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西部经济发展的问题和策略分析
——以内蒙古呼包鄂地区为例

2016-10-21 06:49张斌斌孔繁利
山西农经 2016年2期
关键词:内蒙古资源经济

□张斌斌 孔繁利

(内蒙古民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内蒙古通辽028043)

现阶段西部经济发展的问题和策略分析
——以内蒙古呼包鄂地区为例

□张斌斌孔繁利

(内蒙古民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内蒙古通辽028043)

2011年以来,在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有利政策的影响下,内蒙古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经济总量持续扩大。经过十二五期间的建设和发展,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本文以内蒙古呼包鄂区域是为例,探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策略。

区域经济;呼包鄂;发展

本文DOI:10.16675/j.cnki.cn14-1065/f.2016.02.21

内蒙古位于中国北部边疆,西北紧邻蒙古和俄罗斯,面积118.3万km2,占中国土地面积的12.3%,是中国第三大省区。人口2 472万,约占全国人口的1.8%,属于地广人稀地区。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新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正式成立,由于地处西北边陲交通基础设施不便,文化落后等因素影响,截止2015年,内蒙古国内生产总值达17 769.5亿元,在全国排名中位列15位。说明了内蒙古经济已经步入正轨,迅速发展中。而呼包鄂区域是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内蒙古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本文以此为例,进行详细分析。

1 呼包鄂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三市相距较近,内部经济交流密切,有较强的相似性和互补性,同时三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较为雄厚,自然资源丰富,城市与人口分布集中,是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进入“十二五”以来,三地区充分发挥资源、区位等优势,发展大项目、大产业、大基地,积极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目前已形成了呼和浩特以乳业、第三产业为主,包头以钢铁、铝业、装备制造、稀土为主,鄂尔多斯以能源化工为主的发展格局。2011~2014年呼包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了快速增长,年均增长速高达22.07%,高于全区2.27%。

同时按照要素集聚、产业集中、产业升级、产业延伸、产业多元的要求,形成了以呼包鄂三地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区域内投资、人才和技术集聚效应迅速形成,呼包鄂地区发展的主导格局日益得到强化。2014年呼包鄂三市GDP总额10 550.77亿元,占全区GDP总量的59%,较2011年提高了21.67%,人均生产总值超过71 046元,其中鄂尔多斯市突破197 380.5元,达到沿海发达城市水平。2014年在全区实现利润最大的100家大中型工业企业中,呼包鄂占到65%以上,其中排名前10位的企业中(除排名第9位的赤峰金峰铜业有限公司外)呼包鄂有9个;在自治区进入全国500强的六大品牌中,排名前四位全部归属呼包鄂,在全区19个知名品牌中,三地区合计所占比例为75%左右。

图1 “呼包鄂”地区生产总值占自治区总值比重变化图(%)

2 呼包鄂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

2.1投资产出率低

边际资本投入产出率即增量资本效益(GDP增量/全社会资本形成增量),是从效益的角度来说明资本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的一项指标。近些年来,尽管呼包鄂地区投资增长速度很快,但投资的效益相对较低。2014年呼包鄂地区的资本边际产出为1.42,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元,能创造1.42元GDP增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50元(一般认为这一比例的合理区间在2~3之间),但是高于内蒙古1.28的水平。资本的投入产出效益相对较低,资本对GDP的拉动更多地依赖资本数量的驱动,一定程度反映了经济发展方式的粗放型特征。

2.2资源消耗水平高

一方面,随着近几年重化工业的快速发展,呼包鄂工业区能源消费快速增长,是八十年代以来能源消费增长最快的时期。2011~2014年,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速20.12%,快于生产总值增速3.48个百分点,快于全国能源消费平均增速10.38%,而同时期呼包鄂工业区的生产总值增速仅快于全国平均水平6.45%。另一方面,呼包鄂区生产、消费环节资源浪费严重,资源利用效率较低。

由于重化工业快速发展,对能源需求猛增,使一些企业和地区片面追求近期和局部利益的最大化,对能源资源进行无序开发,造成能源资源的巨大浪费,有的地区大量引进高耗能企业,采用粗放式的生产方式,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来获取企业的自身利益。从单位消耗看,进入2000年以来,呼包鄂区域万元GDP能耗呈上升态势,达到2004年的最高水平2.51t标准煤,之后又逐年下降;万元GDP水耗和新增亿元GDP用地量呈逐年下降态势。虽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水平在下降,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处于十分高的水平。2014年呼包鄂区域万元GDP能耗、万元GDP耗水和新增亿元GDP用地量分别为2.21 t标准煤、235.2m3和16.1hm2,分别较全国平均水平高112.97、12.78和71.26%。

2.3环境污染水平高

一方面,呼包鄂地区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等问题越来越突出。2014年呼包鄂地区每亿元工业增加值工业废气排放量6.64亿标立方米,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83倍;每亿元工业增加值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4.0万t,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44倍。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73.69%,虽然较2013年有大幅提高,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8.01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废物的综合利用率也较低。2014年呼包鄂地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56.6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15%;“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仅占全国的1.5%,而工业废气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4.7%和6.2%,均大大高于“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所占的比重。工业废水和废弃物的大量排放使得赖以生存的环境和生活质量受到很大威胁,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的考验。2014年呼包鄂地区污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18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6.4%,占全国经济损失的5.8%。

3 呼包鄂区域经济发展的策略分析

从以上对分析中可以看出,在呼包鄂经济快速发展奇迹的光环下,发展中存在着诸如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和资源浪费严重等一系列问题,而对这些问题分析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从而为完善呼包鄂甚至是内蒙古发展模式提供重要支持和保障。

表1 资源能源消耗对比表

3.1加强投资、消费和出口对经济的协调拉动

改变单一的投资驱动式发展模式,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的转变,是增强经济自主增长能力,实现经济持续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与途径。为此,一要在继续发挥投资在拉动经济方面作用的同时,重点优化投资结构,吸引资金适当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提升产业发展基础后劲,同时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等有关规定,吸引各种资金重点投向装备制造、新型服务业等战略性产业和自治区六大特色优势产业“扩链、补链”等方面,提高投资效率;二要努力提高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从税收、财政等政策方面大力鼓励全民创业,增加劳动者的就业机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牧和城市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同时在继续深化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改革的同时加快建立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切实提高劳动者收益和提升消费环境,提高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三要增强出口需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一方面,要提升自治区产品的竞争力,扩大区外国内市场;另一方面,利用俄、蒙及东南亚市场扩大的契机,提高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与附加值,加大农畜产品、冶金建材、日用品及生产、生活用机械产品的出口,增强出口对经济发展的带动后劲。

3.2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加快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升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实现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一、二合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为此,一是继续巩固和加强农牧业的基础地位,对农牧业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加快建设优质农畜产品基地,积极推动农畜产品品牌化经营,建立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农畜产品标准体系、生产技术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培育农牧业龙头企业和各类专业合作组织。二要立足各地的区位条件、资源优势、产业基础,按照“区域集中,产业集聚,开发集约,能量集合”的原则,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依靠科技进步改造传统产业,依靠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高新技术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重点增强和巩固能源、化工、冶金、机器制造等特色产业集群的主导地位,积极培育一些非资源型产业。三要加快发展新时代服务行业,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实质上服务行业发展水平的高低是衡量整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为此坚持改造传统服务业和发展新兴服务业并举,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在继续巩固和发展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科技教育、商业饮食、居民服务等传统第三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开拓物流、金融、保险、房地产、旅游、信息、咨询、中介服务等新兴第三产业,加快第三产业向信息化、技术化和文化信息方向的发展。

3.3推动资源节约型经济的发展

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们的重要目标,节能减排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资源富集地区发挥自身优势,开发资源能源无疑是正确的选择,但资源能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果开发利用不当,将导致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的后果。当前,内蒙古正面临着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突出矛盾。为此,一应建立以经济、法律的手段为主体的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机制,通过税收、规费征收、污染治理企业化、市场化以及资源价格补偿等一系列激励措施,将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变成一种利益驱动、法律约束下的市场行为和企业行为,提高企业节约资源和污染治理的自觉性。二应实施严格的环保政策法规,加强政府对发展循环经济的规范支持和引导。制定和完善标准,对高消耗、高污染行业新建项目,要从能源、水资源消耗以及土地、环保等各面提出更严格的产业准入标准,加快制定产品强制性能效标准,完善主要耗能行业节能设计规范,并加大执法和监督检查力度。同时各部门、各单位都要建立健全能源资源节约责任制,把资源节约的责任纳入具体的岗位职责中,并作为各单位日常管理和工作的重要考核指标;三应按照“减量化、再使用、可循环”的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加强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鼓励高耗水企业采用节水新技术、推广循环供水、中水回用技术、废水资源化和零排放技术,限期淘汰资源浪费、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落后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1]周维富.如何面对重化工业时代的来临[J].经济导刊,2012(2).

[2]邓伟根.产业经济学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

[3]赵云平.内蒙古自治区特色产业集群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3(2).

[4]林可名.内蒙古发展重化工业的优势分析[J].北方经济,2012(7).

1004-7026(2016)02-0037-03中国图书分类号:F13/7

A

张斌斌(1986-),女,内蒙古通辽市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猜你喜欢
内蒙古资源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在内蒙古,奶有一百种吃法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可爱的内蒙古
资源回收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