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的有效性教学

2016-11-10 16:48布莫打洛
南北桥 2016年10期
关键词:课程教学有效教学小学数学

布莫打洛

【摘    要】数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如何更好的改进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提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学界和教师所思考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完善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程教学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0.077

数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小学也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起始阶段,在这个学习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认知水平等较低,自制能力和自学能力较差,这也就给小学数学的课程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不利于课程教学质量的改进和提升。如何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对小学数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和建设,提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是小学数学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小学学习阶段,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心智发育仍处在一个较为低下的水平,很难有效的根据教师的指导,达到理想的课程学习状态。而数学学科本身所具有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使得学生在进行课程知识点学习时,容易受到课程学习难度的影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打击和挫败,从而影响学生的数学课程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小学数学在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这些教学问题,教师应该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及时对教学问题进行调整和纠正,改进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课程教学的效率,实现小学数学课程的有效性教学。

从学生自身而言,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思维逻辑水平、学习接受水平等,都较为低下,但是却有着较高的学习热情,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因此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数学课程教学时,应该充分认识到小学生所具有的这种学习特点,并且将这种学习特点有效的融入和运用到自身的课程教学之中。在教学内容设计、学习氛围营造、教学方法选择等方面,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革,为小学生数学课程的有效性教学,寻找到一个合适的发展方向,开辟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革新路线。

首先,在教学内容设计和选择方面,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程教学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时间维度、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的研读和分析,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简化知识结构,减轻学生的学习心理负担和学习任务。对于小学生而言,进行自我掌控的意识较为薄弱,自控能力较低,能够集中精力进行学科知识的时间较少。在课堂教学时间内学生只有很少的时间能够集中精力,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学习的时间很少,超过了一定的学习时间维度,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便很难再走进学生的大脑中去,如果教师强行根据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学,不仅会造成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同时还会使学生产生一种疲惫厌倦的学习情绪,影响学生数学课程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使学生产生抵触、排除的学习心理,会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针对这种教学状况,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课程教学时,应该充分的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规律,以小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和知识接受能力为重要的参考标准,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时间的设置。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和选择时,应该以数学教材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简化教材中不必要的教学环节,精化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较为集中的时间内进行知识点的学习和消化,从而使课程教学时间能够得到有效、合理的运用,同时也减轻学生的课程学习负担、,使学生在进行课程学习时能够始终保持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心态,有利于学生在放松的学习状态之下,接受更多的数学知识,从而提升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其次,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数学课程学习时,应该维护学生的学习天性,鼓励学生和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友好的桥梁,在学生之间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小学生的思维逻辑较为迅速,性格也比较活泼,而数学课程却是严谨且严肃的,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小学生的天性有着很大的冲突。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课程的教学时,应该有意识的去调和学生与数学学科之间的这种冲突和矛盾,拉近学生和数学学科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数学学科所具有的学科特性,同时也应该保护和维持学生所具有的这种积极的学习心态,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快乐的氛围中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于站在权威的位置上,对学生进行一种压制性、压迫性的教学,强制学生使用一种刻板的逻辑思维,对相关的数学课程问题进行思考和学习。这种传统的数学课程教学方式,使学生承受着较大的学习压力,压抑了学生本身的天性和学习热情,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提升,同时还会扭曲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认识和理解,进而影响学生在数学学科方面的学习和发展。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数学课程学习时,应该保护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天性,鼓励学生和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在生动活泼的语言教学中发现自身存在的学习问题,并解决自身存在的数学学习困惑,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使每个学生都能发现彼此在数学课程学习方面所具有的长处、优点,使他们能够互相学习、相互鼓励、共同提高,在学生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一种有效的数学学习平台,使学生能够互相带动,从而提升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另外,教师还可以采取适合小学生的,为小学生所喜爱的、所接受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真正融入课堂教学情境之内,更加积极主动的进行课程知识的学习和消化。例如教师可以采取游戏法,在学习加减法等知识时,采取做游戏的方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相互提问加减法相关的问题,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游戏的氛围中对自己所掌握的加减法知识进行复习和整理,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除了游戏教学法之外,教师还应该注重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性和连续性,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旧知识,去推导、学习新的数学知识,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的积累以及学习方法的提高,在提升学生数学课程学习水平的基础上,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课程对于学生而言,有着较高的学习难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学科教学时,应该从学生本身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和选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方法,改进数学课程教学质量,提升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猜你喜欢
课程教学有效教学小学数学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