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业龙头企业合作养殖户生产模式及影响专用性资产投资因素研究

2016-11-19 08:41曾具贵董春蕾袁诺寒
经济师 2016年4期

曾具贵 董春蕾 袁诺寒

摘 要:随着中国养禽业的不断发展,“龙头企业+农户”已经成为当下禽类生产供应的重要模式,文章以W、L公司的共126户合作养殖户的调查数据为基础,阐明公司与养殖户间的具体契约模式,并运用OLS模型分析了两种模式下养殖户在专用性资产投资方面存在的差异,以及影响养殖户专用性资产投入的因素。研究发现:不同模式对养殖户专用性资产投资产生显著性影响,即不同模式下的养殖户在专用性资产投资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关键词:生产模式 专用性资产 合作养殖户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4-016-02

一、引言

自2003年中国遭受禽流感严重冲击后,养禽业面临着禽类市场受控、风险不断上升、价格不稳定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在此环境之下,散户逐渐退出市场,规模化养殖户不断兴起并选择与公司合作,将自身与公司紧密联系在一起,希望以此来降低风险、获得收益。“龙头企业+农户”模式也就成为了当下禽类供应的重要模式。在众多合作模式中,不乏成效较好的模式,如广东温氏模式(万俊毅,2008;罗必良,欧晓明,2010)、内蒙古塞飞亚模式(邓宏图、米献炜,2002;周立群、邓宏图,2004)。

但是,合约选择是一个不断适应约束条件变化的动态过程(邓宏图、米献炜,2002),关于养殖户与公司合作的具体契约模式少有阐述。在以往的文献中,可以看到有少量关于养殖户专用性资产投资方面的表述,但对于影响养殖户专用性资产投入的因素分析较少。有学者称专业化生产要求的专用性资产投资会增加交易费用、市场风险以及不确定性(罗必良等,2008)。那么养殖户为什么在专用性资产上的投资存在较大差异呢?

基于此,课题组前往W与L公司,对两公司合作养殖户分别进行访问,共调查了126户合作养殖大户,实证分析影响养殖户专用性资产投入的因素,弥补学界尚存在的空白。

二、描述性统计分析

(一)养殖户规模

由表1可以看出,L公司与W公司在养殖户的规模上存在较大差异。养殖规模由出栏量来衡量,L公司平均每户每批出栏量达到3万只以上,而W公司平均不到1万只,这说明两公司的生产合作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异。

(二)专用性资产投资

在专用性资产投资方面,L公司合作养殖户的专用性资产投资平均为每户32万元以上,而W公司仅为不到8万元,这表明两公司的合作养殖户在专用性资产投资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也可能与两公司的不同合作模式有关。

三、契约模式阐述

L模式与W模式都是通过公司与养殖户签订合作养殖协议(以下称契约)并相互遵守约定来完成合作。在所了解的两公司合同中,重要契约属性如表2所示。公司通过提供鸡苗、药品、饲料的方式来协助养殖户进行养殖,这部分成本在最后养殖户向公司卖鸡时扣除,当鸡饲养成熟以后养殖户负责将鸡运往公司进行结算。从领取鸡苗到结算为一批,每批之间有20-30天的空棚期用以清理鸡舍、消毒,为下一批做准备,每个养殖户一年大约能饲养三至四批鸡。以下重点解释该模式下其中几个契约属性,它们是养殖户重点关注的对象。

(一)保证金

保证金是公司在与养殖户清算每一批鸡的利润时从中抽取出的资金,它保证了养殖户按照公司的要求养鸡并且把鸡卖给公司,而不会通过其他渠道卖出,从养殖户刚与公司合作之时就开始上交并逐步积累直到合同中所规定的上限之后为止。L公司与W公司在与养殖户签订的契约中都明确规定有此项,L公司规定的保证金上限是10元/只,W公司是5元/只。

(二)料肉比

料肉比是平均每只鸡所用饲料和最后卖出时的平均重量的比值,它衡量了养殖户养鸡的实际效果,料肉比过高意味着该养殖户会因饲料成本增大而影响收益,公司也会根据料肉比的高低来判断养殖户的饲养效果,从而影响给每个养殖户的利润,料肉比的具体标准因鸡品种的不同而不同。

(三)建棚补贴

建棚补贴是公司为了鼓励、吸引养殖户而给的建立鸡舍的补贴,该补贴按面积计算,是公司与养殖户正式契约之外的补充协议。87%的L公司合作养殖户有建棚补贴,平均占建棚费的19.51%。W公司平均补贴占建棚费的25.37%,但只有31.5%的养殖户享受建棚补贴,因为W公司对养殖户的建棚面积有要求,鸡舍必须达到一定规模以上公司才会给予补贴,这形成了为拿到建棚补贴,W公司两三户合并为同一户头建棚签约的现象,甚至大部分养殖户因为启动资金有限无法将鸡舍规模建大而达不到拿补贴的标准。

四、数据、变量及模型

(一)数据来源

调查数据来源于2015年分别对L公司74个、W公司52个合作养殖大户的调查,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共发放问卷126份并全部回收,所调查养殖户全部为公司合作养殖户,分别与L、W公司进行合作养殖。

(二)变量设定

1.专用性资产投资。资产专用性是指资产能够被重新配置于备择用途并由其他使用者重新配置而不牺牲其生产性价值的程度(Williamson,1975)。养殖户所投资建立的鸡舍和购置的设备很难被不牺牲生产性地用于其他用途,因此鸡舍和设备是专用性资产。

2.核心解释变量。通过调研发现,L与W公司的合作养殖户所投入的专用性资产差异较大,因此将其列入影响专用性资产投资的核心因素,用“0=W公司,1=L公司”来表示。

3.控制变量。(1)年龄。不同年龄段的群体价值观具有显著的不同,年轻者价值观呈现多元化,而年长者价值观有着谨慎和保守的态度(吴垠等,2007)。年长的养殖户可能更愿意用传统的生产养殖方式,而年轻的养殖户更愿意接受新的技术和方法,为此作出投资。(2)受教育年限。养殖户的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养殖户采用和学习农业技术的重要因素,且有显著的积极作用(孔祥智,2004;刘红梅、王克强,2008)。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对生产技术的改进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有更多的了解,更愿意投资在专用性资产上。因此将受教育程度纳入模型,并用受教育年限来衡量。(3)养禽年限。养禽年限反映了养禽户的养殖经验(张桂新,2013)。养殖年限越久的养殖户在养鸡方面的经验越足,养殖经验较高的养殖户会对养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有更多的了解,更愿意购置设备来预防和解决问题。(4)家庭净收入。家庭净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养殖户是否有增加专用性资产投资的动机和能力。家庭净收入越高的养殖户可能会倾向于对鸡舍进行扩建或者增加新设备的购买来进一步提高收入。

(三)模型结果

笔者用OLS模型来拟合所得到的数据,回归结果见表3。

1.从回归结果中可不难看出,合作公司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说明合作公司的不同对养殖户专用性资产投资有显著性影响,这就说明了不同的公司合作模式对养殖户在专用性资产投资方面的激励模式存在不同。

2.年龄、受教育年限和养禽年限对专用性资产投入的影响不显著,表明公司在选择合作养殖户时面临的对象是无差异的,养殖户在整体上存在相似性。

3.家庭净收入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且回归系数为正,说明家庭净收入对养殖户的专用性资产投资具有正向影响,家庭净收入越高的养殖户越倾向于增加专用性资产的投入。

五、结论与讨论

核心解释变量“合作公司”对养殖户的专用性资产投资行为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即说明不同公司的合作模式对养殖户专用性资产投入存在很大程度的影响。在不同的合作模式中,养殖户的专用性资产投资存在较大差异,W模式下的养殖户专用性资产投入量低,养殖规模较小并且养殖户的家庭净收入较低,而L模式下的养殖户专用性资产投入量高,养殖规模和养殖户家庭净收入明显高于W模式下的合作养殖户。

上述结论表明,两种不同的合作模式对养殖户在专用性资产投入方面产生的影响不同,但笔者并未就两种模式的具体不同点进行详细阐述,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采集详细的数据来进行分析并弥补这一不足。

[项目名称: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SRT):禽业龙头企业与农户契约稳定性的实验经济学研究——基于温氏与立华模式的比较分析;项目编号:201510307043。]

参考文献:

[1] 万俊毅.准纵向一体化、关系治理与合约履行——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温氏模式为例.管理世界,2008(12)

[2] 罗必良,欧晓明.合作机理、交易对象与制度绩效——“公司+养殖户”的合作方式及其对“温氏模式”的解读.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3] 邓宏图,米献炜.约束条件下合约选择和合约延续性条件分析——内蒙古塞飞亚集团有限公司和养殖户持续签约的经济解释.管理世界,2002(12)

[4] 周立群,邓宏图.为什么选择了“准一体化”的基地合约——来自塞飞亚公司与养殖户签约的证据.中国农村观察,2004(3)

[5] 罗必良,刘成香,吴小立.资产专用性、专业户生产与养殖户的市场风险.农业经济问题,2008(7)

[6] 于乐荣,李小云,汪力斌.禽流感发生后家禽养殖养殖户的生产行为变化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09(7)

[7] Williamson O.E.Markets and Hierarchies:Analysis and Antitrust Implications [M]. Free Press, New York,1975

[8] 吴垠,付艳华,赵雨.试构价值观年谱及实证分析.统计研究,2007

[9] 孔祥智.西部养殖户禀赋对农业技术采纳的影响分析.经济研究,2004(12)

[10] 刘红梅,王克强.我国养殖户学习节水灌溉技术的实证研究——基于养殖户节水灌溉技术行为的实证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08(4)

[11] 张桂新.动物疫情风险下养殖户防控行为研究——以禽流感为例[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江苏南京 210095)

(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