.5%的人是为满足兴趣爱好而阅读,46.1%是为增加知识、开阔眼界。

在今年年中温州畅销书籍排行榜前50名中,儿童类书籍占34%;畅销书前20名中,儿童类书籍有5本,且上榜类图书多为绘本。

@胡海荣(温州市图书馆馆长):

受‘永嘉学派’讲究实效、注重功利(事功)的思想影响,温州人重商,遍布全国的温州老板更是常给人‘土豪’的印象。但连续两次进入亚马逊年中榜单,说明温州人并不是没文化。我见过家长提着行李箱来图书馆一次性借30本儿童绘本的,但同一本书,图书馆大概只有三四本,很多家长等不及,就在网上购买。

@南怀瑾

不要总是说温州是商业开发的开路先锋,今后的时代不是开发的问题,也不是经济的问题,是如何建立新的文化的问题,这是个大问题。

网络语言是否污染了中文?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汉语词汇是不断丰富起来的,诸如佛教用语、日字汉语(词)、英文音译单词等,6月26日,北京大学举办了名为《网络时代,青年碰撞:中文和新语言文化的青年视角》的讲座,谈论网络语言和新语言文化,对时代洪流和国际交互中的青年人进行分析和解读。

@马伯庸:

每一个网络语言的寿命其实是非常“短”的,会有一个迭代。《新民晚报》曾经登过:“网络语言污染中文”,它的中心意思就是现在这些网络语言不够好,非常的轻佻,非常的简单粗暴,对中文其实是一个损害。

我自己发现,当90后开使用火星文时,我们会嘲笑他们,认为这是多么幼稚可笑,而我们当年用的网络语多么高级,后来我才发现,真的是一代人看下一代,都会有他的优越感并始终持批判态度。我生之前的都是腐朽落后的,我生下来的这10多年是最伟大最经典的,再过了这10多年之后,所有的东西都是愚蠢而幼稚的。后来我渐渐从这个里面脱离开来,当我对火星文终于变得开放、可以接受它时,它已经消失了,没有人再提这个事了,我觉得很有意思。

@方文山:

汉字是表意文字,它的字形字义千古不变,而且是超时空、超地域、超方言的文字。两千年前的石碑在世界各地出土,在北印度出土,印度人也看不懂,因为拼音文字的字母会改变,可是只有我们的子孙可以直接读懂老祖宗的碑文,因为汉字有千古不移的文字特性。很多外来的文明跟中国的文明碰撞之后,会增加我们的丰富性、文化的多元性,我觉得以这个角度看是正面的。我之所以创作这么多所谓中国风的歌词创作,是因为我喜欢那样子的文化土壤。

猜你喜欢
温州孩子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年味里的“虎文化”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诗意的黄昏
谁远谁近?
难忘九二温州行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