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对农业产业发展的作用机理及其路径选择

2016-11-19 08:41向明生宋丽华普雁翔
经济师 2016年4期
关键词:作用机理农业产业创新

向明生 宋丽华 普雁翔

摘 要:在土地、资源、环境、劳动力成本约束性日益凸显的情形下,创新已经成为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通过农业产业创新能实现农业产业链再造,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农业分化新兴产业。实现农业产业创新的路径包括:农业产业发展人才培育创新,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创新,农业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农业产业发展制度创新,农业产业发展管理创新。

关键词:创新 农业产业 作用机理 路径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4-020-02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已经步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资源、土地及环境约束性进一步凸显,在投资及内需乏力的情境之下,创新已成为驱动中国经济增长及转型的“核动力”。创新作为内涵增长的驱动力,就是以产业创新为导向提升国家竞争力。{1}农业现代化现已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新引擎,但农业发展同样也面临资源及环境约束,另外伴随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近年来农业劳动力成本急剧上升,农业发展阻力和压力也进一步现显。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智力农业发展转型只能依靠创新驱动,才能打破农业发展的资源瓶颈。农业产业发展创新需要打破原有的产业发展思路模式,运用经济全球化的思维,结合当下中国经济发展转型的机遇与挑战,运用新理论、新思维、新模式、新技术、新制度促进农业发展迈向新高度。

一、农业产业创新内涵

农业产业具有生产周期长和风险大的产业发展特点,产业链纵向和横向关联产业较多,产业生产对象复杂、面广。农业产业发展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农业产业发展创新的复杂性和系统性。农业产业创新是指促进农业产业生产要素、产业结构及功能发展变化的知识、科技,制度、管理、模式等创新。农业产业创新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农业产业发展知识层面创新,如产业发展新知识、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等;第二层次是农业产业发展制度层面创新,如产业相关法律、法规创新、产业发展政策创新、人才培育制度创新、产业金融服务制度创新、产业科研制度创新等;第三层次是农业产发展执行层面创新,如产业发展模式创新、产业及产业企业管理创新、产业技术创新等。农业产业创新三个层次是相辅相成的,第一层次创新是农业产业创新的内核,是创新的源泉,指引第二层次创新;第二层次创新是对第一层次创新成果的固化,指导第三层创新,同时对第一层创新有反馈和检验作用;第三层次创新是对第二层创新的执行,是创新实施和创新成果转化的关键,同时对第二层创新具有反馈和验证作用。农业产业创新涉及农业产业链诸多生产环节及与产业发展相关的各种要素,因此,农业产业创新需要寻找着力点、突破点和切入点,这样创新才能起到良好“引爆”效果。同时,创新需要出“组合拳”,而不是“散打”,需要形成机制和体系,这样创新才具有生命力和持久性。

二、创新驱动农业产业发展作用机理

1.创新驱动农业产业链再造。农业产业链再造是指对原农业产业链结构、组织模式、功能及产业纵横发展方向进行变革。农业产业链再造是一种突变式的产业发展方式,需要产业要素发生质的变化,由产业要素裂变驱动产业链再造,而产业要素革新变化源于创新驱使。创新驱动农业产业链再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通过农业产业科技创新,研发新的农业生产技术、生产工艺、设备、流程,变革原有农业产业链结构。二是通过农业产业发展理念及管理创新,对原有农业产业发展组织进行重组、重构,对原有产业发展模式进行变革,实现产业链再造。三是通过技术、管理创新,引入其他产业生产要素,改变原来产业要素结构,丰富产业功能,培育新品种,开发新产品,拓展新市场,改变产业链纵向、横向发展方向和延伸空间。

2.创新驱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是一种渐进式的产业演变模式。农业产业转型升级通常是指原农业产业由低竞争力水平向高竞争水平演进,原农业产业由低的生产率向高的生产率演进,原农业产业由粗放型生产模式向集约型生产模式转变。传统农业产业发展是建立在消耗资源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基础之上的,在资源和环境、土地约束增强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创新驱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主要表现为:一是通过产业技术创新,改造原有产业生产技术,提升农业产业生产力。二是通过产业管理创新,优化原有产业运营组织管理模式,提升农业生产率。三是通过产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优化产业生产要素或实现原有生产要素替代,改变原有产业生产方式,提升产业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3.创新驱动农业新兴产业培育。农业新兴产业是指在农业产业基础上培育出来具有良好市场发展前景的新农业产业的分化产业,是农业产业功能的延伸和创造。创新驱动农业新兴产业培育作用机理主要表现为:一是通过理念及管理创新,促进农业与其他产业融合,丰富农业产业功能,如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教育认知农业等,实现农业与旅游业、教育产业融合。二是通过理念创新,拓展农业的发展空间和产业功能,如农业创意产业。三是通过理念及技术创新,实现农业产业发展新价值领域发展,如农业医药、保健产业、美容产业等。四是通过科技创新、发明,培育农业领域新兴产业,如生物农药、肥料、环保产品等。五是通过科技创新,培育以农业为基础的高科技产业,如基因工程产业、生物技术产业等。

三、农业产业发展创新路径选择

1.农业产业发展人才培育创新。创新源于人的知识及经验积累,而人是知识的载体,知识与人是合二为一的,因此,创新关键是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产业高端人才聚集数量越多,产业创新供给量就会越大。农业产业发展人才培育创新:第一,要改变传统农业高等院校重视技术型人才而轻管理型人才培育的模式,其实农产业发展最稀缺的人才是企业家型的高级管理人才。第二,加强农业复合型科研人才和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培养,使农业科研成果论文“写在大地上”,并运用于大地之上,实现更多科技成果产业化、商业化,而不是仅成为礼品、样品、展品“三品”产品。第三,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培育知识化、职业化、专业化的农民人才,才能确保引进和创新的新技术得到有效运用,同时也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第四,加强农业创业人才培养,使更多青年创业人才从事农业产业,为培养农业产业企业家人才队伍及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奠定基础。

2.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创新。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创新是运用战略思维,通过调整产业发展方向、路径、产业运营模式等提升产业生率和竞争力。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创新关键是以产业品牌创建为导向,结合产业发展规律特征,整合相关产业资源,培育产业竞争优势。进行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创新:第一,促进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产业集群发展具有降低交易费、知识技术外溢、集体学习、聚集产业资源的集成效应,是创建产业品牌,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有效发展路径。第二,发展外向型农业。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促使区域农业向外部市场拓展,扩大区域农业发展空间,抢点市场制高点,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第三,运用全球化农业产业发展思维进行农业产业跨区域整合,整合境外农业资源、如土地、农业生产资源、品种等,使区域农业产业链向境外延伸。第四,以市场为导向,以提升产业价值及产品价值为目标,结合区域农业特点,发展区域特色农业。

3.农业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通过科技创新在资源、土地、环境约束压力加大的情形下,在现有投入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科技创新依然可以提升农业产业生效率。当然,科技创新也需要投入,但科技外溢性使科技投入具有较高的产出率和正的经济外部性。科技创新实际包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两个方面,即科学和技术创新。{2}但科技转化为产业生产力也需要创新,因此,农业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包括三个层次,一是知识创新,二是技术创新,三是技术转化创新。进行农业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第一,要用协同创新理念,充分整合政府、高校、研究机构、产业四方力量,围绕产业发展战略目标,共建研究平台,进行协同创新。第二,运用经济全球化的思维,整合世界农业领域研究的前沿科技及研究人才,与境外农业研究机构进行合作,构建科技研究战略联盟。第三,加强农业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提升科技成果市场化、商业化、产业化的转化率。从产业发展政策、科技创业园区、科技孵化器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环境和条件。第四,农业产业科技投入创新。结合区域农业产业发展特点,使农业产业科技投入在农业产业基础研究领域、产业运用尖端技术研究领域、区域特色农业产业运用技术研究领域的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形成梯队型的产业科技转化机制体系。

4.农业产业发展制度创新。农业产业发展制度是指与产业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产业发展、服务政策等制度。运用制度经济学的观点,通过制度可以改变资源配置流向和权益分配机制,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另外,制度体系可以降低社会经济运行和其他创新的交易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中规定创新的演进路径。{3}进行农业产业发展制度创新:第一,要充分发挥产业政策导向机制作用,改变传统产业政策“均贫富”的政策导向。实际上产业之间存在系统性关联,当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一旦形成,必然会反哺或使相关产业受益。所以,产业政策导向要集中资源优势,优先培育有市场前景和竞争优势的农业分类产业。第二,要充分发挥产业政策杠杆效应。产业政策运用要能抓住产业发展的关键点、切入点和引爆点,通过政策“引爆”效应,带动相关产业资源配置。另外,要充分发挥政策引领整合效应,整合产业发展相关力量,形成产业合力。第三,要创新农业发展基础环境制度,创新农业土地流转制度,使农业土地流转因地制宜,在农民权益得到充分保证的前提下,促进农用土地适度集中经营,提升土地生产效率。第四,创新农业产业投融资制度。促进资本流入农业产业,解决农产业发展资本短缺问题,农业产业投融资制度创新的关键是通过制度引导资本增强产业“造血”机能,使资本流向优势产业,新兴分化农业产业。以资本导入促进农业产业自身资本积累投资。别外,利用资本加大农业产业人力资本投资,提升产业劳动者职业及专业素质。

5.农业产业发展管理创新。技术和管理是产业发展的“两个轮子”,仅重视技术创新远远不够,必须同时重视管理创新。{4}农业产业发展管理创新是指通过创新产业管理理论、方法、工具、手段等提升农业产业生产效率。而且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存在农业产业管理包括产业发展管理和产业企业管理两大部分,产业管理和企业管理是相辅相成的,进行农业产业发展管理创新:第一,将供应链管理思想和方法运用于农业产业运营管理,提升农业产业运行效率,确保农业产品食安全。第二,运用价值链管理理论和方法对农业产业链进行管理,抢占农业产业价值创造的制高点,采用产业外包、产业战略生产联盟等产业运营管理方式优化农业产业链。第三,运用全产业链管理思想,以大企业、大集团为中心,构建农业产业发展生态链,提升产业协同竞争力。第四,采用产业项目管理模式,集成政府、产业自律组织、产业龙头企业、研究机构、高校、社会市场服务机构“六位一体”协同化、战略型的产业组织管理模式,培育产业核心竞争力。

注释:

{1}洪银兴.论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战略[J].经济学家,2013(1):5-11.

{2}洪银兴.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科学,2014(1):56- 64.

{3}陈建青.创新、经济增长与制度变迁的互依性[J].南开经济研究,2004(4):29-31.

{4}苏敬勤,崔焱.核心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的适配演化[J].管理科学,2010(2):28-36.

(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云南昆明 650201)

[第一作者简介:向明生(1972—),男,云南省峨山县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农业产业化,农村中小企业]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作用机理农业产业创新
以“党建”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媒体关注影响企业债务融资的研究综述与展望
甲状腺内注射奥曲肽治疗Graves病的临床效果研究
益生菌在畜禽生产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