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样讲《格尔尼卡》

2016-10-21 11:39陈学发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全体学生主动学习

陈学发

摘 要:新的课程标准把美术课分为四种类型,即① 造型一表现学习领域;②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③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④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相对来说比较让学生喜欢的课程类型是① ② ④,因为这样的课程能使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在其乐融融的氛围里学生动脑动手完成作品,课堂效果也好。而对于欣赏—评述知识的学习,学生的课堂表现就远远不如前三类,尤其对于画面形象比较抽象的作品,学生们更是一头雾水。老师讲的累,学生学得晕。课堂教学效果不好。

关键词:叙事性绘画 记叙的要素 全体学生 主动学习

一直以来,我们对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固守着一种模式——欣赏绘画的方法——了解作品的时代特征、作品产生的原因、背景,领悟作品的意蕴以及作品的结构、形式的特点,达到与作品在感情上的交流。这个固定的模式并不适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客观的说又有几个老师能独立欣赏一幅绘画作品。因此欣賞绘画关键处只需解决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就可以了。即便是网络时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使学生能在欣赏一幅作品前去查询到相关的背景、作品的语言与艺术特色及意义。但是我们一定要注意到学生在查询的过程中得到的只是答案,这里面没有他们对作品的思考与认知。[1]

一、具象绘画的叙事性特点

所谓绘画,是用形象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更具有典型性的一种创作方式。艺术是艺术家创作观念的表达,但艺术的终极使命是将各种表象变成艺术品。在表现形式上分为具象画和抽象画,也称为再现艺术与表现艺术。因为具象绘画形象生动描绘真实,艺术的表现客观世界的真实为广大人们喜爱并接受。中学阶段的欣赏课都是以其为主。[2]

具象绘画有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叙事性。它总是不可避免的有叙事性的情节在里面,这种情节或多或少,很少完全没有(现在的以肖像和静物为题材的超写实绘画除外)。例如达维特的名画《马拉之死》、《荷拉斯兄弟的誓言》、戈雅的《1808年5月3日夜枪杀起义者》、李自建《南京大屠杀》、徐青峰《血战台儿庄》等等,都能在画面中读出叙事的情节。也正是这个特点我们就能够找到一把打开欣赏具象绘画的钥匙。[3]

二、《格尔尼卡》的启示

1.记叙的要素与世界名画组接

《格尔尼卡》是人教版新版七年级下册的课程。作为世界名画其地位与意义不用我赘述。引导学生看懂这幅画是最让老师幸福的事,我的方法是:把语文的记叙文知识与绘画艺术组接,就是用记叙文的要素与画面内容对接,以此形成叙事链条,一步步找到解开《格尔尼卡》内容的钥匙。将记叙文的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与画面搜集的信息对接,学生得到这样的一组关系:时间——晚上(画面通篇的暗青色);地点——某地(学生不知道格尔尼卡就是地名);人物——牛,马,死去孩子的母亲,跳下的人,奔跑的人,倒地的人,举灯的人。(这里的人物在画作中便是画面中的各种形象)。此时再充分调动学生解析画面中的各个形象的神态表情,为什么每个人物都惊恐慌乱痛苦不堪,就连马也在痛苦嘶叫。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使得这里的人们陷入到无边的苦难之中呢?是地震海啸吗?不是。不是自然灾害还有什么灾害能给人和动物带来这么大的苦难呢?在层层设问之下,在有理有据的引导之下,学生们自然会得出——战争这一事件。

事件是战争,那是谁发动了这罪恶的战争呢?你能从画面上找到肇事者吗?牛,牛是肇事者。因为在所有的形象里面,只有牛既不苦痛,也不伤悲,反倒面色冷酷,神情冷漠傲慢不可一世。你会觉得它是无足轻重的形象吗?我们会在自己的作文里写下毫无用处的人物和事件吗?当然不会。画家也不会在自己的作品里画下对画面没有作用的形象的。所以牛是事件的始作俑者,是灾难的幕后元凶。

把记叙文的的要素与从画面上搜集到的视觉信息整合,就能够按照讲故事的方式简要描述出画面的内容。了解了这些之后,再结合课本上的背景知识和各个形象的解释,毕加索的这幅名作的真正内容我们就能把握住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但摆脱了老师枯燥无味讲解,而且把全体学生调动起来,积极的参与到对画面的内容的分析上,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成为知识的探究者从被动的地位上走了出来。

2.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同样是是表现战争的作品,为什么不用已有的表现战争的形式呢?参考大卫的《组织战争的亚宾妇女》,戈雅《1808 年5 月3 日夜枪杀起义者》,李自建《南京大屠杀》,徐青峰《血战台儿庄》。毕加索为什么要用平面的碎片的形式呢?仍然以写作文为例,同一题目的作文,谁都想和别人一样吗?创新是艺术的生命。“我是依我所想来画的,而不是以我所见”,毕加索本人的话也印证了这一点。这是第一个因素,还有第二个,就是内容。格尔尼卡屠杀的是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而不是虎视眈眈的士兵,试想飞机轰炸下的格尔尼卡哪里还有完整的物件,所以画家没有表现屠杀的过程,而是把血腥的恐怖的碎片般的结果呈现出来,其震撼力与独特性跃然纸上。更把一个新的画派——立体主义画派写进了美术史。

对于叙事性绘画艺术的欣赏,始终是抓住内容,解析形式,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是成就名作的关键。因此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画面的内容,让学生学会怎样领会画面的内容,才是做老师的要思考的。结合记叙文的知识就是为了把形象与事件关联起来,避免脱离事件孤立的分析形象,使得内容支离破碎失去了欣赏的系统性。而且分析画面的过程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既面向了全体学生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欣赏的过程中把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的教学标准自然的融于其中。达到了寓审美于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芸《片面的真实——具象绘画中叙事性和精神性探究》

[2]钱蔚《具象美术的特征与功能 》

[3]孙美兰《艺术概论》

猜你喜欢
全体学生主动学习
站在课题的肩膀上做课题
问题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运用的原则
发挥家庭小实验的功能 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小学英语课堂再创新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
数字电路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及调研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个人理财》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路径研究
当前学校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