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新闻也要讲“颜值”

2016-11-28 06:35李洪江
新闻前哨 2016年2期
关键词:鄂州时政颜值

◎李洪江



时政新闻也要讲“颜值”

◎李洪江

“颜值”,流行指数颇高的网络词,说的是人物颜容英俊或靓丽的数值。人有颜值,一篇新闻稿件同样也有。当年,毛泽东主席就给文章的颜值立了个评判标准。他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说,“语言无味,像个瘪三。”说的就是颜值颇低的“党八股”,这用在有些时政新闻报道上同样形象。

当下是新媒体的大发展时代,不少报人在惊呼冲击传统纸媒的“狼”来了,掰着指头算,有多少人在看报纸,又有多少人在看手机。惊呼之余,大家想过这个问题没有?有多少读者是我们亲手将颜值不高的新闻累人眼球,而被其拒之门外的?

“谁写谁看,写谁谁看”的尴尬,在业内并不少见。怪读者没眼光没水平吗?不见得,看看我们的时政类新闻报道,不外乎这样的新闻“八股”,什么时间,什么会议在什么地方举行,什么领导参加,作了什么重要讲话,肯定前段时间工作,对以后的工作进行强调、指出、要求、部署、动员。

正是因为产生了这类“八股”新闻,有些领导秘书、部门宣传科长揶揄地说,新闻太好写了,一个模式只往内套,请记者来写只是为了撑个门面。如此,千人一面,千文一调,有读者愿意看才怪。阅读,也是悦读,一篇既读不出自己所需求的信息,又感受不到文字带来的魅力,读者敬而远之是在情理之中的事。

时政新闻报道,是党报新闻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职责。尽管党报不是供人休闲的,但也不应是面孔呆板、味同嚼蜡的材料信息。

一、“颜值”不高的原因

1.工作机制使然。

新闻工作是党的事业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党性原则是不言而喻的。在党报的新闻采编工作中,涉及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的活动报道,特别是涉及全局的重大活动,往往有审稿的要求。审稿人员多为秘书长,他们多从自身工作角度来判断,而不是从新闻角度出发,符合他们视角的稿件往往审得顺、通过得快,而有些按新闻规律写就的则往往被要求重写。如此一来,记者为了工作方便,逐渐放弃了对新闻规律的遵守,而去适合秘书长的视角来写稿。最终,一篇新闻稿失去了个性,成了一条领导活动的工作简报,渐渐地导致新闻稿件最后形成了模式化。笔者在工作中,更是遇到这样的怪事,有的时政活动,如果领导没有按惯例作指示、提要求,有人便着急地请领导提提要求,不然,记者该怎么写稿,怎么报道。

2.采编角度使然。

时政类新闻,任何一个新闻机构都不会放过这个新闻金矿,特别是地方民生政策、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等等都是社会的关注点。由于工作机制使然,或为避免出错,或因为本身功力不深、理解不够,采写记者往往按传统套路写稿以图省事,编辑人员则按条条框框去套。结果是,语言概念化、结构公式化,说了一堆正确的废话。

3.宣传思维使然。

长期以来,党报记者的思维部门化,似乎成了一个趋势。之所以出现这种趋势,是因为不少人将新闻与宣传两个概念混为一团,而新闻单位在这个大的环境也没有坚守自己的新闻阵地,自觉不自觉地成为了职能部门的宣传代言人,其工作、思维也被机关化。范长江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为《记者工作随想》,其中写道,“一张报纸,一个记者,其基础在群众,前途在群众……现在记者的生活是机关化的,不利于记者深入群众,和群众脱离久了,就很危险。”这是范长江在54年前写的一段话,放在今天,仍值得深思。

二、如何增加新闻“颜值”

1.做准、做活。

领导活动,有的是涉及全局的重要调研活动,此类报道应当严谨准确。对非全局性工作的领导调研、检查类活动,刚可考虑做活做实。比如10多年前,笔者参加一次由鄂州市委主要领导对鄂州洋澜湖一次踏勘活动的采访。如果按照新闻“八股”来写,只要写清楚市委主要领导到了哪些地方,提了哪些要求,作了哪些指示,便可交差了结。笔者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会突然踏勘洋澜湖?要知道,此湖是鄂州的城中湖,其环境、水质是市民非常关注。在跟随采访的过程中,笔者听到最多的一个词便是破堤还湖。于是,在采访的过程中,笔者紧紧围绕这个主题,注意市委领导的观点与要求、相关部门的工作思路、沿湖老百姓的想法,全方位搜集信息。最终的稿件也算是在本地弄了一个“石破惊天”的消息——《洋澜湖将破堤还湖,水面将倍增》。如此,不仅准确传递了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创新之举,而且回应了市民关切,也间接告诉了相关部门及地方政府的工作目标。

2.吃透、有用。

党委、政府关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和重要政策,基本上都是通过一些全局性会议向社会公布的,这些会议本身传递的信息就具有很强的新闻性和很高的关注度。对记者来说,在处理重要会议上领导的长篇讲话时,对涉及改革发展和民生方面政策的内容应多摘录采用,对其他官话、套话则应予以简化、淡化。同时,要注意凸显重要会议活动的新闻性。对一般的工作性会议,可以遵循新闻规律,挖掘为读者所关注的新闻信息加以报道。比如,笔者在省报学习期间参加过一次黄冈市有关消灭冬闲田的地方会议,会议举办方给了一套相关材料。那些材料要么唱的是“四季歌”,年年如此;要么是“大合唱”,走到哪里都一样。站在市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寻找有个性、符合市场法则的做法。终于,在那一堆纸中找到了一句话“濯港季节性流转冬闲田”,“沙”里找到了一个亮点。就这句话,再经现场采访,一篇《人闲田不闲,每年转一季。濯港镇妙招盘活冬闲田》稿件见报。此稿以很实用、及时的信息,配合了省市消灭冬闲田的会议精神。

3.跳出、激活。

参加时政活动采访,活动举办方少不了会给记者一些会议资料,有的还要准备一篇新闻通稿。对此,不少人的处理方式是拿到了这些,就感受万事大吉。其实不然,一来会议材料不是新闻,新闻藏在材料中,有的仅是一句话,有的仅为一个词;而新闻通稿,多半是会议举办方站在自己的角度来准备的。这时,就需要记者从会议材料挖料,将程式化的公文语言变成老百姓的语言。或将一句话变成好新闻。2013年12月,笔者参加鄂州市物流工作会时,会议主办方准备了有关鄂州物流发展方面的材料,里面罗列了不少工作举措,就是看不出物流对当地村民百姓带来了怎样的便利。就笔者感到会议枯燥无味时,有位与会者的一句话引起了笔者的注意,鄂州蔬菜物流车是冷链车,送到北京的草莓都是新鲜的。于是,笔者当场就跟物流局的相关负责人联系,马上实地采访,北京离鄂州上千公里,鄂州新鲜的草莓是怎么进入北京早市的。一篇主标题《农民搭物流快车抢“摊”外地早市》、副标题《一骑红尘顾客笑无人知是草莓来》很快见报,此稿获评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二等奖。假如,笔者顺着物流局的工作思维来采访报道这个会议,恐怕也会与此好新闻打了个“酱油”。为了完成此次采访任务,可能也会应付出一堆没有什么“颜值”的文字。

读者对许多时政报道的抱怨,不光是因为长,更是因为假和空,打官腔,程式化,套路化。“有料”的新闻、信息量丰富的报道,没有人会嫌长。一个最好的例子,便是20多年前邓小平南巡后那篇著名的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万余字,谁会觉得枯燥?因为,他不“八股”。

(鄂州日报社)

猜你喜欢
鄂州时政颜值
老年岁月乐无涯—湖北省鄂州老年大学校歌
武汉至阳新高速公路鄂州段项目获批
谁说C-HR只有高颜值?
颜值何过之有
除了颜值 你还会发现的我有趣
建政、救亡与启蒙:再论鄂州约法之人权条款
时政
时政
时政
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