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2016-10-20 08:28王亚丽
中国科技纵横 2016年17期
关键词:反应时间成功率比例

王亚丽

(长春急救中心,吉林长春 130000)

院前急救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王亚丽

(长春急救中心,吉林长春 130000)

目的:总结分析院前急救的临床特点以及相关因素,从而提高院前急救的成功率。方法:在2013年4月到2015年5月期间,选取我院接收的1600例院前急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院前急救的临床特点以及相关影响因影响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600例患者经过院前急救,有1280例患者急救成功,急救成功率为80.0%,院前急救类型中常见的主要包括车祸、外伤、突发心脑血管疾病等,其中急救对象大多数为青年人,患者急救的时间段主要集中在凌晨2点到5点之间,急救反应时间主要集中在5—10min。相关影响因素较多,主要是呼叫时间、院前急救措施等。结论:院前急救有一定的临床特点,同时影响院前急救效果的因素较多,这些都可以为医院的急诊科急救工作提供参考,从而不断的完善相关制度,确保院前急救成功率。

院前急救 临床特点 相关因素分析

院前急救作为医院急救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急救者的生命安全影响较大,同时院前急救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反映出一个急救中心的急救业务熟练程度,此外,大多数急救者病情较为严重,而且在短时间内病情可发生较大变化,进而威胁到急救者的生命安。为进一步提高院前急救水平,保证急救的成功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本文结合我院2013年4月到2015年5月期间,院前急救送至医院的1600例急救者,对这些急救者院前急救的临床特点以及相关因素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3年4月到2015年5月期间,选取某院接收的1600例院前急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980例、女性620例,年龄6—75岁、平均年龄(36.8±9.5)岁。所有患者中不包括到达医院后开展的二次急救人员。

1.2方法

回顾分析所有院前急救患者的相关资料,其中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急救季节、急救时间分布、急救反应时间、患者结局,所有急救者均有完整的资料记录。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中主要观察所有院前急救人员的临床特点以及相关因素。

1.4统计学分析

分类和汇总上述院前急救人员的各项记录数据,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标准差(¯x ±s)表示,组间率比较采用t检验,对比以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以及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院前急救疾病类型分析

在接收的1600例急救者中,有450例为车祸,所占比例为28.1%;有208例为外伤,所占比例为13.0%;有280例为突发心脑血管疾病,所占比例为17.5%;有320例为呼吸系统疾病,所占比例为20.0%;有190例为消化系统疾病,所占比例为11.9%;有100例为发热,所占比例为6.25%,有52例为其它类型,所占比例为3.25%。

2.2院前急救年龄段分布

本次研究中6-18岁之间的有100例,所占比例为6.2%;在19—39岁之间的有750例,所占比例为46.9%,40—60岁之间的430例,所占比例为26.9%;60岁以上的有320例,所占比例为20.0%。其中以青年人群与中年人群为主,与其它年龄段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3院前急救时间分布

院前急救时间分布比较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院前急救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凌晨2点到5点之间,在此期间的院前急救比例占到了46.3%,与其它时间段相比较,存在着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4院前急救反应时间

本次研究中从呼叫截止到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所用时间中,有420例急救者的急救反应时间<5min,所占比例为26.3%;有840例患者的急救反应时间再5—10min,所占比例为52.5%;有340例患者急救反应时间>10min,所占比例为21.3%。在急救反应时间主要集中在5—10min,与其它反应时间的例数相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5院前急救成功率

1600例患者经过在院前急救,有1280例患者急救成功,急救成功率为80.0%。

3 讨论

院前急救是急救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高度重视院前急救工作对于提高急救成功率以及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1]。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影响院前急救的相关因素较多,其中主要是呼叫方以及急救方,其中呼叫方主要是在需要急救时没有在第一时间呼叫求救,同时对于急救的疾病类型没有表达清楚,此外,对于需要急救者地理位置等相关信息描述不清等均可影响到院前急救;而急救方的因素也较多,接到求救电话后急救人员的反应时间、院前急救管理办法、急救人员的急救经验、急救人员的资质、急救车驾驶员对该地区道路交通的熟练程度、携带的相关药品以及急救现场的急救措施等。这些都会影响到院前急救成功率[2]。比如对于严重创伤休克患者就需要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等。

综上所述,院前急救有一定的临床特点,同时影响院前急救效果的因素较多,这些都可以为医院的急诊科急救工作提供参考,从而不断的完善相关制度,确保院前急救成功率。

[1]王海荣.院前急救的临床特征和影响因素的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3(04):207-208.

[2]刘慧珍.院前急救中外伤病人死亡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措施[J].全科护理,2014(35):3327-3328.

表1 院前急救时间分布比较[n(%)]

王亚丽(1968—),女,满族,吉林吉林人,本科,毕业于吉林医学院,副主任医师,现就职于吉林省长春急救中心,研究方向:院前急救知识的普及。

猜你喜欢
反应时间成功率比例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硫脲浓度及反应时间对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砷影响
人体比例知多少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用反应时间研究氛围灯颜色亮度对安全驾驶的影响
按事故责任比例赔付
研究发现:面试排第四,成功率最高等4则
限制支付比例只是治标
厌氧反应时间对反硝化聚磷工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