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问题设计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2016-10-09 08:23郑雪英
关键词:技巧诗歌设计

郑雪英

在高中生基本语文素养培养方面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即必须阅读的古典诗歌必须达到一定量,同时可以对古典诗歌进行初步的评价与鉴赏理解,高中语文教学对此必须重视,这同时也是高考的一项基本内容。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觉得诗歌教学是一大难点,在诗歌鉴赏类题目考试方面,很多学生失分很多,这一环节十分薄弱。就高中语文诗词教学而言,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更高的教学效率呢?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有效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

一、用问题设计来带动诗歌鉴赏实践的前期准备

(一)明确训练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

就高中诗歌阅读而言,十分强调理性鉴赏,因此设置问题需要突出时代文化与情感审美,同时还要考虑理解字词句,使得学生的需要尽可能得到满足,最终适应高考相关要求。因此备课阶段,教师一定要注意能够深入把握教材,仔细钻研,能够对教学内容深刻剖析,对教材的重点与难点明确把握,全面把握学情,结合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与当前的心理特征,面向全体学生精心设置课堂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问需要做到详实、表述清楚、准确;要使学生觉得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同时并不是无法解决的;对复杂繁难的问题进行转化,使其成为一些浅问题、小问题,可以以旧探新,可以触类旁通,可以铺路搭桥,将较难的问题化为简单容易的问题,在完成对若干小问题解决的基础上,逐步把握住问题的中心。学生在自己的努力与思索下,最终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这样往往更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势必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同时有利于锻炼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与分析能力。

(二)要了解考点要求,并对考点作明确的说明

考试说明上在诗歌鉴赏方面的要求为:(1)鉴赏作品的语言、形象,采用的表达技巧;(2)评价诗歌本身蕴藏的思想内容,评价作者的态度与观点。

结合考点的要求分析如下:形象具体涵盖事物形象、人物形象、景(或环境),把握事物具有的特征、人物具有的个性特征、景物的特点。就语言而言,主要任务就是对语言的深层意义、表层意义揭示,把握材料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格(比喻、夸张、拟人、互文、双关、隐语等),对语言的魅力所在、风格评价(如沉郁顿挫、通俗直白、豪放飘逸,质朴自然、清新、委婉含蓄、慷慨悲凉,耐人寻味等)。就表达技巧而言,需要把握作品的选择材料、构思谋篇、安排情节、描摹手段、刻画人物等具有的特色。考试中经常考的技巧涉及: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移情于景;对比、反衬、烘托;运用典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托物言志;象征;多角度描写(由上而下、由远而近、近观、远观等)。观点态度与思想内容方面,具体指作者的生活态度,思想感情,作品的社会意义、作品的主旨与具有现实意义。在概念上,作者一定要达到心中有数。

(三)把握考试设题具体范围与题目的设置点,同时可以示例解读

诗歌鉴赏在考试中属于主观题部分,考察内容主要选择古代诗歌。古代诗歌的考察在内容上具体涉及作品的形象、采用的表达技巧、作品的语言,评价作品的思想与内容。这些内容实际上都属于初步鉴赏,关于什么是初步鉴赏具体可以这样理解,即概要性地赏析作品的形象语言与作品采用的表达技巧,对作品本身的特点进行鉴赏。有时,我们要结合已经学过的知识展开分析。围绕文学作品的形象与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设计问题,可以单纯就某一方面设计问题,也可以将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设计问题。就《山居秋暝》这首诗为例,设题方面可以这样:(1)对首句中的“空”该怎样理解?(2)颔、颈两联具体是从什么角度来对山居生活进行描写的?(3)全诗采用的表现手法主要有哪些?整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三个问题综合考虑了思想感情、语言、以及采用的表达方式。

二、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把握诗歌鉴赏的方法

(一)教师可以连续设问

学生结合问题,开始探究答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对诗歌的内容加深理解,把握鉴赏诗歌的角度,慢慢学会把握出题者的出题意图。就杜甫的《登高》这首诗为例,教学过程中,作者可以怜恤设计这样的问题(1)首联在句式上方面具有哪些特点?构建出了什么样的意境?(2)颔联中的“无边”“不尽”究竟好在哪里?(3)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究竟在哪一句诗上得到了集中体现?请仔细分析一下。(4)本这首诗的前两联为写景,后两联则是抒情,该诗在情景交融方面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这几个问题实际上具体在诗歌方面考察了学生在诗歌的语言的精妙、节奏韵律、情感的表达、采用的技巧的理解水平。

在教学中,这种方法非常普遍,而且操作起来非常简单的。问题的设置需要把握难易适度,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对学生科学启发,这样一方面达到了诗歌鉴赏的目的,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二)教师与学生一起设问

学生已经学习的诗词数量可以说是非常有限的,教师可以将和课本有关的诗词向学生适度补充,学生结合已学过的诗歌与课内的诗歌联系,可以在内容方面仿照设问,在其他鉴赏方面展开对比,按照这样的方法设计问题也就非常容易了。这种方式可以增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又达到了迁移学习的效果。

以刘禹锡的《石头城》为例,笔者与李白的《苏台览古》、《越中览古》为例,这三首诗显然在题材与手法方面存在很多的相同之处,但也存在很多不同的地方。通过讨论,教师与学生确定设计的问题如下:(1)说一说这三首诗各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在表现手法,这三首诗存在哪些相同的地方与不同的地方?

(三)让学生自己设问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就学生而言,发现问题与定义问题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就诗歌阅读而言,大部分学生都局限于“看热闹”的层次,更深度更深一点的问题,像思想深度、语言表达、作品风格等,很多时候不会积极主动去探究,偶而获得的一些体验也不会加以深思进行提问,不了了之成为一种常态。因此,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应当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存在的惰性,鼓励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独立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同时学会对问题进行提炼,最后还要能够定义问题。这实际上就是所谓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内涵,使学生能够主动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当他们具备了这样的素质,就能独立思考,考试时就得心应手了。

有效的提问一方面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在学习上的动机,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更加集中注意力,同时还可以明确学习重点,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发展,同时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参与能力,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提高课堂活力。在教学方面实际上没有固定的方法,最为可贵的是能够不断创新,“未来文盲是这样定义的,即那些不会学习的人”。所以作为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一定要不断进行改革,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科学方法,将钥匙放到学生手中,这样学生才会成功开启知识的大门。

猜你喜欢
技巧诗歌设计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BUBA台灯设计
七月诗歌
求数列和的几个技巧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指正要有技巧
有种设计叫而专
提问的技巧
例谈三角恒等变换的常用技巧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