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016-11-18 17:43史玉鹏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27期
关键词:工学交替

史玉鹏

摘 要 “双线并行,寓学于工”人才培养模式,模块单元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与方法手段。

关键词 双线并行 工学交替 基于企业岗位技能认证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1创新基于校企共同体的“双线并行、寓学于工”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广西中职教育在泛北部湾经济区的建设开发中以服务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为目标构想,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根据企业的劳动力需求状况,以及企业的工程进度和用工情况,并结合学校教学组织的特点,以学校和企业为交叉并行两线,创新基于校企共同体的“双线并行、寓学于工”人才培养模式。

建设实施要点:

(1) 校企合作共同确立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标准、确定工作岗位类别,明确典型工作任务和教学重点。

(2) 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为目标,以建筑行业、企业为依托,在原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加大工学结合的深度,按照职业工作过程营造真实的学习环境,以学校与企业这两条线路构建“双线并行、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3) 在“双线并行、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框架下,校企共同制定实施弹性灵活的教学组织模式。根据企业的工程进度和用工情况,并结合学校教学组织的特点,每个学期灵活安排校内基础知识技能学习、校内综合岗位实训、校外认知实习、校外顶岗职业能力实训等教学内容交替进行。

(4) 教学团队由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共同组成,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形成专兼职教师共同教学的机制。

2创新基于岗位无缝对接的模块单元化课程体系

校企合作按照行业职业岗位任职要求、专业知识技能形成规律,对不同岗位职业能力模块进行设计,使课程体系符合职业成长规律,将岗位技能认证作为教学培养的方向和目标,构建基于企业岗位技能认证的课程体系。

深入行业市场及相关企业,通过调研和考察,校企研讨,了解本区域产业经济、技术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根据行业职业岗位对毕业生的任职要求、专业知识技能形成规律,对不同岗位职业能力模块进行设计,使课程体系符合职业成长规律,构建基于企业岗位技能认证的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

建设实施要点:

(1) 校企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和授课计划,共同授课和编写教材。以职业岗位标准为目标,完善课程标准和评价标准的建设。根据企业岗位关键能力的分析,重新调整专业课程结构,根据实际情况划分成若干课程单元模块。

(2) 以职业技能要求为依据,组织教学内容;每一岗位技能由一个系列专业课程(3~4门核心课程+4~6门相应专业技能实训课程)构成,形成“岗位系列课程链”。即把职业岗位要求的一项专门技术看成是一项任务,并设计成一个贯穿教学全过程的课程链,以核心知识课程打好技术和能力基础,以行动导向的实训课程或课程设计项目培养职业需要的技能。

(3) 课证融合。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将职业技能认证要求与教学内容深度融合。继续加大力度推行“双证书”制度,把职业资格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中,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参加相应技术模块的学习,获取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参加施工员、预算员、资料员、中级测量工等考证,获取多项职业资格证书和上岗操作证书,使得毕业生的双证书获取率达到95%以上。

(4) 教学评价体系由学校、企业双方共同完成,学校是评价、考核理论教学成果的主体,企业是评价、考核实践教学成果的主体,通过对每个课程和教学过程的系统分析,把评价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改变到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轨道上来,并逐步实现评(考)教分离。

3改革教学模式与方法手段

教学中鼓励采用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一体化教学法等利于“老师做中教,学生做中学”的教学方法,推行工作任务实践早介入,真正体现动手操作为主,理论为辅的教学模式。同时,组织开展相关模拟教学实训,模拟建筑施工项目对各岗位需求,使教学与实际工作岗位相互渗透、教学目标更明确、学生更快适应岗位需求。

参考文献

[1] 陈巧,魏雪梅.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与实施[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4.

[2] 王旭.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3.

猜你喜欢
工学交替
工学交替模式下人文类课程实践与专业实训的融合研究
“工学交替”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探索
“订单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中的教学组织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