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文学作品的朴素美

2016-10-09 18:12陈礼兵
关键词:华丽朴素文学作品

陈礼兵

【摘 要】

朴素是事物原始的、本色的、未经修改粉饰的那种特色。因此,他虽不浓烟华丽,却正因此显得本真,显得自然、纯正。朴素的文学作品尤其如此。因此,具有朴素美的作品具有更高的文学价值。

【关键词】

文学作品 朴素美 语文教学 境界

在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批阅学生作文时,常常发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不了解什么样的文章才是好的,作文中堆砌词藻,半通不通,片面追求语言的华丽。还有的同学编织离奇的故事情节,以为这样作文才能得高分。这种倾向在教学中是应该及时被纠正的,作为教师应该从小学起就培养学生认识到:朴素的美才是真正的本质的具有持久魅力的美。是的,语言往往是最朴素、自然和平易近人的。苏联文学家高尔基说的好:“真正的艺术往往是十分朴素的,明白如话的,几乎可以用手触摸到的。”

什么是朴素?朴素是事物原始的、本色的、未经修改粉饰的那种特色。因此,他虽不浓烟华丽,却正因此显得本真,显得自然、纯正。朴素的文学作品尤其如此。他画面清晰、内容沉实、形式素洁、给人以生活的实感。在不知不觉中,把读者引入作者所描绘的境界,同作品中的人物沟通情感,同喜同忧,从而使作品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因此,具有朴素美的作品具有更高的文学价值。

文学作品的朴素美,主要表现在文学语言和文学作品流露的思想感情上。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朴素的文学作品,首要表现为语言的朴素。语言是塑造形象,表现思想,传达感情的工具。凡是能生动鲜明地塑造形象、准确深刻地表现主题思想、便捷细腻地传达感情的语言,便是好的语言。朴素的语言正具备这样的特点。

《语文》第七册第一课,是著名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的《趵突泉》。这篇短文在描写趵突泉时是这样写的:“一个开阔的泉池,差不多是见方的,占了大半个公园。池里的水清极了,游鱼水藻,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泉池中央偏西,有三个大泉眼,水从泉眼里往上涌,冒出水面半米来高,象煮沸了似得,不断地翻滚。三个水柱都有井口大,没昼没夜的冒,冒,冒,永远那么晶莹,那么活泼,好像永远不知疲倦。要是冬天来玩就更好了,池面腾起一片又白又清的热气,在深绿色的水藻上面飘荡着,会把你引进一片神秘的境界。”对趵突泉的描写,没有空洞的堆砌的词藻,没有生僻的字词,却准确的描绘了泉水的清浅、鲜洁和大泉优美动人的姿态。喜爱和向往之情溢于言表。这种朴素质直的语言,正体现了文学作品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因此,高尔基说:“应该写的朴素,愈朴素愈能打动人。”

著名作家杨绛的文章《老王》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典范,很值得我们读一读,品一品。《老王》这篇文章并没有华丽的形容词和优美的修饰语,文章只是把老王不幸的遭遇、艰难的人生、金子般宝贵的品质和人间最珍贵的真情,寓于平淡如水、质朴无华的叙述中。作者以一种平和、平静的态度款款道来,无论记叙事件,还是赞否人物,都是淡淡的、悠悠的,言浅而意深情浓,浑然天成,深深打动了读者。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语言的功力。

文学是感情的艺术,它是通过和读者交流感情,于潜移默化之中影响读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实现他的社会功能。“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但这个情不能是扭捏之情,也不能是假意虚情。它必须朴素真诚。这是文学朴素美的另一表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举世公认的散文名篇,他就是以真情感人、以真情取胜的。这篇作品,语言既不华丽,内容也很平常,没有有意的大事铺排,甚至连父亲的一个正面镜头都没有。在短短的不到两千字的篇幅里,作者只用极朴素的白描手法,通过父亲往返穿过地铁为我买桔子的行为和几句对话,就把一个慈父的形象和他灼热的爱子之情极真切的表现了出来。他的每个字都浸透着感情的浆汁,包含着炽热的真情,是作者和着全部的心血和感情铸成的文字,因而读来沁人心脾,真切动人。

为了教育学生,我又让他们把《荷塘月色》和《背影》两篇课文的语言作一比较。大家的感受是:用浓笔重彩绘出的荷塘美景令人心驰神往,而用朴素平实的语言抒写的人间至情则催人泪下。《背影》一文似乎谈不上什么文采,但仍不失为一篇脍炙人口的美文。我还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若用大量的佳词丽句来写《背影》好不好?大家都笑了,觉得未必好,那样也许就破坏了文章的率真和自然。天然质朴的语言自有它的魅力,它接近生活的本色,表现真淳的情感。我又让大家比较一下徐迟的《黄山记》和叶圣陶的《黄山三日》。同是写瑰丽奇伟的黄山,两文的语言也迥乎不同。徐文巧用修辞,文采斐然,而叶文简明通俗,如话家常。通过这一比较,意在使学生明白朴素的语言是极具表现力的,它不仅适合于写情,一也同样适合于写景写物,给人以一种亲切感和悠长的回味。

必须要说明的是:我们所说的朴素,并不是缺乏才情,不要文采,不要技巧,不注意文字的推敲锤炼的那种黯然无光的东西。我们所说的朴素,是寓华于朴,平中有奇,反朴归真,达到炉火纯青的那样一种艺术境界。我国清代诗论家袁枚的《随园诗话》说:“诗宜朴不宜巧,然必大巧之朴;诗宜淡不宜浓,然必浓后之淡。”大巧之朴,朴而不拙,浓后之淡,淡而有味。这样的作品,虽不华艳,却有光彩,品之有味,读之有趣,富有引人的魅力。

因此,我们说,朴素美是文学作品之美的大境界,是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达到的境界。愿我们民族重视朴素的美学思想,在语文课本的百花园中开出朴素美的花朵,学生也能够写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好文章!

猜你喜欢
华丽朴素文学作品
最朴素的人文
我们为什么要文学
隔离朴素
流绚夏日
文学作品与电影文学作品间的对比分析
华丽摇摆
文学作品与数学
平淡考查朴素启发
朴素的魅力
文学作品与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