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的磁共振及CT影像表现分析

2016-11-29 01:51石彦斌僧松娟赵化领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19期
关键词:苍白球肝性基底节

石彦斌 僧松娟 郭 淼 赵化领

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 郑州 450000



肝性脑病的磁共振及CT影像表现分析

石彦斌 僧松娟 郭 淼 赵化领

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 郑州 450000

目的 评价磁共振及CT影像在肝性脑病(H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36例临床诊断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诊断肝炎肝硬化均为发现乙肝患者病史7 a以上,其中伴HE 36例(HE组),随机选取门诊体检30例健康成人(正常组)作对照。2组均行颅脑磁共振扫描及CT扫描。结果 肝硬化组行磁共振扫描32例出现T1序列扫描示双侧苍白球区对称性高信号,T2WI、FLAIR及DWI(b=800)各序列均未见明显异常信号,4例双侧苍白球区T1影像为正常表现,其中20例出现轻度脑萎缩征象,对照组30例扫描示苍白球区均未见明显短T1信号,17例两侧基底节区可见多发V-R间隙,CT扫描肝硬化组及体检组结果差别不大,苍白球区均未见异常高密度。结论 伴肝硬化患者行常规磁共振颅脑扫描时,两侧苍白球区见明显短T1信号,伴脑沟增宽,其他序列未见明显异常信号,要考虑肝性脑病。肝性脑病CT颅脑扫描意义不大,但可进行鉴别诊断。

肝性脑病;磁共振;CT成像;短T1信号

肝性昏迷(hepatic coma)又称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 halopathy,HE),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迄今未完全明了。临床中急性肝功能衰竭及慢性肝病导致的肝性脑病患者的脑部常无明显解剖异常,早期诊断肝性脑病缺乏直接依据,本文通过分析肝性脑病患者在MRI和CT的各种影像表现,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

1 材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乙型肝炎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36例(HE组),年龄35~52岁,临床诊断肝炎肝硬化均发现乙肝患者病史7 a以上,其中临床诊断肝性脑病,随机选取门诊体检 30例健康成人(正常组)作对照。

1.2 检查方法 对2组均常规行颅脑磁共振扫描及CT扫描,磁共振扫描采用西门子1.5T Aero机器,行常规序列,T1-se-sag,T2-tse-tra,T2-Flair-tra,DWI(b=800)及T1增强扫描,造影剂为GD-DTPA,注射剂量为0.2 mL/kg。CT扫描采用飞利浦16排CT,层厚、间距为5 mm。

1.3 分析方法 分析双侧苍白球出现短T1信号在临床诊断肝性脑病的几率,其他序列均无异常信号,并结合CT排除双侧苍白球钙化及其他病变。同时和正常组进行对比。

2 结果

磁共振扫描T1序列出现双侧苍白球对称性高信号28例(表1),同时伴脑沟稍增宽17例,发现两侧基底节区及脑桥上V-R间隙20例,出现腔隙性梗死12例,所有病例脑实质内均出现不同程度、不同部位脑白质脱髓鞘改变;门诊体检随机选择的病例中,未发现磁共振扫描T1序列出现双侧苍白球对称性高信号,出现脑沟稍增宽8例,明显增宽12例,发现两侧基底节区及脑桥上V-R间隙18例,发现腔隙性梗死13例,脑实质内不同程度、不同部位出现脑白质脱髓鞘改变22例。静脉注射GD-DTPA后扫描颅脑,均进行冠状位、轴状位及矢状位扫描,36例肝硬化患者中未发现双侧苍白球区强化信号,其中6例发现部分脱髓鞘改变出现环形强化,3例软化灶出现环形强化。门诊体检的30例患者中增强扫描后示,未发现双侧苍白球区强化信号,8例脱髓鞘改变出现环形强化,1例软化灶出现环形强化。CT扫描肝硬化组发现两侧基底节区对称性稍高信号1例,该患者磁共振扫描未见短T1高信号,剩余35例CT扫描均未见明显异常。门诊体检组CT扫描均未见明显异常密度。

表1 MRI和CT苍白球异常信号 (n)

3 讨论

获得性肝性脑病是慢性肝病引起的一种不可逆的锥体外系综合征,常见于慢性活动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病人[1]。一般认为,产生肝性脑病的病理生理基础是肝细胞功能衰竭和门腔静脉之间有手术造成或自然形成的侧支分流。主要是来自肠道的许多毒性代谢产物,经侧支循环进入体循环,透过血脑屏障而至脑部,引起大脑功能紊乱[2]。肝性脑病的发生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急性肝性脑病常出现脑水肿[3]。一旦出现肝性脑病,病死率很高,早期诊断和治疗就具有很大价值。

慢性肝病所致肝硬化患者应常规进行颅脑磁共振平扫,如出现T1序列出现双侧苍白球对称性高信号的病例,并伴脑萎缩及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的就提示肝性脑病的存在,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可以确诊。但T1序列出现双侧苍白球对称性高信号的病例,要与常见的基底节钙化进行鉴别,双侧基底节钙化以苍白球多见,也可见于尾状核、被壳等,虽较明显的钙化在磁共振中表现为长T1短T2信号,随着磁共振场强的提高,部分钙化可以表现为短T1信号。应该结合CT扫描,CT提示双侧苍白球为正常信号提示肝性脑病的存在。如CT提示双侧苍白球为高密度要与家族性钙化、甲状腺功能低下、假性及假假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等常见基底节区钙化进行鉴别[4];如出现短T1信号,对于家族性钙化、甲状腺功能低下、假性及假假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结合家族病史,可以明确诊断。部分脑白质病也可以累及基底节,疾病晚期也可出现基底节区钙化,如播散性坏死性脑病、克-赛综合征等,磁共振出现短T1信号时,其他序列均未见明显异常信号,结合CT扫描,如可见基底节区高密度病变,要排除肝性脑病,考虑播散性坏死性脑病、克-赛综合征等。

磁共振影像表现提示双侧苍白球短T1信号的前提下,结合临床积极治疗肝病,应避免一切诱发肝性脑病的因素。

[1] 鱼博浪.中枢神经系统CT和MR鉴别诊断[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508.

[2] 王宇明.肝性脑病的定义、命名和诊断[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12(5):305.

[3] 张静,周新民.肝性脑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4,22(2):86.

[4] 沈天真,陈星荣,吴恩惠.神经影像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348-349.

(收稿2015-08-26)

R747.9

B

1673-5110(2016)19-0127-02

猜你喜欢
苍白球肝性基底节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细菌感染诱发肝性脑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
苍白球大麻素对大鼠运动行为的调控及受体机制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显性肝性脑病的发生和死亡密切相关
输注人血白蛋白可以降低肝硬化患者显性肝性脑病发生率并提高其缓解率
早期气管切开对特重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运动功能障碍及并发症的影响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头颅MRI对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价值
脑深部电刺激术的疗效分析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