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边笔记

2016-11-25 13:41
美文 2016年19期
关键词:汉学家当代文学豆子

我不懂外语,对汉学家文学翻译界的事也知之甚少,我谈几点我的想法。

一.需要对中国文学的整体把握和梳理。

外国作品在这几十年里大量地译成中文,使我们了解了外国的社会形态,价值观念,更了解了他们的文学成就,其小说写作的无限可能性使我们倍受启发和鼓舞。而这些年来,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也被以各种文字翻译出去,汉学家翻译家为中国作家普遍的热衷和亲近。任何作家都希望自己的作品长上翅膀飞得更远,这是中国文坛从来没有过的热闹和大好之事。在盼望着更多的中国作家和作品被翻译、被介绍的同时,我偶尔会冒出这样的念头:选择翻译的标准是什么?哪些作品应该被翻译,哪些作品应该及时被翻译,哪些作品应该重点的花大力气被翻译?对当代中国文学当然各人有各人的欣赏角度和兴趣爱好,但无论自己的欣赏角度和兴趣爱好如何,有一点最基本的工作,就是对当代中国文学有个整体的把握和梳理。这如同一颗豆子,单独拿着看是一种认识,把这颗豆子放在一盘子豆子中,对这颗豆子的形状、颜色和饱满度或许就是另一种认识。这样,就能在有限的资源和精力下,把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优秀和比较优秀的作品翻译介绍出去。

二.外国读者对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兴趣在哪儿?

中国是政治性强的国家,它的社会制度和主体的价值观与西方不同,这是西方世界长期对中国的看法。而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之后,社会又经历着大的转型,他的矛盾重重,问题众多,这也是中国的现实。马克思说过,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而又有伟人说过,文学是一个民族的秘史。当中国作家几十年来努力的还原和重塑着中国当代的历史真相,外国读者也在好奇地从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中要了解,这也是自然的。但我要说的是,在翻译中国当代作品时,选择者的目光既要看到作品中的政治、体制、意识形态、价值体系,更要看到在这种作品中的文学价值。诚然我们的文学价值还不怎么高,但它毕竟有它的色彩和声音,有它所提供的另一份经验。

(未完待续)

贾平凹

猜你喜欢
汉学家当代文学豆子
广东当代文学评论家
FOUND IN TRANSLATION
著名汉学家史景迁逝世,享年85岁
夹豆子
美国汉学家巴托尔德·劳费尔的首次中国考察
从史料“再出发”的当代文学研究
海外汉学家影廊
我和小豆子
当代文学授课经验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