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造哈尼族的蘑菇房
——访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朱良文

2016-10-10 08:06李君洁整理程海帆
今日民族 2016年8期
关键词:低端村寨民居

□ 文 / 李君洁 孟 羚 整理 图 / 程海帆

如何改造哈尼族的蘑菇房
——访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朱良文

□ 文 / 李君洁 孟羚 整理 图 / 程海帆

元阳的哈尼梯田在2013年被列为世界遗产,遗产区范围很大,有82个村寨。这么大的遗产,如何保护,是多方面临的问题。在该遗产保护中,森林、水系、村寨、梯田是最基础的四个要素,而村寨保护又是其中难点,尤其是当地民居——蘑菇房的保护非常困难。2015年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朱良文深入元阳地区,对当地村寨中的蘑菇房进行内部改造实验,这种在原有房屋建筑基础上进行“低端”改造的形式,让少数民族村寨中的传统民居改造得到一种全新的理念。

今日民族:您是如何开始蘑菇房改造项目的?

朱良文:2013年初,我们开始介入元阳梯田项目,一段时间后发现申报遗产时一些村寨已经做过保护规划,并做了大量的保护工作,可是工作人员一走,村寨照样被破坏。在遗产申报的五个重点村寨中,我们项目所在的阿者科村,可以说是其中保留比较好的一个,全村62户,经济不发达,至今尚无公路进村。

2015年4月,我们完成了阿者科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之后,我一直在思考一些问题:我们的规划能否实施、能否起作用?我们走后会不会重蹈覆辙?为了保护好这个难得的,相对原始、完整的传统村寨,我们是否应该跟踪规划实施?经过多番思想斗争,我们最终在规划文本中写上了“规划设计单位作为规划实施协作单位参与规划实施全过程”,这就意味着我们要把之后的大量时间全部贴进这个项目。为此,当地政府给我们提供了一栋蘑菇房作为工作室,可以免费使用三年,但要我们自行改造,于是有了这个实验项目。

今日民族:您的第一栋蘑菇房改造成什么样了?

朱良文:传统的蘑菇房共有三层:底层牛栏,二层住人,三层储存粮食。目前普遍存在着结构损伤、漏雨、居住质量差、采光通风差、底层空间难利用等问题。我们改造时,当地领导提出希望:除了有针对性地解决结构安全、防漏等问题,功能上按照我们的意愿改造,外观保持传统风貌,还要求改造具有方法示范性及经济可行性,即让老百姓能接受,可推广,让老百姓改得起。

根据这样的诉求,我们先对蘑菇房作出一系列改造方案:除了梁柱加固、屋顶防漏、室外排水、墙面加窗、增设卫生间等,功能上将二层改为哈尼文化展示室、办公培训空间与接待客房,三层改为通铺(青年旅社),底层改为酒吧与工作人员住房。其中最主要的是底层1.72米的净高如何改造利用的问题。我们研究后采取局部下挖0.4米的方式,但考虑结构安全,墙边、柱边不能挖,我们就尽量利用其作床、桌椅(床、椅高皆0.4米左右),这就需要事前作详细的设计。我们建筑师不就喜欢玩空间吗?局部下挖正可以使空间多变而有趣。

具体操作上我们先行垫资,由当地施工队施工,请专业的装修公司协助。关于建筑外观问题,除了增开几个窗以外,其他地方完全保持原貌,也不进行墙面粉刷,以防全村“焕然一新”。在装修上我们坚持两点:一是禁止豪华装修,力求简朴;二是追求本土特色,体现乡土性。为此,屏风用土布,罩壁用麻绳,灯罩用竹编等,最后效果也不错。为了防止太阳能热水器对村寨轮廓风貌的破坏,我们探索使用空气能热水器。

经过四个月的施工改造,一幢哈尼蘑菇房的内部完全变了样,2015年11月已投入使用并对外接待。

经过结算,总投入239419元,造价为974.91元/平方米;该造价中包含了客栈、酒吧的设备与用品10万元,实际土建投资约14万元,这对老百姓的民居加固改造是可以接受的。这栋房子改造完后值得欣慰的是:领导欣赏,老百姓认可,游客反映也较好。

以前我们想帮老百姓改造推不动,现在已经有第二家、第三家请我们帮他们作改造设计。第二家是自己住兼做客栈,现在已经在施工;第三家是二层三层自家住,底层改餐馆。今后村中哪家要改造,我们就免费帮他设计,当然建设费用要老百姓自己出,政府有一定补助。

今日民族:现在,有些地方大量资本进入传统村落,出现了很高端的民宿。您对哈尼族蘑菇房的内部改造是如何定位的?

朱良文:我把我们的改造定位为“低端”,元阳县领导及周边同志有人担心是否贬低自己,其实端是两头,有低端有高端。云南一些地方的民居,尤其在山区大多的民居,可以说仍是简陋的。定位为低端不是最后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起点放低一点,让老百姓够得着。

所谓“低端”,就是低成本,低造价,用地方材料,用乡土技术。当地老百姓能够自己做,或跟着我们做,这就是我们的“低端”。

01 在工作点现场召开的规划实施工作会02 哈尼文化空间——火塘03 示范点原貌04 改造后全貌05 三层的通铺

拿云南来说,全国的传统村落,这里占了20(39),正是因为贫穷还未被改变;但是带来的问题是保护难度很大,发展难度更大,东部地区的很多经验拿到西部地区来很难适用。为了实现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这里需要更多的资金,需要更多的技术和人才,也需要更多的针对当地情况的实践探索。

说到“低端”,我认为应该向埃及的伟大建筑师哈桑·法赛学习。他致力于为发展中国家的贫民建造住宅,他所面对的尽管是低端的、非常简陋的建筑,但他也会花费力气去做好,“使其具有艺术的魅力”。他有本名著《Architecture for the Poor》(《贫民建筑》),其中的理念以及主导精神就是一定要适应地方的文化、地方的生态、地方的经济条件。由于他的人文主义思想和对穷人改善居住条件的贡献,1983年被国际建筑师协会(UIA)授予金质奖章。我认为他的这些理念很值得我们借鉴。

今日民族:在这个房屋改造的项目中,您认为最大的意义是什么?

朱良文:我们这个项目实验的初衷不是把传统民居改造成民宿、酒吧,而是在探索农村老百姓的民居如何改造提升。乡村复兴,表现于物质形态主要是村寨环境和传统民居,而最难改造的是民居。因为环境是公共的,有公共投资,也不牵涉到私人财产;而民居是非常头疼的事,它涉及各家不同的民居状况、改造诉求、经济条件等,而且经济是前提。

项目完成后我们有很多收获,首先是取得了当地领导的信任。过去“美丽家园”的做法比较注重建筑外观,内部基本不动,而我们恰恰相反,外貌基本不动,内部进行改造,现在得到了领导的认同,我们的话语权更大了。

其次是提高了老百姓对自己民居价值的认识,原来他们总想拆掉重建,现在知道也能改好。

第三,改变了我们的感情与工作方法,我们的老师、研究生,包括我自己,对农村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改变。现在这次改造实验的探索告一段落,但对阿者科村来说,其保护发展工作才刚刚开始,艰巨的工作还在后面,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

(责任编辑 赵芳)

【注:这是2016年4月中国(新县)乡村复兴论坛上朱良文教授的发言,为便于阅读,我们改成访谈体。】

猜你喜欢
低端村寨民居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民族村寨的旅游发展路径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浅议中职学校“低端”学生的教育
锅巴粥
SILICON SAGA
任正非要求华为重视低端机
海王集团:医药品牌扎根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