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节

  • 基底节区大量扩大血管周围间隙病人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及危险因素分析
    大的病理状态,基底节区为EPVS发生的主要部位。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证实,基底节区EPVS与神经退行性改变,包括神经功能损害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息息相关,且与脑梗死、脑出血的发生有密切联系[1-2]。既往多项研究表明,神经退行性改变发病机制之一为炎症级联反应对神经细胞的损伤,基底节区EPVS发生的可能与血源性细胞被动进入脑的渠道,引起或者加重炎症反应有关[3-5]。但目前基底节区大量EPVS病人血清炎性因子指标变化报道极少,相关机制尚未得到证实,探究基底节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9期2023-06-08

  • 基底神经节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底神经节(简称基底节)损伤相关的运动缺陷对运动控制的影响[2-3],而近期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基底节血管病变的损害不仅涉及躯体的生理功能,还可继发认知功能障碍[4-5],这为基底节在认知功能中的作用研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本文对基底节与VCI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VCI提供参考。1 基底节结构与认知功能的关系基底节位于间脑,由5个皮质下核团组成:尾状核、壳核、苍白球、黑质和丘脑底核。其中尾状核、壳核和丘脑底核是基底节的输入结构,而输出结

    广西医学 2022年13期2023-01-04

  • 基底节出血并发血肿腔内急性脑脓肿1例
    颅CT 示左侧基底节出血(图1A)。给予止血、护脑、脱水、控制血压等对症治疗。入院第2天,复查头颅CT示左侧基底节出血较前未见明显增加。入院第4天,突发寒战、高热,体温高达39 ℃,血培养示金黄色葡萄球菌,静脉滴注万古霉素(1 g/次,2 次/d),仍有寒战、高热。入院第5 天,复查头颅CT 示左侧基底节血肿较前吸收。入院第7天,意识障碍较前加深,呈昏睡状,持续高热,体温高达39 ℃,右侧肢体偏瘫(肌力0级),颈强2横指。立即复查头颅CT示基底节出血较前吸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6期2022-08-03

  • 基底节区扩大血管周围间隙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EPVS常见于基底节区,有研究表明,基底节区EPVS 与脑小血管疾病关系密切,而脑血管疾病与炎症密切相关[3-5]。基底节区恰好是腔隙性脑梗死、软化灶等病变的好发部位,这从侧面提示基底节区大量EPVS 可能与炎症存在联系。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常用血清炎症因子,可反映机体炎症情况。

    中国医药导报 2022年17期2022-07-21

  • 超声诊断新生儿基底节区脑梗死1例
    回声略增强,左基底节区见片状均匀较强回声,呈“楔形”分布,边界清,内见散在点灶状极强回声(图1A)。超声提示:左豆纹动脉供血区缺氧缺血性改变(基底节区梗死?);左基底节区域点灶状出血。颅脑MRI:弥散加权成像见左基底节区斑片状高信号,ADC值减低;左基底节区见片状T1WI低信号、T2WI混杂信号,周围见环状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序列见其中央呈低信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2年3期2022-03-18

  • 两例外伤后致脑基底节区出血案例的讨论及归纳
    的:探讨外伤后基底节区出血损伤与疾病鉴别。方法:分析本所两例外伤后基底节区出血的案例。结果:一例基底节区出血与外伤系直接因果关系,一例基底节区出血与外伤系间接因果关系。结论:归纳出不同情况下外伤后基底节区出血损伤与疾病的因果关系。关键词:外伤性基底节区出血;伤病因果关系【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01--01外伤性基底节区出血(traumatic basal gangli hemorrhage,T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1期2022-01-10

  • 3.0T磁共振成像-磁敏感加权成像评估不同分期帕金森病患者基底节区体积的价值
    复杂,与脑黑质基底节区功能及结构异常有关,可引起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步态异常等多种症状,病情进展后可出现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加重家庭负担[1]。研究[2]指出, PD患者发病及病情进展期间的基底节区体积、功能或结构会发生改变。磁共振成像(MRI)可显示PD患者脑部结构,有助于评估脑部病变程度[3]。黑质基底节区体积较小,且边界不易划分,常规MRI检查难度较大。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可利用组织间固有的磁敏感差异,增强组织间对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1年11期2021-07-09

  • 基底节钙化影像学检查及流行病学分析
    陈海挺 陈请水基底节钙化是指组成基底节的主要结构如尾状核、壳核、苍白球的钙化,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童年与青年时期,但神经精神障碍与运动功能障碍症状的出现通常在40 ~50 岁,部分患者无症状表现[1]。目前临床上在对基底节钙化进行诊断时,CT 属于主要检查方式,随着临床CT 与MRI 检查技术的不断成熟与优化,基底节钙化检出率明显提高[2]。基底节钙化在老年人群中十分常见,同时和年龄表现出正相关,表明钙化的发生为动态过程,但并无法确定钙化发生的具体时间。根据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21期2020-11-27

  • 内镜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观察
    討内镜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 方法 选择2018年7~12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0例患者采用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为内镜组,30例患者采用小骨窗手术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残余血量、血肿清除率、再出血率、术前及术后24 h GCS评分,术后6个月GOS预后评价。 结果 (1)内镜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残余血肿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10期2020-06-08

  •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成像对基底节区急性脑梗死M1 段血管斑块特征分析的应用研究
    血管成像序列对基底节区急性脑梗死患者大脑中动脉M1 段斑块的具体分布、相对信号强度及强化模式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连续收集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2018 年11 月至2019 年6 月62 例经DWI 诊断为急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的患者,分为基底节组和非基底节组。基底节组共36 例,男性16 例,女性20 例,平均年龄(58±9)岁;非基底节组中26 例,男性14 例,女性12 例,平均年龄(57±8)岁。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情况进行比较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29期2020-04-27

  • CT引导下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自发性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自发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6年4月至2018年9月进行治疗的基底节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内科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CT引导下微创血肿清除术。观察两组血肿体积变化情况、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2 W、4 W血肿体积均小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关

    右江医学 2019年5期2019-07-01

  • 参考答案
    s2.3 右侧基底节区各代谢物比值鉴别HIE组与对照组的ROC曲线分析 结果表明:右侧基底节区NAA/Cho与NAA/Cr分别为0.57、1.07时,鉴别HIE组与对照组的灵敏度分别为63.2%、89.5%,特异度分别为81.5%、55.6%,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分别为0.72、0.71(P=0.01)。当右侧基底节区Lac/Cr为0.09时,鉴别HIE患儿与对照组的灵敏度为89.5%、特异度为88.9%,AUC为0.8

    疯狂英语·新策略 2019年5期2019-03-26

  • 有创颅内压监测在大量基底节区脑出血中的临床意义
    内压监测在大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大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行孙树杰定向置管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成组设计方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颅内压监测组(监测组),各42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监护,监测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有创颅内压监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监测组治疗3个月后的总有效率为6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颅内压;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年2期2019-03-20

  • 外伤后基底节区出血合并局限性胶质增生法医学鉴定1例
    头部CT示右侧基底节区出血伴局限性胶质增生。 行对症支持治疗。 诊断:脑出血(定性:出血性,定位:右侧基底节区);糖尿病。 出院情况:患者仍有左侧肢体无力,活动障碍,左上肢近端肌力4 级,远端肌力1级;站立行走稍有不稳,一般情况尚可,左下肢肌力4+级,左侧肢体肌张力增高,左侧Hoffman 征(+),左侧Rossolimo 征(+)。1.2 法医学鉴定2013 年8 月1 日法医学检查:伸舌居中,露齿嘴角右偏;左侧上、下肢肌力Ⅳ级,左侧肌体张力高,左侧Ho

    中国司法鉴定 2019年1期2019-02-16

  • 软通道血肿腔置管引流联合侧脑室颅内压监测治疗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颅内压监测治疗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1日~2018年12月21日河源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的80例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数分组模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软通道血肿腔置管引流联合侧脑室颅内压监测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软通道血肿腔置管引流治疗。随后比较两组置管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术后1 d血肿排空率、术后3 d血肿排空率、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31期2019-01-08

  • 微创穿刺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疗效分析
    的:分析探讨在基底节区脑出血中微创穿刺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48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24例,患者接受微创穿刺术治疗。对照组24例,患者接受保守治疗。对比两组的再出血发生率、治疗两个月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实验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再出血发生率为4.17%,低于保守组,治疗后两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88.75±2.34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1.31±1.25分),均较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7期2018-10-22

  • CT定位下微创穿刺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短期疗效观察
    是发生在患者的基底节区部位,而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具有比较高的致残和病死几率,需要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开展及时以及有效的临床治疗[1]。本文实验资料是2015年6月~2017年9月本院所诊治并实行分析的8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分析和观察将CT定位下微创穿刺治疗应用于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中的短期疗效。1 资料与方法1.1 基本资料 本文实验研究的资料是2015年6月~2017年9月本院所诊治并实行分析的8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按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年15期2018-10-21

  • MRI与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诊断中的临床结果比较
    小病灶检出率、基底节等方面的价值。结果 梗死病灶个数检查方面,MRI、CT检查价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 多发性脑梗死;老年患者;基底节;MRI;CT[中图分类号] R4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8)04(c)-0186-03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ect of MRI and CT in Diagnosis of Senile Patients with Multiple Cer

    中外医疗 2018年12期2018-09-03

  • 基底节区脑出血应用微创引流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出血疾病之一,基底节区脑出血疾病症状主要呈现出壳核以及丘脑颅内出血的现象,因为发病较为突然并且病情进展较为快速,所以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1]。本次研究将确定最佳方法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加以治疗,以此说明微创引流术的临床应用可行性。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5年07月~2017年11月收治的13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65例):男42例,女23例;年龄分布范围为43岁~76岁,平均年龄为(60.59±7.15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8年6期2018-08-21

  • 基底节区脑出血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在脑出血中,以基底节区脑出血最为常见。在脑出血患者中,超过半数患者的病情是由于其大脑的基底核畸形、发生病变或损坏所致。患者的基底核位于大脑的深部,且基底核的功能十分复杂。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病情非常严重,且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预后一般较差[1]。人类的认知功能包括记忆力、计算力、时间空间定向力、执行能力、注意力、语言理解力与表达能力等,是大脑的一种高级功能。患者发生脑出血后可继发认知功能发生障碍。脑出血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病因复杂。有研究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22期2018-04-12

  • 微创穿刺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应用效果与优势探析
    微创穿刺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应用效果与优势探析赵建满(江苏盛泽医院 神经外科,江苏 苏州 215228)目的研究微创穿刺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应用效果与优势。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9月1日至2016年8月31日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将78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2组,39例/组。其中,一组患者实施小骨窗开颅清除术(对照组),另一组采用微创穿刺术(观察组)。对比两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优良率、血肿体积、颅内压、脑氧摄取率以及并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32期2017-12-14

  • 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与脑室外引流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破入脑室内积血疗效比较
    引流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破入脑室内积血疗效比较袁斌斌(海门市人民医院脑外科,江苏 南通 226100)目的 观察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破入脑室内积血患者应用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与脑室外引流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破入脑室内积血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引流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比分析两组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破入脑室内积血患者的血肿清除率、疗效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情况,以此来具体明晰腰大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21期2017-06-28

  • 基底节区急性脑梗死M1段血管斑块的T1W-3D-VISTA诊断研究
    ,王巍,崔英哲基底节区急性脑梗死M1段血管斑块的T1W-3D-VISTA诊断研究赵庆龙1,刘天怡2,杨诗琪2,李露露1,刘鹏飞1*,李国忠2,王巍1,崔英哲1目的利用T1W 3D-VISTA磁共振成像序列对基底节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大脑中动脉M1段血管斑块分布、信号以及相关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材料与方法对MR DWI诊断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行颅内动脉MRA、大脑中动脉T1W 3D-VISTA扫描,根据梗死部位将患者分为基底节组(基底节

    磁共振成像 2017年1期2017-05-12

  • 出血性脑梗死的核磁共振成像分析
    床特征;顶叶;基底节【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23..01出血性脑梗死是脑血管内科疾病,属于特殊的脑梗死类型,多在病理检查中发现。出血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差,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对患者的影响较为严重,因此临床医师对于此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均较为重视[1]。基于此本研究对核磁共振成像在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中的特征和應用价值进行重点分析,总结诊断经验。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年23期2017-03-03

  • 经外侧裂入路与经颞中回入路手术治疗进展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比较
    手术治疗进展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70例进展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5例。对照组经颞中回入路手术, 观察组经外侧裂入路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中能准确找到出血点并彻底止血32例, 明显多于对照组的21例, 回置骨瓣25例, 多于对照组的15例(P【关键词】 外侧裂入路;颞中回入路;脑出血;基底节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0.030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临床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30期2016-12-28

  • 基底节区脑出血经侧裂岛叶入路应用分析
    472000基底节区脑出血经侧裂岛叶入路应用分析张晓峰河南三门峡市中医院脑病科三门峡472000目的探讨基底节区脑出血经侧裂岛叶入路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12—2015-12间收治的96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类型基底节区脑出血经侧裂岛叶入路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血肿完全清除率90%,住院治疗过程中死亡6例,并发症发生率20.8%,不同类型基底节区脑出血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6个月随访过程中,6例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6年5期2016-11-08

  • 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与颞叶皮质入路早期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
    路早期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刘琦田少斌陈劲松湖北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天门431700【摘要】目的对比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与颞叶皮质入路早期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01—2014-10我院收治的7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CT检查确诊。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行传统经颞叶皮层入路手术,观察组行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结果2组术后24 h血肿清除率相比,观察组28例血肿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13期2016-08-02

  •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出血效果分析
    叶入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出血效果分析张毅飞闫前锦(陕西省武功县人民医院 外科陕西 咸阳712200)【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经外侧裂岛叶入路与经颞叶皮质入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原发性脑出血(PIC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5年4月武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65例基底节区PIC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治疗,84例)和对照组(经颞叶皮质入路治疗,81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术后颅内血肿清除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血肿大部分清

    河南医学研究 2016年3期2016-05-05

  • 铜负荷大鼠基底节对肝豆灵代谢响应的1H NMR研究
    )铜负荷大鼠基底节对肝豆灵代谢响应的1H NMR研究蒋怀周1,许晶晶2,董继扬2*(1.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安徽合肥230031;2.厦门大学电子科学系,福建省等离子体与磁共振研究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05)摘要: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MR)技术与多元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肝豆灵对大鼠基底节铜损伤的调节机制进行研究。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肝豆灵组,每组8只,以铜负荷法造模。从造模第7周开始,肝豆灵组大鼠以肝

    分析测试学报 2016年2期2016-03-25

  •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微创外科治疗进展
    00)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微创外科治疗进展邱乐,陈延(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陕西 延安 716000)[关键词]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微创外科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以及社会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近年来随着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的提高,取得了较为明显治疗的效果,但是手术本身具有的创伤性会对患者造成二次创伤,进而影响手术疗效和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对于基底节区脑出血,由于其部位高发且因血肿常会压迫内囊区域重要神经传导束,传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9期2016-02-21

  • mGluRs与帕金森病相关研究进展
    受体;帕金森;基底节;多巴胺帕金森病(PD)是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症状除了常见的运动障碍,还有情感认知障碍。运动障碍与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渐进性丧失、DA减少有关。兴奋性和抑制传输情感和认知障碍与谷氨酸代谢有关。在基底神经节(BG)区,DA和谷氨酸相互作用,共同调节运动和认知行为。谷氨酸通过谷氨酸受体(GluRs)发挥作用,该受体分为离子型受体和代谢型受体(mGluRs)。研究表明,Ⅰ型mGluRs的拮抗剂和Ⅱ型、Ⅲ型 mGluRs的激动剂能够改善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年6期2016-02-01

  • 早期微孔手术与内科保守治疗对患者中小量基底节脑出血后脑水肿及预后影响
    疗对患者中小量基底节脑出血后脑水肿及预后影响吕莉(即墨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山东即墨266200)关键词〔〕微孔手术;脑出血;基底节;脑水肿中图分类号〔〕R743.34〔文献标识码〕A〔第一作者:吕莉(1974-),女,主治医师,主要从事神经系统疾病研究。高血压脑出血(HICH)极具破坏性,病死率、致残率及复发率极高,而由其引起的基底节脑出血后脑水肿是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治疗时重点清除血肿,控制脑水肿进展〔1〕。以往对中小量基底节脑出血常采用内科保守治疗,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13期2015-12-30

  • 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过程中血肿清除时间对预后的影响
    影响。方法选择基底节出血患者60例,手术时间为出血后6~12 h,设定血肿清除>90%为完全清除,根据血肿清除情况分为四组,首次血肿完全清除为脑出血1组,24~48 h完全清除为脑出血2组,48~72 h完全清除为脑出血3组,72 h后完全清除为脑出血4组。手术前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术后观察再出血率、脑水肿体积,病后3个月随访,由经过专门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评价神经功能转归及残障水平。结果脑出血1组再出血率为23.0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10期2015-12-29

  • 微创开颅手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创开颅手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分析李树祥王景春崔杰贾济乔柏林王启华河北唐山市丰润区人民医院脑外一科唐山064000【关键词】基底节;脑出血;小骨窗;微创;神经功能【中图分类号】R743.34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危急重症,病死率以及致残率极高。脑出血好发于基底节部位,约占脑出血的60%左右[1]。外科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临床效果与选择何种手术方式具有显著相关性[2]。手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可分为大骨瓣和小骨窗开颅手术2类,其治疗利弊一直是神经外科领域争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16期2015-12-28

  • 微创穿刺引流疗法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水肿带的影响
    穿刺引流疗法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水肿带的影响冉启山余云湖贵州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遵义56300【摘要】目的探讨微创穿刺引流疗法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水肿带的疗效。方法86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2组神经功能恢复的情况、清除的血肿率、水肿带的变化及其疗效。结果实验组病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及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水肿带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微创穿刺引流疗法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具有清除血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16期2015-12-28

  • 脑梗死患者基底节钙化与血同型半胱氨酸、尿酸和血钙的关系
    验·脑梗死患者基底节钙化与血同型半胱氨酸、尿酸和血钙的关系胡亚卓,李宁,赵茜,王丽,韩翠娟,桑春妮(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 神经内科,陕西 西安 710065)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中基底节钙化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尿酸和血钙的关系。方法:将99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基底节钙化组和无基底节钙化组,比较2组间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尿酸水平的高低,并比较2组间血清总钙和碱性磷酸酶的数值有无差异。结果:基底节钙化组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尿酸水平均高于无基底节钙化组,差异有统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4期2015-12-27

  • 首发基底节区及丘脑梗死对不同认知域的损害
    604)首发基底节区及丘脑梗死对不同认知域的损害张爱娟张爱元1辛艳平2(潍坊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山东潍坊261041)〔摘要〕目的探讨首发基底节区及丘脑梗死对不同认知领域的损害。方法选择发病3个月的首发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31例,丘脑梗死15例,健康对照30例,病例组与对照组均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WAIS数字广度测验量表(DS)、物体记忆测验量表(FOM)、快速词汇测验量表(RVR)、韦氏成人智力测验(WAIS)和积木测验量表(BD)的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20期2015-12-15

  • 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少量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少量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内科保守治疗与CT引导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预后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72例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血量20~30 mL),分为保守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各36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4%vs22.9%,P>0.05),均无死亡病例。手术治疗组平均血肿消除时间(4.8±1.9)d明显短于保守治疗组(15.2±4.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安徽医学 2015年11期2015-03-11

  • 早期抗抑郁治疗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
    期抗抑郁治疗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吴丽华,王怡雯,郝磊,田洪,张玉波,周虎传,刘磊[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抗抑郁治疗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10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抗抑郁治疗,包括早期心理干预和抗抑郁药物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17)、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A)、简式Fugl-Meyer评分(FMA)及Barthel指数BI评定,比较入院时和治疗后3个月的评分

    西南国防医药 2015年3期2015-03-07

  • 儿童基底节点状钙化的CT特征及临床意义
    年就首次报道了基底节钙化现象,但CT的出现和应用才使颅内小钙化得以检出。点状钙化是基底节钙化表现之一,是影像学上的一个征象,而非独立的疾病。一般情况下伴基底节点状钙化的儿童无任何临床症状,但在众多报道[1-4]中与外伤性脑梗死有密切关系,临床上有重要的意义。作者在近3年多行儿童颅脑CT检查2 903例中,发现基底节点状钙化者57例。本研究对上述患儿资料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其发生率、发生机制、CT表现及临床意义,旨在提高对儿童基底节点状钙化的认识。1 资料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年9期2014-08-31

  • 微创钻孔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对比
    颅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对比陈养川 钱水清目的探讨微创钻孔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对比。方法48例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小骨窗开颅术)和观察组(微创钻孔引流术), 每组24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 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患者, 微创钻孔引流术疗效显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21期2014-01-23

  • 基底节区出血对语言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死率及致残率。基底节区出血是脑出血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由于基底节区功能重要,出血后存活的患者常遗留神经功能障碍。目前,国内外对基底节区出血后患者遗留肢体功能障碍及认知障碍研究甚多,笔者就左侧基底节区出血出现语言功能障碍作如下综述。1 基底节区的解剖1.1 生理解剖基底节区包括基底神经节(basal ganglia)及其相互联系的皮质下结构如内囊、丘脑等重要神经组织。Michael T.Ullman[1]认为Broca区也属于其中的一部分。基底神经节是大脑深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年15期2012-04-13

  • 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的临床诊治探讨
    800)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TBGH)是颅内血肿的一种特殊类型,是由于基底节区小血管撕裂而致,因其位于功能区,临床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和预后。由于血肿深在,以往对该病的诊断较为困难,但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特别是CT的广泛使用,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一般都能确诊[1]。早期确诊,早期给予有效的治疗是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42例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进一步探讨有效的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临床。现将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15期2012-01-24

  • 交通伤所致基底节区血肿的临床治疗分析
    0)交通伤所致基底节区血肿的临床治疗分析李冰 申明峰 刘永生 姚宏伟(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河南商丘 476000)目的 探讨交通伤所致基底节区血肿的发生机制、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55例交通伤所致基底节区血肿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单纯性基底节区血肿11例,复合性基底节区血肿44例。单纯脑部外伤者40例,合并其他脏器及肢体损伤者15例。手术治疗37例,其中9例行钻孔或锥孔血肿引流术;8例行脑室血肿引流术;2例同时行钻孔和脑室外引流术;1

    中外医疗 2011年15期2011-01-23

  •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CT分级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柳建 陶建坤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CT分级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张洪 柳建 陶建坤目的探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以环池、脑干的形态学改变为主要变化的CT分级方法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以环池、脑干的形态学改变分为4级,并对GCS评分和GOS分级数据进行Spearman相关性检验。结果CT分级与GCS评分及GOS分级均显著相关。结论以环池、脑干的形态学改变为主要变化的CT分级是判断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有效指标。基底节

    当代医学 2010年12期2010-03-08

  • 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50例诊治分析
    4共收治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病人50例,现总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男38例,女12例;年龄16~70岁,平均 52岁,均无高血压病史。全组均经CT扫描确诊。受伤原因:车祸伤38例,高出坠落伤 8例,打击伤 4例。受力部位:额部20例,颞部22例,枕部 8例,其中伴颅骨骨折 10例,脑挫裂伤34例,伴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1.2 临床表现及体征 入院时GCS评分:13~15分12例,9~12分28例,3~8分10例。偏瘫 45例,失语 27例,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19期201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