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育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16-10-20 03:06廖斌勇
高等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学会课文

廖斌勇

当今教育倡导素质教育,在教育过程中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德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不容忽视。因此,肩负教育责任的语文,就必须承担起德育教育的重任,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過程中修身养德,健康快的成长。下面我谈一下在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每个青少年都要热爱自己的祖国。初中语文学科蕴含着深刻的爱国主义主题。如果教师选择恰当的篇目,将其与爱国主义结合起来,学生就能在这样的教学中感受到爱国主义的伟大,同时并能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例如课文《“两弹”元勋邓稼先》,这是一篇人物通讯,文章通过介绍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排除万难,艰苦创业,最终研制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结束了我国任人宰割欺凌的岁月的故事,高度赞扬了老一辈科学家热爱祖国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伟大情怀。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这两颗原子弹的伟大作用,我先给学生讲了个故事。在一个西方国家,那里的中國人坐汽车都要往后边坐,为什么呢?因为那里非常歧视中国人,他们把中国人看成下等人,认为他们没有资格坐前排。这天一位中国老大爷按惯例上了公交车就往车后面坐,因为如果他不往后坐,司机就会对他大嚷大叫,并强制他必须坐到后排。因此,他不愿意自取其辱。可是当他正在往后走时,司机却拦住他,非要让他坐在第一排,他很困惑,司机看出了他的困惑,就满脸笑容的告诉他:“你们国家真了不起,你们自行研制的原子弹成功爆炸了,你们是伟大的!”就在这一刻,这位老人热泪盈眶,他第一次感受到自己腰挺直了。学生们听完这个故事,都傻了,他们没想到这样两颗特殊的炸弹,竟然有如此非凡的意义和威力。这更激起了他们深入了解课文内容的热情。通过课文,他们了解到为了研制原子弹,邓稼先等老一辈革命家科学家,在那么艰苦的戈壁沙漠深处,将全部身心奉献给了祖国的科学研究世界。这是什么?这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学生们被感动了,学生们也深深感到热爱祖国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光荣使命。

二、将爱的种子植入学生的心中。

学会爱,学会给与,这不是每个初中生都会的。现在的初中生,独生子女居多,在家里娇生惯养惯了,一味的索取,很少讲奉献。心里自己是第一位的,别人都得往后站。别人为自己做什么都天经地义,自己却自私的很,不肯为别人付出一点。做一点就讲条件。即便是父母,也得排在自己的后边。这样的初中生长大了,心里也是无爱的,他不懂的爱别人,反而索取是自己最终的目标。就算走上社会,也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为了解决班里这种现象,我通过课文开始慢慢渗透爱的教育。我先从家庭琐事入手,我做了一个现场调查,父母做完饭,是给你们盛饭,还是你们给他们盛饭?学生大多选择了前者。那如果父母忘了给你们盛饭或者干脆就是让你自己去盛饭,你的反应是什么?大多数学生是生气或不舒服。为给他们解释,这是因为平常父母为你们做得太多了,父母给与你们的爱太多了,多的都认为是天经地义的,是应该的了,而当你们需要回报一点的时候,你们会觉得凭什么让我做。你们在爱这一点,只愿意索取、接受,却不愿意给予。没有爱的人,内心就是沙漠。接着我和学生一起学习朱自清的《背影》,让学生通过课文感受父亲对儿子的那份深情,感受儿子醒悟后的自责,学会关爱父母,回报父母。我给学生留了家庭作业:每天为父母用心做一件事,学做太阳,学会给与,学会奉献,学会付出,在付出中感受人生的快乐。

三、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意识教育古人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由此可见育人教育的作用是如何之大。而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仅有一次,是来之不易的。针对我们的一些学生有浪费生命的现象,在讲授《热爱生命》一文时,我教育学生不要因为生之本质在于死就任意把生命浪费掉。而是应该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 的光阴。针对我们的一些学生认为世上无爱心从而把自己的爱心收藏起来的这种现象,教育学生只有尊重生命,才会爱惜自己,进而爱惜他人。在学习《白蝴蝶之恋》时,让学生了解到作者先是尊重生命,然后才会去爱怜白蝴蝶,这是发自灵魂的爱。但是我们的一些中学生由于缺乏对生命的认识,不尊重自己的生命,把自己的生命当做儿戏,吸毒、泡网吧、轻生、群殴致伤致死等这些不光彩的事不乏发生。针对这些情况,在教学《敬畏生命》一文时,我让学生了解到: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经过豪华的、奢侈的投资之后才得到的。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热爱我们这来之不易的生命。作为世纪之交的中学生,应该试着去尊重生命、热爱生命,那么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处处有爱心。

总之,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语文活动课和语文主题活动。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只要在教学中做到结合学生实际做好德育教育工作,,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潜移默化,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学会课文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学会分享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