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交替模式下人文类课程实践与专业实训的融合研究

2017-01-21 22:04黎鲲周丽妤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工学交替

黎鲲++周丽妤

摘 要过去,受教育思想整体落后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人文类课程一直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一味重视知识性的传授,导致学生走上社会后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明显不足,学生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人才要求。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提高人文类学科学生的实践能力成为教育工作关注的重点,工学交替模式重新得到了人们的重视,成为人文类学科课程实践与专业实训的重要选项。本文就对工学交替模式下人文类课程实践与专业实训进行融合研究,分别从工学交替模式的概念内涵及重新被重视的背景、我国人文类学科课程实践与专业实训现状及问题、工学交替模式的意义、工学交替模式下我国人文类学科课程实践与专业实训出路展开分析。

【关键词】工学交替;人文课程;专业实训

1 工学交替模式的概念阐释及重新被重视的背景

工学交替模式是指将职业知识学习和职业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在职业教育高度发达的诸如德国、美国等国家,工学交替模式是职业技术学校广泛采取的一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将学生职业知识教学与职业技能训练相结合。建国以后我国虽然也有相当长一段时间重视工学交替模式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但是由于过于重视实践,导致学生科学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改革开放后,工学交替模式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虽然工学交替模式并不适用于所有等级的教育之中,但是对于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主要任务的职业教育而言,对于工学交替模式的放弃,无疑是弊大于利,学生的毕业后职业技能明显不足,难以适应岗位需求成为最大问题。尤其是对于职业教育中的人文类课程而言,放弃工学交替更是意味着课程实践和专业实训难以得到实质性展开。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地不断提高,工学交替以其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知识学习相结合的优势再次得到职业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和研究。因此本文就以中职旅游酒店管理专业为例对工学交替模式下人文类课程实践与专业实训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将从工学交替模式的概念内涵及重新被重视的背景、我国人文类学科课程实践与专业实训现状及问题、工学交替模式的意义、工学交替模式下我国人文类学科课程实践与专业实训出路几个层次展开。

2 我国人文类学科课程实践与专业实训现状及问题

虽然课程实践和专业实训对于人文类专业教学的开展十分重要,但现在许多人文类专业的课程实践和专业实训开展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人文类专业课程实践和专业实训教学功能比较单一,不能有效锻炼学生的多种职业技能。中等职业技术学院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养为主要目标,但学生职业素养是在大量接近真实职业环境的实训中养成的。而且,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不单单包括基本的职业,还包括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职业创造性能力等多方面能力。但是现有中职人文类专业专业的课程实践和专业实训大都主要起到让学生熟悉职业环境的作用,没有做到训、教、学相统一,难以在实训过程中完善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职业道德水平等职业综合素质。

其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人文类课程实践和专业实训普遍存在运营管理漏洞。课程实践和专业实训对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人文类的巨大意义上文已有阐述。一些中职院校虽然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人文类课程实践和专业实训体系,但是在后期运营中却存在着管理不规范、实训计划安排不够科学等问题,难以使每位学生都能有充分机会展开职业实训。而且,课程实践和专业实训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实训效果监督管理机制,组织管理人员也缺乏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管理责任心不强,使实训室教学运行受阻。

最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人文类课程实践和专业实训缺乏统一的教学标准和教学规范,专业化师资力量不足。以比较有代表性的旅游酒店管理专业为例,目前,我国中职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校内实训教学缺乏统一的教学标准和教学规范,各个学校按照各自理解展开教学,教学计划、教学形式往往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实训教学的开展比较盲目和混乱,学生职业综合素养难以得到有效提升。而且实训的目的还在于教学,但实训过程中师资力量明显不足,专业化程度不高,难以指出和纠正学生实训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为学生传授酒店管理经验。

3 工学交替模式对人文类课程实践与专业实训的意义

工学交替模式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中人文类课程实践和专业实训的必然出路,对于解决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中人文类课程实践和专业实训中的种种问题具有根本性意义。首先,工学交替模式下,学生通过参加符合未来工作环境的职业实训,可以在最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对职业技能进行必要的训练,对职业理论知识进行最切实的巩固,同时对职业道德素养等职业综合素质进行培养,任何对于职业环境进行模仿的课程实践和专业实训其教学的真实性程度都难以和真实的工作环境相比。其次,在工学交替模式下,学生可以获得最为丰富的职业教育资源,职业教育的难度其实并不比高等教育要小,因为职业教育虽然在理论教育层面较高等教育有一定差距,但是职业教育有一个区别于高等教育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理论教育与工作实践结合的非常紧密,学生的理论素养和职业技能缺一不可,因此这就要求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多种教学资源,包括理论教育师资力量、实践教学师资力量、实践教学环境,而这也是职业教育特别是人文类课程的教学难点。而工读交替模式无疑是解决这种教学资源配置难题的有效方案,首先上文已经分析工读交可以为学生创造最接近未来工作环境的真实实践教学环境,学生可以在这种环境中对自身职业综合素养进行有效提升。其次,工读交替模式还可以解决职业教育所面临的最大难题,提供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学生的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不同于理论教学师资力量,实践教学师资必须拥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而这样的人才大多是存在于工作一线,而非专职教师,学生通过工学交替的学习正好可以在实践中接触大量实践类人才,学习大量工作实践经验,有效弥补校园教育的短板,为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所以工学交替模式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中人文类课程实践和专业实训的必然出路,下面就对工学交替模式下人文类课程实践与专业实训的出路进行具体研究。

4 工学交替模式下我国人文类学科课程实践与专业实训出路

首先,工学交替模式下人文类课程实践和专业实训必须以学生未来工作环境为选择标准。工学交替模式下人文类课程实践和专业实训开展必须高度吻合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和学生日后的工作环境,这些环境包括根据学校地域以及大部分学生就业去向选定实训室地域环境、人文背景环境;例如对于旅游酒店管理专业而言,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课程实践和专业实践要与学生未来工作的旅游酒店市场环境变化相适应;酒店日常要有顾客群体与未来学生所面临的的顾客需求环境相似等等,不能使实训室与日后学生的工作环境相脱节。例如云南省某中职学校就模拟云南民族旅游特色酒店的环境,根据云南省旅游淡旺季旅游淡旺季培训学生不同旅游酒店市场环境下的管理管理能力。

其次,人文类课程实践和专业实训必须具有便于严格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即使是在工学结合的模式下,人文类课程实践和专业实训也不同于真正就业,因此不能采取放任的态度,必须要有明确便于严格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作为良好运行的保障。仍以中职旅游酒店管理专业为例,课程实践和专业实训的单位选择固然重要,但后期运行过程中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也同样不能忽视。以严格的实训室使用规范保持实训过程的工读结合秩序,以明确的财务管理制度使实训费用投入能够真正的惠及学生,以绩效考核与管理人员绩效工资相挂钩,提升管理人员责任感。

最后,工学交替模式下的工作和教学必须同时重视,不可偏废。学校既要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程实践和专业实训环境,同时也要兼顾课程实践和专业实训过程中的教学展开。具体而言,工学交替模式下学校对于人文类课程实践和专业实训要与时俱进创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多渠道引进专业化师资队伍,全面提升教学水平。仍以旅游酒店专业为例,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实训教学必须着眼于先进的旅游酒店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坚持高水平开展实训教学。另外还要多渠道引进优秀师资力量,例如聘请优秀酒店管理工作者担任客座讲师为学生传授工作经验等,不可一味重视工作实践而忽视教学。

5 总结

工学交替对于人文类课程实践和专业实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是未来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为此,学校必须加强校企合作,更新管理,引进师资团队,为学生工学交替的良好开展创造便利条件。

(通讯作者:周丽妤)

参考文献

[1]王怡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32).

[2]黄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体探析和路径选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8).

[3]徐丽华.校企合作中企业参与的制约因素与保障措施[J].职教论坛,2007(24).

作者简介

黎鲲(1982-),女,汉族,湖南省岳阳市人。现为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校管理、中国语言文学。

周丽妤(1981-),女,汉族,湖南省宁乡人。现为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语言文学。

作者单位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省长沙市 410151

猜你喜欢
工学交替
酒店管理专业工学交替实践学生心理调适初探
“工学交替”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的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我校应电专业工学交替模式的比较研究
高职院校“工学交替”中的问题与对策
“订单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中的教学组织与管理
“现代学徒制”下的机电专业课程改革探索
以承接旅游服务外包为特色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