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世界尽头的植物学家
——植物猎人威尔逊在中国西部的探险

2016-10-10 08:06龙成鹏
今日民族 2016年8期
关键词:威尔逊园艺植物

□ 文 / 龙成鹏

走到世界尽头的植物学家
——植物猎人威尔逊在中国西部的探险

□ 文 / 龙成鹏

“走到世界尽头的植物学家”

1911年3月中旬,从上海开往美国的船上,一位跛着右腿面带疲惫之色的英国人正与身后的世界告别。他全名叫厄内斯·亨利·威尔逊,35岁,半年前的一次事故打乱了他的计划,不得不提前离开中国。而且,令人沮丧的是,事故留下的残疾使他再难重返中国西部继续他的田野工作。

威尔逊是一名植物采集者,从1899年到1911年的12年间,他先后四次到中国采集植物标本,收集植物种子。作为“植物猎人”,威尔逊的成名跟中国的植物采集密不可分。“在我旅居中国的11年之中,共采得约65000号植物标本,约含5000种植物,寄回超过1500份不同植物的种子。”威尔逊总结说。

正是从中国西部这座植物宝库猎获了如此多的植物,使得威尔逊在西方植物学界获得“中国威尔逊”的称号。而他在中国西部最后一次探险中受伤的经历,更是被美国的小报编成了奇闻轶事。

一则标题为《Believe it or not(信不信由你)》的报道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来自波士顿的植物学家厄内斯·威尔逊在中国某座山上的狭窄山崖边因山体滑坡受伤,他命令随从将他的担架横向放置在只有一步宽的山路上,让有40只骡子的商队从他仰卧的身体上迈过,而他的脚就悬在5500英尺高的山崖边。”

这段文字,配有一副图,图中一匹驮着重物的骡子的一只蹄子正踩在横躺于悬崖小道的威尔逊身上,路边呆立着两位留着辫子的中国男人。

威尔逊的惨况被描述得相当有异域风情,但这个故事与真实的版本有些出入。据威尔逊自述,事故发生时间是1910年9月3日。这天,他刚刚结束此次的探访工作,准备取道汶川,前往成都。但就在他们走出汶川不久,意外发生了。

“我在心中再次回味着松潘的美丽,当我注意到我的狗突然停止摇动尾巴,并且夹着尾巴冲过去的时候,一些小石头就打在路面上了,然后它们掉进了我身下的深达30英尺的河里。我大喊着命令轿夫放下轿子,两个前面的轿夫拼命地往前跑,我也试图紧跟,但当我刚刚跨出轿杆,一块巨大的落石就击中轿子并把它砸到了河里。”

落石也砸中了威尔逊,使他的右腿断裂,血流不止。躺在路上不能动弹的威尔逊任由四五十头骡子从他身旁跨过(并不是小报说的踏过)。

威尔逊被骡子踩,被石头砸的遭遇,似乎是一个东方传奇的必要点缀。因此,不难想象会有媒体把威尔逊的植物采集描述成“中国威尔逊的天方夜谭般的传奇”,并说他是“走到世界尽头的植物学家”“世界上最伟大的植物猎人”“到达了白人从未涉足过的地域”。

这些是1900年威尔逊从湖北宜昌招来的助手,一直跟随他完成四次探险,威尔逊对他们心怀感激,离开时拍照留念

威尔逊在湖北、四川的四次植物采集

尽管植物采集的成功让后来的威尔逊跻身上流社会,但论家庭出身,威尔逊来自底层(派往中国的植物采集者大多都是类似出身,介于绅士与仆人之间)。他是英国不知名的小镇上一个铁路工人家庭的长子,兄妹6人,为承担家庭责任,13岁的他辍学打工,开始了早熟之路。威尔逊第一次来中国是1899年,这一年他23岁。

在最初的10年,威尔逊的工作一直跟植物有关。刚开始,他在私人苗圃公司当学徒,16岁时进入伯明翰植物园,21岁时进入著名的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因工作出色,获得女王奖,并在1899年被邱园推荐给当时著名的私人园艺公司——英国维奇园艺公司,成为前往中国寻找新植物珙桐的最佳人选。

珙桐在今天十分有名,是珍稀物种。它被西方人发现最早是1869年。发现者是一位在四川宝兴传教的传教士,法国人达维。这位传教士在同一年还有另一项著名的发现,那就是大熊猫(跟珙桐一样,是第三纪的孑遗物种)。因为珙桐开出的花十分漂亮,极具观赏价值,所以,自达维发现之后,西方园艺界一直渴望引种。而园艺公司看到此中商机,就资助个人进行采集。

珙桐,根据花瓣的形状,又被叫做鸽子树或手帕树

全缘叶绿绒蒿

1899年9月24日,威尔逊抵达普洱(当时叫思茅),见到了之前声称见过珙桐的英国驻中国官员——亨利。亨利“给予我许多的忠告”,并提供了一份如何寻找珙桐的手绘图。离开云南,威尔逊从香港辗转上海,沿着长江进入湖北宜昌时,已是1900年的2 月24日。将近两个月的准备和旅途,4月21日,威尔逊抵达了此行的目的地——巴东。路途的艰辛与危险自然免不了,但最有时代背景的危机则来自方兴未艾的义和团运动。在灭杀洋人的口号下面,孤军深入的威尔逊,其危险程度可想而知。

不过,随着越来越深入湖北乡间,威尔逊看到了完全与口岸紧张氛围相反的情况。中国民众的质朴与友善,跨越了种族与文化,给予威尔逊这位稚嫩的青年以极大的帮助。

在寻访珙桐的路上,威尔逊并不顺利。亨利提供的地图上的珙桐树已经被当地人砍去建房子,而新的珙桐树则无迹可寻。4月25日,当寻找珙桐的愿望落空时,沮丧的威尔逊“彻夜未眠”。

不过,珙桐生长的环境并非荒野。在当地人指点下,威尔逊不停地调整方向。5月19日,在野外持续五天的寻找之后,他终于在宜昌长阳的森林中见到了开满白色花朵的珙桐。这份成功的喜悦,在他的笔记中,隔着百年的时光,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

“我认为珙桐是北温带所有树种中最有趣和最漂亮的……它们(的花朵)就像在树上曼舞的大蝴蝶。”

这次采集工作持续了将近3年。1902年4月,早已超额完成任务的威尔逊回到了英国。这次中国之行,威尔逊采集了2600多种植物,这个数量比当时英国本土植物总数(1500多种)还多。

有第一次的成功,威尔逊1年后又开始了第二次的植物采集。这次同样受雇于维奇公司,而此行的探访目的地改在四川西部高原。

这次采集的目标物种是全缘叶绿绒蒿,一种开黄色小花的罂粟科植物。其生长在高海拔地区,几年前,一个叫普拉特的英国人在四川的贡嘎山采集过它的标本。

西方的植物采集一直不是纯粹的植物学研究,而是为了满足市场上日益增长的对园艺以及观赏类植物的需求。全缘叶绿绒蒿标本传入西方之后,让园艺商人看到了发财机会,于是再度花费不多的钱,聘请威尔逊这样的底层青年来冒险。

1903年3月22日,威尔逊抵达上海,5月27日抵达宜宾,6 月19日继续从水路抵达乐山,7 月14日抵达康定。

这次探访尽管是夏天,但高原上的天气说变就变。7月16日,威尔逊开始攀登康定南面一处叫雅加埂的山峰,当晚住在一个农夫家。“我一躺下,一滴雨水便落进我的眼睛;我翻了翻身,一滴雨水又落进我的耳朵,翻来覆去都逃不开。”这天夜里,威尔逊被冻醒,醒来发现连主人家的几只鸡都冷得受不了,也钻进掉落地上的毛毯里取暖。

17日,雨过天晴,当他抵达海拔3500米的高山坝子时,他见到了漫山遍野的全缘叶绿绒蒿。“在海拔11500英尺以上,华丽的全缘叶绿绒蒿,开着巨大的、球状的向内弯曲的黄花,在山坡上盛开,绵延几英里。千万朵无与伦比的绿绒蒿,耸立在其他草木之上,呈现一面景观宏大的场面。我相信再也找不到一个如此夸张豪华的地方了。”

威尔逊的植物采集工作有一个常规模式。先是在花季去探访这些植物(园艺学特别在意花季,因为主要是为了观赏),然后再等到秋季花叶凋零时重返或者委托专人来取种和鳞茎。

这次操作方式也一样,委托好秋天来采种的人,威尔逊就返回乐山做短暂休整。然后启程北上,穿过成都,沿着岷江一路去松潘。8月27日,威尔逊一行顺利抵达松潘。31日,在松潘北面,海拔3500米的高山,威尔逊又见到另一种罂粟科植物红花绿绒蒿。

1905年3月,威尔逊结束了此次探访,带着510种树种和2400多种植物标本回到英国。这一次,维奇公司给威尔逊的表彰比较有含金量,奖品是一个用5块纯金和41颗钻石制成的一朵全缘叶绿绒蒿花朵形状的胸针,其意义显而易见。随后,威尔逊还被授予了英国园艺界最高荣誉奖章。

威尔逊第三、四次对中国的探访,资助方变成美国哈佛大学阿诺德植物园。第三次探访从1907年持续到1908年底。其中,他采集到不少植物,包括生长在岷江流域的帝王百合。但由于打包运输时为节省成本,没有用泥土包裹,致使18237株百合球茎中的绝大多数坏死。为此,1910年,威尔逊再次来到中国。他6月1日到宜宾,8月23日到松潘,用8天时间,给6000多棵帝王百合做了标记。没想到才出汶川不久,就遇到被落石砸断腿的事,所以威尔逊的第四次中国西部探访只好草草收场了。

口岸的植物采集与中国西部的发现

据《在华英国博物学家》一书的作者研究,我们可以把英国人在中国的植物采集历史,简单分两个不同阶段——口岸阶段和发现西部阶段。

口岸阶段,顾名思义,就是植物采集者活动范围仅局限于东部沿海口岸。鸦片战争前,清政府规定,与英国的通商往来只能在广州,且英国商人只能与清政府准许的“行商”交易。因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英国人只能通过口岸花卉市场和口岸行商的私家园林接触中国的植物和园艺。他们所能接触到的植物范围,主要是菊花、牡丹、兰花、竹子等传统观赏类植物。

而且,早期的植物采集通常都由业余人士完成,他们在口岸有各自正当职业,很大一部分是跟中国做生意的商人。他们旅居中国,通常少则十几年,多则三四十年,他们有广泛的人脉,对口岸也极其熟悉。所以,被英国本土的各种皇家学会发展成通讯员或者兼职植物采集者时,他们有着其他类型的采集者无法比拟的优势。

专职的采集者在1800年前后已经出现。他们经常短期访问口岸,其每月的工资也与100年后的威尔逊差不多,都是每年100镑。不过,据《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一书介绍,这个薪酬在英国本土还可以,但在1800年前后的中国广州则略显不够。而这也导致这些早期的专业采集者,无法融入口岸的上流社会,因而也无法有效完成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鸦片战争前,口岸的植物采集,到1820年左右就衰落了。因为,口岸的植物物种本来就有限,而长达100年的收集、接触,那些先前的珍奇植物,在英国园艺界已不再稀奇。

鸦片战争后到1860年代,口岸的植物采集,出现了一个爆发时期。随着开放口岸的增多,英国人终于可以前往东部沿海,甚至深入长江下游地区。

更多的观赏植物被发现,其中有不少后来成为英国庭园最重要、最熟悉的植物。中国的茶农以及茶叶技术也被植物采集者带到印度的阿萨姆,使这里后来成为英国重要的茶产区。中国在茶叶市场的垄断地位随之打破。

然而,1879年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英国人一度认为中国新的植物物种资源已经枯竭,直到前面提到的亨利被派往中国后,他采集的2500多种植物中,约500种是以前西方人未知的,才逐渐改变了英国人这种看法。

19世纪最后10年中,英国人在中国的植物采集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西部巨大的植物资源被英国人发现。威尔逊是这一新阶段“植物猎人”中的佼佼者,他活动范围集中在四川和湖北,其采集的大量物种证明了中国植物在全球温带植物区系的霸主地位。所以,威尔逊也用他一本书的名字断言,中国是“园林之母”。

(责任编辑 黄薇)

猜你喜欢
威尔逊园艺植物
成都好特园艺有限公司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园艺奇葩
园艺
暴力与反暴力——解读威尔逊《我们黑人》中的双重叙述时间表征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植物罢工啦?
植物也疯狂
威尔逊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