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振明:在应试教育下推进体育教育

2016-09-22 15:17杨帆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6年8期
关键词:农学院家长体育

本刊记者_杨帆

毛振明:在应试教育下推进体育教育

本刊记者_杨帆

明年,毛振明就60岁了,著作等身,专著有60多部,主编教材7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和文章已超过300余篇。他说,他下半辈子要做的,就是要为基层实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实践做实事,要为全国体育教学改革“打样”,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有十大工程,他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了。

从三段影像说起

犹记2009年9月,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到北京第三十五中学听课的情景。一位国家总理,坐在拥挤的初二班级教室后排,为了“了解一些教学的真实情况”(温家宝语),一上午时间连听5节课,课上根据老师讲解的内容做着笔记,课下与邻桌的学生交流,全部课毕后又对学生、老师以及教材做了一一点评,并指出了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国家与执政者对教育的重视,令旁观者动容。

而在当天的新闻播报画面中,许多人都注意到一个细节,一个镜头里,6位男生围绕着温家宝,倾听他对刚刚结束的那节数学课的梳理,6个男生中,有4个戴着眼镜,沉重的塑料脚架在拥挤的镜头里显得格外扎眼。

时值北京小升初现象愈演愈烈的日子,人们对择校费等问题的讨论不时出现在各大媒体头条,当社会舆论集中于对孩子们受教育状况的关注时,另一些无法忽视的现象也突然摆在了数以千万计的家长们面前,比如儿童肥胖症。

据首都儿科研究院2011年3月的一份科研结果显示,在北京0—18岁的儿童青少年中,每5人就有1人超重,在20年间,肥胖率增长了5至7倍。2015年底,由国家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共同完成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北京少年儿童的肥胖率已经增长到了25%,数字之突兀,令人触目惊心。

导致儿童肥胖的因素很多,营养过剩是一点,这与家长对孩子的溺爱有关;另一方面,受繁重的课业压力的影响,孩子们在学校和家庭生活中得不到充分的体育锻炼。而与肥胖相伴的,则是一些在以前极少发生在儿童身上的富贵病,比如高血压。

近视与肥胖,只是积弱的中国少年儿童身上展现出来的两面,看似无关痛痒,比不得每年与高考相关的诸多爆点性新闻,然而当我们回忆起2013年春晚《少年中国》这个节目中演员赵文卓高呼的“少年强则中国强”,当我们回想起每年小学新生入学典礼上校长们高喊“你们是祖国的花朵”,我们想重复这些话语,却没有什么底气。

2016年7月12日下午1:30,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主席毛振明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作了一场题为《体育于社会,体育于个人,体育于幸福》的讲座。

讲座开始前,毛振明给在座的附小老师们放了两段视频。

第一段视频画面中,礼堂舞台上,一个幼儿园年纪的小男孩在老师的鼓励与催促下助跑,跃向一个跳箱,跳箱有十层,比孩子的身高还要高出一截,男孩身子微微跃起,胸部触到跳箱的顶端,然后落到起跳的这面。

据首都儿科研究院2011年3月的一份科研结果显示,在北京0—18岁的儿童青少年中,每5人就有1人超重,在20年间,肥胖率增长了5至7倍。

视频里声音嘈杂,细听才发现画面中人物讲的是日语,这是日本的一所幼儿园。

男孩的第一次尝试没有成功,需要进行第二次尝试。第二次,还是失败了,不过这次他的膝盖跨到了跳箱顶部,他把脸转向旁边的女老师,仿佛是在乞求不要再逼自己跳了,他看着老师,身子挂在跳箱上,像黏在磁性黑板上的一块圆形磁铁。

一直到这里,大家还以为这是一个趣味节目。因为舞台下面坐满了家长,有不少是祖父母,如果此种场面出现在中国的学校,那必定是文艺汇演了。

然而视频中的事件不是表演,更像是一种教学报告,在老师的肢体鼓舞和台上围坐伙伴稚嫩的鼓励声中,男孩进行了第三次、第四次尝试,他开始急了,委屈地返回助跑点,用胳膊不停抹着眼泪。但他只能努力将自己的腰部跳过跳箱顶部,想要双腿跨过去,实在太难了。台下的爷爷奶奶们开始哄笑,男孩抹眼泪的幅度也就更大。

视频放到这个时候,毛振明似乎有话要说,但没有说出口,让大家继续看。

第四次尝试后,女老师向旁边观看的小孩子们说了些什么,大家纷纷起身走向舞台中央,把那个男生围住,像篮球队员上场前的抱团起势一样,给男孩助威。

男孩重整旗鼓,这一次,他的身子腾起来,像个运动员,干净利落地跨过了跳箱。台下响起一阵持久的喝彩和掌声,男孩返回舞台中央,向家长们鞠躬,然后跑向刚才一直给他鼓励的那位老师那里,跳起来紧紧抱住了她。

这段视频是今年春节前后传到国内的,在某知名视频网站上,至今点击量不到1000,但毛振明发现了它。

看完这段视频,毛振明像聊家常一样跟老师们说:“这种事情要是发生在中国,台下坐着的是我们的爷爷和奶奶,说不定站起来就拉着孩子走了,边走还要边骂校长:你这个神经病!”毛教授接着问:“我们家长会不会觉得学校是在摧残自己的孩子?但是我们大家仔细想一想,视频里的这个孩子,还要在社会上生活七八十年啊。你今天可以心疼他,把他领走,安慰他说:孩子,跳不过去没关系,咱不跳就是了。但二十年后,等他工作了,遇到不顺心的事情,遇到工作的困难,这时的家长,难道你可以说:不开心不干就是了,咱们辞职回家,爸妈养着你!难道这就是我们的教育?”

毛振明继续给大家放第二段视频,同样是日本的一所幼儿园,四五岁的孩子在老师的催促下做着空翻、下腰等高难度动作,那些想要躲避的孩子被老师吹着口哨喊回来,像下命令一样强调他们必须完成一组又一组的规定动作。

毛振明拖了一下视频播放进度条,低着头说:“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感想,我反正是看不下去了,只要想一想我们的幼儿园放学时的情景,小孩子们手拉手排着队,老师在旁边说:小朋友们慢慢走——”

日本的学校很少用塑胶跑道,铺一层细沙,用石灰粉划出一些白线,通常称为“校庭”

做好应试下的体育教育

7月12日,北京的中小学悉数已经放假,中午的一场小雨,让这座都市持续燥热了十多天的天气稍稍凉爽了些。

毛振明提前40分钟来到首都师大附小的校园,在学校一位老师的陪同下走进校长宋继东的办公室。毛振明身穿一件熨烫工整的短袖白衬衣,一条藏蓝西裤,言语随和,学者的身份之外更有一种外交家的气质。

宋继东也是一样的穿着,可以看出二人对此次讲座的重视。

这是毛振明第二次来首都师大附小,他此前针对学校的体育教学,为体育组的老师们讲过一次课,这次在宋继东的邀请下,又面向全校老师讲体育的重要性,希望借助这样的机会,引起大家对少年儿童体育锻炼的重视。

讲座开始前,毛振明和宋继东在办公室里聊着天,谈起学校的体育教学,宋继东说:“我们学校做‘童心教育’好几年了,从我的认识来看,小学教育阶段,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们锻炼出一个好身体,为他们以后的发展打下一个好基础,但是我们现在的儿童,身体太差了,小胖子很多,有的连仰卧起坐都做不了。”

毛振明很认同宋继东的观点,他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校长都意识到体育的重要性了,这是一件好事。但是,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要得到家长理解和支持,体育必须要做好家校结合,甚至是家校融合,现在是学校费了很大的力气进行了体育与健康的教育,但家长不理解不支持也不太配合,甚至无端抱怨,说累着孩子了,好不容易锻炼一学期,但是孩子一放暑假寒假,回到学校又是个懒散散的小胖墩。”

当今的中国,许多家庭对孩子的教育观都存在着问题,家长们以孩子的文化学习为本位,没有长远的考虑。正如毛振明所言:在不少中国父母眼里,孩子一生下来,将来就一定要当科学家、当局长,几千年延续下来的人才观和择业观是不正确的,孩子从小就被逼着朝着“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应试教育的方向前行。

毛振明编排的1260例运动项目,不是一项浩瀚的形象工程,而是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而总结的趣味练习

在北京农学院附小,体育运动是常态,从一年级孩子到后勤老师,包括学校的专车司机,每个人都会参与到每日的课课练中来

他谈起自己昨天搬家的经历,与工人里的一个小伙子聊天,小伙子告诉毛振明,他和同事每晚12:00休息,第二天早上6:00就得出门。他帮毛振明安装柜子,累得浑身汗水,毛振明同情他,递给他一瓶矿泉水,小伙子拒绝了,因为公司规定不能接受客户的任何东西。

毛振明说,“像这样的工作,我们哪个家长会让自己的孩子去做?但是在德国和日本,家长们想的就不太一样,他们老早就根据自己孩子的能力去设计,去建议他们的学习道路,并非人人都瞄准着上大学,考不上大学,也可以到各种职业学校学本领,学好了行行出状元。”

他回忆起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的经历,说:“都说日本人做事认真,的确,他们能把机场的厕所都打扫得像五星级宾馆的洗手间。前阵子网络媒体报道了东京羽田空港负责卫生的那位中国人,他是日本遗孤的孩子,到了日本就去干打扫卫生的工作,工作很安心很积极,她日本的同事们也都安心积极地工作,因为,那里的文化是,既然自己当不了科学家和大学教授,就要把自己的眼前工作做好——做好了,照样可以受到人的尊重,照样有好的生活。而在中国社会,大多数人还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育儿观和择业观,在这样的条件下,说‘将应试教育转变成素质教育’,真的很难。但是反过来说,我们在这种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难道就素手无策,无所作为了吗?结论是否定的,但是,我们要走一条在应试教育的条件下推进素质教育的新路。”

“基本素质、综合素质和高素质都决定着人对社会的贡献和自己的人生幸福,人的道德品质、知识技能、艺术修养和社会实践能力,包括体育实践能力,都是幸福人生不可或缺的素质,这些素质有相当一部分要通过学校的教育去培养,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形成的,需要许多的工作和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毛振明补充道。宋继东显得有些无奈,他说:“但是现在,综合素质教育有一套固定的综合评价系统,在这个评价系统里,所有的素质都是用分数去衡量的”。

毛振明说:“我们谈素质教育,一定要在应试教育的条件下来谈,换句话说,当前推进素质教育,要有应试教育这个前提,否则,素质教育就是一句空话。我们有十三亿人口,而相对匮乏的就业资源、传统的就业观和望子成龙的育儿观都不可能短期改变,因此应试教育也会在中国长时间存在,这一点我们必须清醒认识。我认为在这一点上日本做得比较好,日本人称日本是‘应试的地狱’,但是,他们学校的音乐教育、美术教育、书法教育、体育教育,还包括文明礼貌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安全教育等,都做得非常好。可以说日本既是应试教育的地狱,又是素质教育的天堂。”

在毛振明看来,不管是推动素质教育,还是具体到推动一个学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学校有首当其冲的责任,同时还需要家长们观点的转变和行为上的支持。

他谈到自己在北京市昌平区崔村中心小学给全校学生家长讲课时的情景。崔村中心小学是“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的加盟学校,于今年5月承办了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改革展示会,在学校家长群体中引起了比较积极的影响。

毛振明最初和学校的家长做沟通时,发现要进入他们的话语体系是很难的,大家从传统意义上去看待学校的日常教学规划,认为体育活动搞多了,会耽误孩子的学习。

在崔村中心小学曾发生过一件事:一个孩子在跳皮筋时把脸崩了一条划痕,家长来到学校,堵在校长办公室外,想讨一个说法。校长赵彩霞出面沟通,跟那位家长说:学校开展的一切体育活动,都是在专业体育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目的是为了所有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您孩子身上发生了这个意外,包括班主任、体育老师和我,大家都不愿意看到,但是请您一定要理解我们,在学校里,老师们为孩子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不能因为这一件事就不开展体育课,更不能因为担心孩子受伤,就不让孩子们出去活动了呀。

巧合的是,在今年春天学校承办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改革展示会前不久,同样是这个孩子,在做椅子操时,不小心摔了一跤,把锁骨弄折了。他的班主任吓得心惊肉跳,担心这次家长来了,肯定不会善罢甘休。

那位家长接到孩子受伤的消息,很快来到学校,把孩子抱到车上,回头跟班主任说了句:“您忙吧。”

班主任心里摸不着底,所谓喜怒不形于色,后面指不定有什么疾风暴雨。她等了几日,终于忍不住,去问校长,校长告诉了她家长的态度:体育锻炼是为了孩子好,孩子自己不小心,难免会发生这种意外,老师已经为孩子操了那么多心,这点小事,我们不会再为难的。

体育是一个国家的国运

毛振明1957出生于北京,1979年考入北京体育学院,1983年考取了教育部公派出国研究生,次年赴日本广岛大学学习体育教育理论,于1990年获得教育哲学博士学位,其后就职于日本中京女子大学,出任讲师,并进行博士后研究。

1991年,毛振明回国,先后就职于原国家教育委员会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和首都体育学院等单位,从事体育教育行政管理、体育教学和科研等工作,2002年调入北京师范大学,任体育与运动学院的首任院长。

2013年12月,“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成立大会在北师大召开,由教育部体卫艺司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共同举办,毛振明出任主席。

全国学校体育联盟,在全国开展基础体育教育的调研、展示、交流、推广、培训、评估等学术活动。主要工作有五大项:推动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促进体育教育科学研究,开展体育教师学术交流,强化体育教师培训工作,推介体育实践研究成果。具体工作通过项目来推进与实施,包括“新兴运动项目进校园”“强化体育锻炼工程”“体育教师强化工程”“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校园足球”等11个。

自2013年成立以来,联盟的力量先后进入广东、江苏、四川、安徽、浙江等省市,成立联盟示范区与实验区,开展与体育教学相关的一系列展示与专项培训活动。

随着联盟的发展和毛振明密集的走动,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加入这一组织,与体育教学相关的出版物和研究中心也纷纷面世和成立。

我们随机进入一所联盟学校,便从老师们那里得到一个数字:1260——这是毛振明为加强学生体育锻炼而编排的运动项目的数量。这1260例运动项目,不是一项浩瀚的形象工程,而是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而总结的趣味练习,已融入到所有联盟学校的课堂与课间,改变了孩子们的学校生活节奏,也改变了以体育运动道具为表征的学校面貌。这一点后文会详说。

2016年7月12日,下午1:30,毛振明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讲座准时开讲,整整2个小时,毛振明全程站立发言,说到具体的运动项目,并以身示范。毛振明时而严肃地谈到时事,时而嬉笑地讲到身边经历,谈及学校体育教学和老师们对体育的态度时,更像一个段子手。

给老师们放完文章开篇提到的那两段日本幼儿园的视频,毛振明说:“我们民间都称呼日本为‘小日本儿’,可是这个小日本儿,大家知道不知道,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的征兵标准是男子身高不能低于158cm,它的标准是148cm。今天呢?今天我们的这个身高标准是160cm,它已经是168cm了。

“你们可能会说,我们的孩子不是很高吗?是很高,也很胖,血压也高。”会场的老师们哄笑一堂,气氛里带着一丝尴尬。

毛振明继续讲:体育是现代人的必修课,体育早已融入现代人的日常生活内容。体育为什么重要?因为体育是人的生活力量,是保家的武器,是卫国的国防,是生产力和GDP,是每个人的健康,是现代社会文化,更是一个国家的国运。任何国家,在经济高速发展之后,都不忘做一件事,那就是发展国民,特别是青少年的体育。当年的西德,刚从二战的废墟上站起来,立即制定了《黄金健身计划》,日本在1964年东京奥运会一开完,也立刻制定了体育振兴计划。(按:日本1961年颁布《日本体育运动振兴法》,1964出台《关于增进国民健康和体力对策》,1972年出台《关于普及振兴体育的基本对策》,1989年颁布《关于面向21世纪的体育振兴策略》,2000年出台《体育振兴基本计划》中,日本21世纪的体育发展目标已经变为终身体育。)这是为什么?大家知道吗,在美国,国民每年花费在医疗治病上的钱,占GDP的17%。中国是多少?我不知道,但是大家问问自己,每年发生流感,你们班上有多少学生请假的?

毛振明认为,要想提高学校的体育教学水平,不光是校长要重视,体育老师要负责任,班主任和其他科任老师也要重视自身的体育锻炼,因为从心理学上来说,身体的自我是一个人自信的本源。

他谈到了自己对教师群体里一些职业病和男女性常见病的担忧,指着坐在台下第一排的宋继东校长半开玩笑地说,“今天放学后大家不要急着回家,让宋校长领着,男老师们每人去买一个哑铃,回到家就对着镜子‘咔咔咔’地练,女老师回去找个双肩包,往里面塞5块砖头,到小区里走,走上个45分钟,坚持下去,身体很快就会好起来。”

毛振明边说边以动作示范,老师们被他的情绪感染,也笑着相互指导起来。

对于青少年学生的体育锻炼,毛振明说,他之所以每每强调这个,因为从一个人的生理角度来谈,5—12岁是一个人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在这个时期让孩子们做足了功课,不但能让他们在健康上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同时体育运动中需要持有的坚韧性和拼搏精神,也能培养起一个孩子的责任感和公德心。体育起于肉体,它的效应却会向身心外的无数个角度延伸。

毛振明进一步提出了学校体育教育应该完成的任务:一是要教会学生有用的运动本领,这是体育授业的责任;二是要抓紧时机锻炼学生的身体,并传授给学生健身方法,传授体育运动相关的文化知识;三是要让学生喜欢体育,崇尚体育,让他们体验到运动的成果与乐趣,四是通过体育培养学生的文明精神与文明行为。

毛振明谈到他当年在日本留学的经历,在填写日本文部省印发的奖学金申请单上,有一条内容曾令他倍感诧异,那就是“你最喜欢的体育运动是什么?”他不明白为什么申请一个奖学金还要跟自己的体育素质挂钩。后来他慢慢发现,体育情结既洋溢在日本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校园里,也飘洒到了整个日本社会,许多日本著名企业的面试单上都需要面试者填写自己的体育特长。

一个国家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并非一日之功,也不是一个地区或学校的政策规定所能解决的,它需要家长、学生、学校乃至全社会在体育教育上都形成共识,给体育正名,如此它才能开始起到影响一国民众身体强健的意义。

武术教育也是北京农学院附小体育教学改革的特色之一。在这里,武术取代了军训,学校更加重视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逐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以一所小学为例

7月13日上午,不到9:00,烈日已经当空,位于北京昌平区的北京农学院附属小学校园里非常安静,从校门外望进去,看不见一个身影,但由于要组织学校老师进行暑期培训,校长郑金霞早就已经来到办公室了,此时她正在与两位老师对谈工作。

记者走进校园,首先被铁网墙围住的操场吸引住,操场入口写着三个大字:竞技场,竞技场左边是田径场,右侧坐落着一个篮球场和两个网球场,一些我们在别的学校从未见过的花花绿绿的运动道具罗列在跑道与网球场之间,操场的最左侧,十几个少年站在树荫下,正在一位体育老师的指挥下正练习着军鼓,这是学校的行进打击乐队,正进行假期集训。

进入竞技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钉在地上的十几个梅花桩,正是毛振明编排的1260例趣味体育课课练项目之一。再往前,一排涂成红黄蓝色的轮胎用支架立在地上。据郑金霞校长介绍,这本是为了锻炼低年级学生攀爬能力而设计,但孩子长大之后,便用这些轮胎换了种玩法——由于轮胎与轮胎间的空隙足够宽,他们把轮胎当成了跳羊。这出乎毛振明意料的创新,让他开心。

再往前,是用粗麻绳和钢架搭起的供攀爬的网墙、用整截横木吊成的秋千、底端捆绑着轮胎的悬挂锁链、设计成适合小学生身高的单双杠,在校园的另一侧,还有供一二年学生活动用的塑胶攀岩墙、棋盘和轨道象棋,以便让他们从幼儿园进入到小学时,有一个教学上的连续环境,可以快速适应小学的生活。

种类繁多的运动道具,乍看上去,北京农学院附小如同一个快乐的游乐场,但仔细观察每样道具的设计,它们在外观上充满趣味性,在实用功能上,又显现着专业与针对性。

北京农学院附小是一所比较年轻的小学,成立于2009年,学校自建校之初就很重视体育教学,以网球为办学特色,在北京体育大学的支持下,学校的篮球、跆拳道、艺术体操等体育教学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2015年,北京农学院附小加入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如今我们在校园里看到的运动道具,都是由毛振明推荐,由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的专家组和学校体育组共同商讨、设计,最终更新到日常教学环境中的。

谈到学校当初为什么选择加入联盟,校长郑金霞说,那是一个巧合,由于工作中的关系,她认识了毛振明。经专家介绍,她向毛振明申请,希望北京农学院附小加入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毛振明了解到北京农学院附小在建校以来于体育方面取得的成绩后,也有意让其加入。

“但是,”毛振明说,“我先交给北京农学院附小一个任务。”这个任务,就是于2015年5月份举办的“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项目展示会”,按当时计划,展示会将邀请全国各省市的教育局长、校长前来参加,但北京农学院附小尚未加入联盟,从接到这个任务到展示会开始,仅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郑金霞接下任务,马上回学校组织老师召开启动会议,老师们又下来给孩子们作动员,和家长沟通。

种类繁多的运动道具,乍看上去,北京农学院附小如同一个快乐的游乐场。

到展示会开始的前一天,节目都练好了,学校又把全体学生的家长请来,一是由于活动当天操场上不可能承载那么多的观众,只能让家长们提前感受一下孩子们的面貌;二是希望借彩排的阵势,让孩子们见见场面,第二天便不会怯场;第三,这也是北京农学院附小一直都在坚持的,就是每逢学校要举行一个动作,大到新生入学典礼,小到一个体育项目入课堂的决定,都要提前给家长做工作,与家长们沟通,以便让他们支持学校工作,使教学活动达到最好的效果。

家长如约而至,看见孩子们在操场上摆开的阵仗,非常吃惊。一位外婆找到坐在观众席上的郑金霞,握住她的手连声感谢说:“我真没想到你们能把活动做得这么好,我也当了几十年的教师,从来没想过可以给孩子这么多有意思的体验。”

彩排结束后,郑金霞又给家长们讲了准备加入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的计划,家长都很支持,全校900多名学生,有80多个孩子的家长提出来第二天要来学校当志愿者,帮助老师们把这次展示会办好。其中一位在媒体上班的家长还带来了自己的团队,全程直播了第二天的展示会。

展示会最终成功圆满结束,会上,由北京农学院附小体育老师们自编的网球操也一举成名,日后纷纷被邀请到社区及各大高校的运动会上表演。

会后,北京农学院附小顺利加入了联盟,并继续承办了今年5月份的展示会,展示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在郑金霞看来,北京农学院附小在学校体育工作和体育教学改革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与全国学校体育联盟和各大高校专家学者的支持是分不开,同时孩子家长们的热情和理解,也是学校能够顺利展开种种体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保证。

从学校本身的努力上来讲,北京农学院附小自建校初,就在昌平区一系列教学指导思想下明确了办好体育特色的发展目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校也把体育课落到了细节上。

北京农学院附小拥有1-6年级总共27个教学班,每班每周有四节体育课,分别进行网球、足球、少儿趣味田径与少儿体操的专门练习。加入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后,学校把毛振明的1260例趣味体育课课练内容也纳入到了日常教学设计中,分不同年级安排课课练内容,利用每日上下午大课间时间,由正副班主任及各科科任老师带领孩子们充分运动。

2014年起,教育部要求将校园足球作为重点项目

网球成为北京农学院附小孩子的长项

在北京农学院附小,体育运动是常态,从一年级孩子到后勤老师,包括学校的专车司机,每个人都会参与到每日的课课练中来。学校在体育教学方面的目标,就是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以课课练为基础,让每个孩子都得到训练,真正解决在青少年儿童中普遍存在的“软(肌肉不发达)、硬(韧带不柔软)、笨(动作不协调)、晕(前庭器官发展不力)、胖”等问题。

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为加盟学校带来了体育运动方面的方法与标准,北京农学院附小全校师生及家长所展现出来的,只是一个个例。

在应试教育下,体育教育的开展仍然受教师、家长、校长的观念和硬件设施的影响

7月12日下午4:00,毛振明结束了在首都师大附小的演讲后,与本文记者同车一起返回北师大。

明年,毛振明就60岁了,著作等身,专著有60多部,主编教材7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和文章已超过300余篇。车上,他对记者说:他还有几年才会退休,但今后不准备再花很多时间去搞理论研究,书斋式的论文更是没有兴趣了,甚至给学生的讲课也要大幅度减少。

他说,他下半辈子要做的,就是要为基层实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实践做实事,要为全国体育教学改革“打样”,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有十大工程,他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因此,他没有资格去追求惬意的退休生活,他眼前的工作有:出版《体育趣味课课练1260例》第四册,出版《体育教学课课养》,编写《体育弟子规》,编写《球类项目全员运动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全员运动会》《初中素质全员运动会》《高中体育文化全员运动会》《学生校外体育生活指导书》《兼职体育教师速成教材系列》等十几本图书。仅从这些正在编写的图书数目,就能感到毛振明体育教改的“野心”之大,也让人感受到学校体育人的担当之重。

快到北师大了,记者忍不住问了毛振明一个困惑在心中已久的问题:为什么毛教授现在的许多工作都是集中在小学?而初中和高中的成果不多呢?

毛振明回答说:“在应试教育的条件下推进素质教育,是很有难度的工作,越接近高考,应试教育的压力越大,阴霾越浓,中学校长们在应试压力下都快要窒息了,因此在初高中推进体育教学改革和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将会面临更大的阻力和更多的困难。但我不会退缩,我会努力的。”

毛振明说,他也正在思考初高中体育教学的出路与方法,但在今天的大环境下,我们可以先从小学做起,逐渐往初高中聚拢推进,就像“农村包围城市”;而且从现实的角度来说,如果把小学阶段的身体锻炼抓好,把素质的敏感期的锻炼抓好,初高中的体育教育也会更省力和更顺利。

猜你喜欢
农学院家长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国立西北农学院的农学教育研究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家长请吃药Ⅱ
北京高校科技创安—视频监控应用探索与实践——以北京农学院为例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农业物联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天津农学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