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016-11-10 17:00李秋秋
南北桥 2016年10期
关键词:有效性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李秋秋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公民的人文素养,进一步提出了语文教育要重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无疑对小学语文阅读提出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发挥出最大的有效性是我们当今应关注的重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  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0.107

“新课标”指出:小学阶段的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从新课程理念中我们可以看出新课改非常注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新课改的指引下,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地寻求有效地阅读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阅读。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其存在的问题也慢慢为人所认识。在新旧理念地碰撞与融合中,我们也逐渐探索出一条有效针对阅读教学的路,力求为小学教师提出有理可循、得心应手、易于实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理解书面语言从而引发个人思考形成内化的过程。

一、传统理念影响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初读目标不明确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通常在学生阅读本篇课文前布置初读目标,让学生带着阅读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在布置初读目标时习惯地用常用语言如“翻开第几页,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等广泛性语言。这是很普遍的现象,而学生长期接受这种信息后就会出现如:很容易走神,不认真朗读课文,甚至和同桌搞小动作等问题;而教师往往利用学生初读课文的这段时间书写课题,无暇顾及课堂纪律并不能及时发现不认真读课文的学生,造成学生阅读效率差,刚开始上课前无法集中注意力等问题。而教师身处课堂之中不易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原因如下:第一,源于教师经验少,缺乏和其他教师的交流,不能及时发现课堂中出现的问题。第二,教师课堂感染力薄弱,无法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第三,教师缺乏深厚的语文素养,不知如何改变小学语文阅读目标不明确这一现状。

(二)教学方式单一,课文理解浅显

教师在以往的教学中形成教学的固有模式,往往采取单一的方式教学,以“读”为主,固然没有偏差,但光是大量的读并不能达到新课标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以读促思,在读中陶冶情操,最终达到内化才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单一的阅读教学方式易于造成学生的倦怠感,提不起阅读的兴趣,小学语文阅读的学习也就仅仅停留在理解课文的表面意思,固然也就达不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

(三)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

教师受传统教学方式影响,以自身为课堂主体,一味地向学生灌输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师生间缺乏互动,教师不能有效倾听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因自身差距不同,对课文理解的程度也不尽相同,如果教师此时不能走下讲台和学生互动及时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以教师认为的学情标准进行阅读教学,就会造成课堂上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而小学阶段的学生都有很强的表达愿望,如果学生的主动表达被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所埋没,就会打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自信心,不利于小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学习,甚至是语文课程的学习。

二、新课标理念下改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的对策

(一)独立深入研究文本,提出有针对性的阅读目标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我提出如下教学策略:第一,任课教师应善于请教经验丰富的教师,总结经验教训,弥补自身不足。第二,教师应提高自身综合教学素质,凸显自身的教学魅力,并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第三,教师应当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独立深入研究文本,对文本的深刻解读,有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提出阅读目标。还应当注意的是,教师在提出目标时应具有条理性,如果在初读时要提出2—3个目标,就要要求学生复述一遍教师提出的几条目标再进行阅读,这样做既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从而能够提高阅读的效率。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教师要想改变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必须自身做出改变,转变教学思想,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及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利用多媒体吸引学生注意力;以活动的方式展开教学,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对文本的印象与解读;通过续写、改编等课外学习方式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等多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改变以往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及多样性。

(三)重视学生主体地位,进行启发式教学

新课标指出要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课堂模式,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观,让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性,学会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其次,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效结合,教师可以利用分小组讨论及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手不管,而是要根据每个小组的实际学情给予专业性指导,引导学生讨论内容等不偏离课堂,进行有效学习。最后,也是特别需要教师重视的一点是,要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式教学,每个学生都是待开发的潜力股,需要每个教师积极关注学生,同时教师应提升自身的综合教学素质,在课堂中多融入启发式教学,这样既改变了以往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愿学、乐学中提升阅读效率。

综上所述,每个学生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师的谆谆教导,每个学生的成长也必然要受到教师的情感熏陶,阅读在语文教学发挥着重中之重的作用,小学阶段作为学生求学道路中的奠基石,小学语文阅读的重要作用也不言而喻。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语文阅读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在倡导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今天,阅读不再仅仅是一种输入知识的有效手段,还是我们获取及时性信息及适应社会的必备技能,那么高效的阅读方式在当今快速变化的时代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改变以往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模式,我提出了以上三点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策略,从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层层递进,切实希望改变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这需要各位同行一起努力,希望我们能为小学语文教学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猜你喜欢
有效性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