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毛化社会思潮的成因探析

2016-11-27 07:30王周万
新东方 2016年6期
关键词:思潮

梁 科 王周万

非毛化社会思潮的成因探析

梁 科 王周万

所谓非毛化,就是矮化、丑化和妖魔化毛泽东,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功绩和历史地位。近年来,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不断崛起,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这种思潮愈演愈烈。笔者主要探讨非毛化思潮日益愈演愈烈三个成因:一是日益崛起的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是非毛化社会思潮的国际背景,二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道路之争是非毛化的国内因素,“文革”受害者控诉是非毛化运动的另一成因。

非毛化;社会思潮

如何评价毛泽东,这不仅仅是个学术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毛泽东的一生,就是半部中共党史。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非毛化的浪潮日益愈演愈烈,背后的成因令人深思。

一、日益崛起的中国与世界是非毛化的国际背景

目前在海外的学术界,非毛化的趋势愈演愈烈。这一情况的出现,主要是日益崛起的中国引发了世界的不安,西方出于意识形态的原因,千方百计地阻止中国地崛起。今天中国的崛起,让西方芒刺在背,长期习惯了“西方中心论”,享受着优越感的西方世界,面对中国的崛起与强大,一时间心里不能平衡。非毛化通过妖魔化毛泽东,使西方在心里得到了某种发泄。非毛化思潮否定毛泽东的目的,并不仅仅是针对毛泽东个人、针对历史,更多是以此为藉口,达到否定当代中国现实的目的[1]。非毛化思潮的发展,必然对我国政治认同和意识形态安全产生诸多消极作用。冷战结束后,冷战思维并未散去,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始终对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心存芥蒂。如何应对中国的崛起?非毛化是西方世界很好的一把刀子,西方传媒集团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新一代的年轻人对历史不了解,年轻人普遍比较反叛的个性,大肆进行历史虚无主义的宣传,否定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进而否定共产党领导革命的合理性。西方的反华势力非常清楚,当年苏联解体就是从否定斯大林开始的。因此,他们对于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柱毛泽东同志的污蔑,始终是绞尽脑汁的。这些恶意的研究者很多,从90年代李志绥的《毛泽东保健医生的回忆录》到张戎的《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西方世界反毛的著作已经从私生活的人身攻击上升到披着学术研究外衣的所谓公正客观的学术著作。《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中这样叙述毛泽东:“你们一定要搞,我也没办法,但死了人不能杀我的头”。在张戎的书中,毛泽东被描绘成一个比希特勒还邪恶的冷血动物,似乎在大跃进一开始都蓄意不惜一切生命的代价。这样的叙述,和真实的历史当然相去甚远。另外,非毛化运动还有一个新的动向,就是从外围突进,如高文谦的《晚年周恩来》,一箭双雕,既反毛,又非周,目的是一个逻辑:中国共产党是“洪洞县里无好人”。其反华反共的目的路人皆知。

张戎的书,出版之后在一般民众和政界高官那边一路受到追捧,被认为是研究毛泽东必读之书。但是这本书情绪化的表达、不严谨的学术态度却遭到了西方严肃的中国史研究学者的严厉批评。香港大风出版社出版了由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地知名中国史研究专家的批评文章合集《传记还是杜撰———评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从标题上可以看出,专家对张戎这本书的批评是非常严厉的,认为它不是一部严谨的研究传记,而是为了满足作者情绪宣泄的“杜撰”。张戎的书在一般公众和政界高官那边广受好评,为何在学者中却受到严厉批判呢?这就折射出这本书的奥秘之处,它充分迎合西方民众和政界妖魔化毛泽东的心理需求,以平衡对中国崛起的压力。这种情绪化的思潮与真正的学术研究探索真相的目的是相去甚远的。所以,这本书在一般公众与学者之间收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也就不难理解了。

二、中国发展道路的左右之争是非毛化的国内因素

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环境污染、贫富分化、腐败严重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思想界产生了严重的分歧,这就是关于中国道路的左右之争。改革进入深水区之后,原来的共识已不复存在,极左派认为,改革开放是失败的,重回毛泽东时代才是解决问题的法宝。右派认为,普世价值、三权分立的政治模式、市场经济自由主义的西方道路才是解决目前改革困境的必由之路。在这种思想论战中,各派对毛泽东的态度就是一个风向标,甚至成为一个区分彼此的标识。如左派大体是拥护毛泽东的。但是左派里极左派是毛原教旨主义者,认为改革开放是走了修正主义道路,不能对“文革”说一个不字是极左派的特征。中左派基本是拥护改革开放的,否定“文革”的,但是也认同毛泽东关于社会公平的价值取向、反精英主义的平民立场等。右派一般是反毛的。毛泽东主张的管制型计划经济还有平民立场,与右派主张的西方式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还有精英主义是死对头。在这种发展道路的思想论战中,“拥毛”与“反毛”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高地,双方为此展开了一场惨烈的攻防战。

对毛泽东建国以前的历史评价,除延安整风和江西苏区肃反之外,左右分歧并不是很严重。严重分歧是对1949到1978年的毛泽东时代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评价,因为它直接承接改革开放,和当今中国有千丝万缕的利益纠葛。因此,如何评价毛泽东发动的“文革”,就成为左右派攻防的重点。“文革”时期也是妖魔化毛泽东的重灾区。近年来,非毛化的作品大都集中关注这一历史时期。如高文谦的《晚年周恩来》、单少杰的《毛泽东执政春秋》、辛子陵的《红太阳的陨落》、唐德刚的《毛泽东专政始末》、王若水的《新发现的毛泽东》。为了论证改革开放的合理性和伟大成绩,右派描述“文革”时期的中国是一个没有自由、没有法治、物质短缺的黑暗岁月,把毛泽东发动“文革”的动机解读为权力斗争、为了整人的阴谋。关于毛泽东发动“文革”的动机,是建设他心目中最纯洁、最美好的社会主义(“五七指示”里描述的)那样,还是像右派描述的为了整倒刘少奇那样,学术讨论可以见仁见智。但是在当前的历史时期,涉及到的毛泽东问题,和现实利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关系到一些人的切身利益。对于一些既得利益者来说,毛泽东的评价显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历史认知问题,而是关系到现实利益和未来利益格局分化中的命运。历史与现实的纠葛,特别是中国发展道路选择涉及到利益格局走向,当前的毛泽东评价显然不可能是平心静气、冷静客观的。右派为了影响中国这艘大船的航向,必然会祭起非毛化的大旗,用有色眼镜去考察毛时代,用今天的标准去衡量那段1949年到1978年的历史时期,必然得出他们想要的结论。

毛泽东本人的性情,无疑也是一个非毛化愈演愈烈的因素。他从来不是一个像周恩来一样被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都能接受的角色。毛泽东是一个铁面无私、爱憎分明、立场鲜明的人。激进与保守,他代表激进。左派和右派,他是坚定的左派。精英与群众、强者与弱者、大人物与小人物,他选择群众、弱者、小人物。公平与效率,他宁愿牺牲效率也要追求公平。维护官僚体制与解放人民群众之间,出于对官僚主义天然的厌恶,他毫不犹豫选择解放群众,即使这样会导致一定程度的天下大乱。战争与和平、革命与改革、斗争与妥协,毛泽东偏爱战争与革命、斗争。这些特质,必然会导致他所反对的对立面对他的攻击。而且可以想象,这种攻击,绝不是轻描淡写的,而是泾渭分明的。

三、“文革”受害者的控诉

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许多人的利益受到了损害。“文革”时期,这些人是敢怒不敢言。到了改革开放时期,思想多元化、言论自由的时候,这些人就集中控诉自己在“文革”时期的遭遇。作为“文革”的发动者,这场控诉首当其冲是毛泽东。《炎黄春秋》有一篇文章《非毛化的起源:四千老干部历数毛泽东的罪行》。文章指出,1981年的历史决议,把毛泽东拉下神坛,这份决议虽然没有完全否定毛泽东,但却被外界视为此后中国官方与民间“非议”毛泽东的起源。在四千人这次会议上,许多“文革”中受迫害的老干部纷纷发言,其中李维汉的发言列举了毛泽东的片面性错误的十大方面:1.熟悉新民主主义,不熟悉科学社会主义;2.熟悉农民和地主,不熟悉产业工人和资本家;3.熟悉农业,不熟悉工业;4.不懂政治经济学,很晚才读经济学教科书,才研究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经济问题》;5.不研究经济规律,主要是从政治看经济问题;6.对知识分子按世界观划阶级,主张“外行领导内行”,批“臭老九”;7.搞农民平均主义,1958年搞“大跃进”是小资产阶级狂热性;8.在需要“外为中用”时,大批国际修正主义,把“自力更生”变成“闭关自守”;9.1964年提出四个现代化,1966年又开始搞四个大破坏;10.钻进线装书,搞他的“古为今用”。这都是不客观的不全面的评价。

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首先是整“党内走资本主义的当权派”。“文革”中大部分老干部都受到冲击,他们中大部分对毛泽东是有怨气的,能像黄克诚一样,挨整还替毛泽东说话的高干,毕竟是少数。有一些人走上了终生反毛的道路,比如曾经当过毛泽东秘书的李锐。除了老干部阶层,“文革”中的上山下乡运动,让许多青年人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知青中真正感到“青春无悔”的还是少数。因此知青群体是官僚之外控诉毛的另一支主力军。如海外影响力很大的《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的一书作者张戎,父亲是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本人是下乡知青。张戎家族两代人受到“文革”的影响,因此她的这本书被誉为“黑毛”著作的集大成者,收集一切有损于毛泽东的材料,书中毛泽东没有一点值得肯定的地方。这种歇斯底里的情绪,可以从她本人的家族历史找到答案。

“文革”受害者另一个群体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在“文革”中的受难不亚于老干部,因此知识分子的控诉也是很激烈的。知识分子由于拥有话语权和较高的文化水平。因此他们批判毛泽东带有理论色彩。如王若水的《新发现的毛泽东》。王若水在书中大谈毛泽东如何不懂哲学导致犯了一系列的错误。知识分子之外,还有一大利益受损群体就是毛泽东时代阶级路线的受害者,也就是“黑五类”。这些人不但在“文革”期间,在“文革”之前就是受到歧视的。这方面的代表作如芦笛的《毛泽东用兵真如神?》,这篇连载文章在网络上引起广泛关注,因为芦笛的非毛的领域比较特殊,一般的非毛化作品都集中在“文革”、大饥荒等领域,芦笛质疑的是毛泽东的军事能力。一般右派黑毛,对毛泽东的军事能力提出反对的意见还不多。关于芦笛的个人经历,他有一本回忆录《黑崽子回忆录》,详述了他在毛泽东时代种种悲惨的遭遇。从题目中就可以看出,芦笛为什么反毛了。

老干部、知青、知识分子、“黑五类”构成了控诉毛的主力军,很多非毛化的主要代表人物,无不是在毛泽东时代的利益受损者。这些控诉者在非毛化中找到了当年苦难的一种心理补偿。随着历史的进程,“文革”受难者淡出历史,对毛泽东的评价更多会成为思想认识问题,而不是像今天这样夹杂着个人悲欢离合的因素。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悲剧运动,为什么大部分受害者最后都把矛盾指向毛泽东呢?一方面毛泽东是“文革”发动者,是“文革”的起源。另一方面跟中国人的国民性有关。毛泽东固然是“文革”的发动者,其实毛泽东不可能为“文革”所有问题负责。“文革”中人与人互相伤害、参与者非理性的狂热,很多方面需要全民反思。但是中国人反思“文革”的时候,通常有两种倾向,一种是简单归因,如古华的《芙蓉镇》,“文革”是坏人整了好人,最后坏人得到了惩罚,恶有恶报,好人最终胜利。把“文革”简单归因成好人与坏人的斗争,大部分参与者都是无辜的,问题都是出在坏人身上。这种归因满足了大部分“文革”参与者的心理需求,因为这样他们不需要忏悔,不需要反省“文革”中自己的种种行为。另一种归因模式叫外向归因,就是把“文革”的罪恶都归结为外部因素,如一个人———毛泽东身上,而很少是挖掘自己人性深处的丑恶部分,中国大部分的“文革”参与者很少自我反省。自己不忏悔,却把脏水都泼到毛泽东身上。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的非毛化思潮愈演愈烈,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因素:崛起的中国与世界的国际背景、中国发展道路左右之争和“文革”受难者的心理追偿。正确认识非毛化社会思潮背后的原因,对中国加强意识形态的安全建设,以更高的文明视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具有重要的意义。

[1]杨军.透视非毛化思潮[J].思想理论教育,2013(21).

[2]王向清.袁腾飞(非毛化)言论的逻辑错误分析[J].邵阳学院学报,2013(10).

[作者单位:梁科,中共海南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省社会主义学院;王周万,中共保亭县委党校)]

A841

A

1004-700X(2016)06-0011-04

猜你喜欢
思潮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艺术教育?
——《国际艺术教育思潮》评介
试论上世纪我国的音乐思潮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影响
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复兴”思潮的形成
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探析
略论西方的五四运动史研究
当今哪两股思潮特别值得警惕
2014中外十大思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