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主体地位,教师之“讲”何去何从

2016-10-09 17:53水颖颖
关键词:天游峰体悟讲授

水颖颖

【摘 要】

阅读教学一直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即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拥有广阔的学习空间,真实有效地参与学习活动。这就要求要千方百计地减少自己“表演”时间,引领学生潜入到教材文本中涵泳知识、体悟语言、历练能力,从而在洞开自身思维的基础上,提升阅读教学的整体性效益。本文提出要厘清文本主线,讲授有线索;紧扣核心内容,讲授有策重;推进合作探究,讲授有艺术,从而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厘清主线 紧扣内容 合作探究 限时讲授

阅读教学一直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即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拥有广阔的学习空间,真实有效地参与学习活动。这就要求要千方百计地减少自己“表演”时间,引领学生潜入到教材文本中涵泳知识、体悟语言、历练能力,从而在洞开自身思维的基础上,提升阅读教学的整体性效益。

一、厘清文本主线,讲授有线索

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严格控制教师的讲授时间,并不意味着就是以牺牲课堂教学的效益为代价,而是要教师在准确把握、解读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探寻文本组织材料、表情达意的内在主线,将原本散乱的教学内容串联起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望月》一文是著名作家赵丽宏所写的一篇散文。“形散而神聚”作为散文的重要特点,这篇文本体现得淋漓尽致,整篇文本既有工笔细描的景色描写,又有生动形象的人物刻画,又有广征博引的资料介入,这就阅读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很多教师都喜欢延续着文本的创作思路,按照课文的结构按部就班地展开教学。如此面面俱到的教学,不仅教学时间不允许,更重要的是事无巨细的内容冲淡了教学的重点,对于学生真正把握文本、历练能力反而起到了干扰。因此,笔者在执教这篇课文时,就紧扣不同视角下对月亮的关注,引领学生从“江中月”“诗中月”“心中月”三个板块,尝试着从文本不同的维度展开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可以文本创作的脉络与主线,以主线遴选教学内容,在限时讲授的过程中,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

二、紧扣核心内容,讲授有侧重

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是要完全淡化教师的点拨与引导,而是要将教师的教授聚焦在文本的重点处、学生认知会有障碍的难点处,形成不滥讲、要精讲、要巧讲的境界。

以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为例,教师可以结合具体课文内容设置了这样的教学活动:1.阅读描写天游峰高险的句子,对核心词语进行圈化,并写出自己阅读的体悟与感受;2.从写作策略的角度反思:作者是运用怎样的写作方法来展现天游峰的高险的?关于天游峰高险的描写,其价值主要在于展现人物形象,为下文凸显扫路人自信豁达、乐观开朗的性格奠定了基础。当学生在深入阅读中探寻出“九百多级石梯……就能断掉似的”“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半途而返”这两句后,教师并没有带领学生进行过分的繁琐分析,而是借助直观图片等资源的介入,引领学生在图文并茂下真切感受到天游峰的高险。随后,教师设置了这样的学习情境:如果此时此刻,你就站立在天游峰的脚下,你内心会发出怎样的感叹?如果你现在已经成为天游峰的一名游客,正努力爬行在天游峰的半山腰上,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在学生稍稍思考、整理语言之后,教师即以记者现场采访的方式进行激发,让学生沉浸其中,感受天游峰的高险之后,从而感知游人在学习过程中的种种状态。

纵观整个流程,教师并没有过多的语言,也没有给予现场的认知成果,而是通过图片介入,情境的设置,为学生创设了真实可感的学习情境,从而在真实体验与整合运用的过程中,促进了学生认知和运用能力的提升。

三、推进合作探究,讲授有艺术

新课程改革以来,就一直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根本宗旨也是为了在充分唤醒学生自主性思维的同时,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这一点与课堂教学中严格控制教师的讲授时间,可谓是异曲同工。因此,阅读教学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广阔自由的认知空间,引领学生尝试从不同的维度与视角来感知文本,从而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完善。鉴于此,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就成为了理所当然的主要策略与平台。

例如在教学《牛郎织女》这篇课文时,对于人物形象的感知应该是本篇课文教学的重点。于是,教师引领学生深入文本语言,紧扣人物言行等细节展开合作体验,形成自己对人物的独特认知。而在交流分享成果时,对于王母娘娘这一角色的体悟就出现了很大的分歧。有的认为王母娘娘心狠手辣、棒打鸳鸯,是十恶不赦的反面形象;有的则认为王母娘娘秉公执法、不枉私情,是铁面无私的正面形象。面对这样的认知分歧,教师并没有陷入强行“拨乱反正”的角色之中,而是巧妙地将分析感知的权利重又交付给学生自己,引领学生在深度对比的过程中深入体验、积累语言,尝试着从不同的细节与维度,来展现自己的感知成果。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没有过多地对人物的形象进行分析与讲授,而是将自主体悟的机会全部都融入到课文的语言文字中去。当学生的人认知出现分歧时,教师也没有急着去做一个评判者,而是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感知、去辩论。整个课堂,教师如同影子,需要时出来点拨引导,不需要时则渐渐退隐到后台,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表演的舞台。

总而言之,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严格控制教师的言行。教师的讲授不必面面俱到,而要将重点对应着学生的认知障碍,在关键核心处点拨引导,而将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中自由徜徉、自主感悟,从而为学生的语文核心能力提升奠基。

猜你喜欢
天游峰体悟讲授
文化遗踪
萌宠
数学课堂“限时讲授”教学策略
懂,才能得
武夷山归来
点评曹海永老师的天游峰的扫路人的教学散记
理解课文的小妙招:比较
解题中的数学史
浅谈数学课堂讲授的时机选择
“体悟教学”的教育学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