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中学生地理学习思维的养成

2016-11-10 16:51唐小虎
南北桥 2016年10期
关键词:意义学习所学思维

唐小虎

【摘    要】地理是高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相较于历史和政治,地理学习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模式,仅凭死记硬背是无法学好地理的,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培养学生运用地理思维来思考并解决问题。

【关键词】高中地理  地理思维  观察生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0.085

地理是高中文科科目中比较有难度的一门,很多学生对地理学习煞费苦心却依然效果不佳,地理学不好导致文综成绩提不上去,这是令许多学生都非常头疼的问题。其实,地理学习需要掌握一定的方式方法,正确的学习方法就像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许多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只是闷头死记硬背,虽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却收效甚微。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如何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地理的方法呢?

一、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一)开放课堂,发散学生地理思维

地理是一门研究人地关系的学科,因此地理学习和外界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息息相关,有效的地理学习一定是结合外界环境来进行授课的,脱离外界环境只讲授课本上的死知识是不可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的。因此,地理学习不能局限于课本,要想学生真正学得知识,老师必须要结合课外知识,结合现实生活,打造开放课堂来发散学生的思维。

高中生课业压力大、任务重,而地理又是一门比较难攻克的科目,创造开放的学习环境将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开放课堂应为学生提供自由的学习环境,地理研究的是人地关系,这其中包括自然知识,也包括人文知识,打造开放课堂让学生在自由的环境里快乐的学习知识。我们的生活处处都与地理知识有关,太阳东升西落、月亮阴晴圆缺、海水潮涨潮落等,这些日常的生活现象中都饱含着地理知识。老师可以带领学生置身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之处,并在这一过程中学习到丰富的地理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对枯燥的地理知识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开放课堂可以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地理学习的乐趣。

(二)意义学习,由已知到未知

奥苏泊尔根据学习的性质将学习分为两类: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所谓意义学习是指运用认知结构中的已有知识吸收并固定新学习的知识,既知识的同化过程,将意义学习运用到地理教学中就是要求老师从学生角度和知识层面出发,调动运用学生大脑中已有的知识来讲解新的知识。无论是我们所生活的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都与地理知识有密切的联系,比如,我们从小就知道的太阳东升西落,但却不知道这一现象的原理,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大脑中已有的知识来进行拓展延伸,由学生知道的常识来吸收新的知识,由此学生可以得知太阳东升西落这一常识背后有其深刻的地理意义,这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太阳自东向西转,所以东边见到太阳较早。太阳的自转还引起了昼夜交替,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可能就是意义学习的本质要求,也是非常适用于地理教学的一种方法。

(三)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从小开始读书,学习了许多知识,但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并没有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而只是一味的学习死知识,导致学生产生学习无用论这种错误的观点,而这种消极的学习观会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热情,更别提提高学习水平了。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老师要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在教学时充分联系现实,列举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生运用自身所学解决生活问题也可以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学生对学习更加有热情,对自己也更加有信心。

所谓的学以致用就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七八月份华北地区的雨水比较多是由于气旋移动到此处,这时学生可以系统的回忆一下气旋的推移规律,利用气旋运动规律来解释夏季天气的变化。最实用的是地理中我们所学习的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学生应该熟练记忆并运用到生活中去,如何防避地震、如何预防酸雨等,老师要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从自身做起,并号召身边的人共同参与来保护大自然以及身边的人文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学习的用处。

二、地理思维的养成

(一)避免死记硬背,灵活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地理思维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老师要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来进行渗透,让学生逐渐养成用地理思维来思考问题的习惯。很多学生认为地理是一门文科学科,只需要进行背诵就可以,但事实上单纯的背诵基础知识,即使付出了很大的精力,地理成绩也无法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老师在课堂上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在教学时老师要避免学生用死记硬背这种方式来学习地理,课堂上老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一上课就提问课本上的大段基础知识,导致学生为了应付老师检查只记忆课本的知识点。如果老师想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可以设计一些比较有趣的方式,设计一些竞争类、益智性的小游戏,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老师要不定期的检查以前学过的知识。老师通过检查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是非常有必要的,但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必须要巧妙的设计这一环节,既能让学生轻松的学习巩固知识,又能让老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更加了解。

(二)模块讲解,帮助学生形成定向思维

高中地理分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三个大模块,每个模块都有各自的教学目标。自然地理更侧重于自然界中事物的运动现象及规律,如地球的运动规律、太阳的运动规律、行星及恒星的运动规律、地质的运动变化等;人文地理则主要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如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如何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以及对某一地形地区的评价等;而区域地理的学习则是综合人文地理的知识和自然地理的知识,以横向和纵向,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来学习,当学习一个地区时会系统的分析这一地区的地形地势特点、气候特点、环境特点等。环境对区域的影响以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通过模块教学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更加全面透彻,也可以让学生充分联系以前学习的知识点,调动运用各方面知识的能力。从微观角度来讲,模块学习贯穿于地理学习的整合过程,我们在学习地形时会结合之前学过的知识来归纳总结中国各个地区的地形地势特点,将大块的知识分解成小模块将更有利于学生吸收理解。

地理作为高中文科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引起老师的充分重视,地理的教学应本着知其源追其踪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快乐学习,学有所得。

猜你喜欢
意义学习所学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意义学习,价值教育
思维跳跳糖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非所学
意义学习视角下我国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特点
提取式学习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对有意义学习的影响——来自《科学》的文献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