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和灸法联合康复手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观察

2016-11-29 05:31李世斌洪小萍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19期
关键词:灸法脑瘫小儿

李世斌 洪小萍

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康复科,福建 福州 350004;2.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科,福建 福州 350001



温和灸法联合康复手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观察

李世斌1洪小萍2

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康复科,福建 福州 350004;2.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科,福建 福州 350001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传统康复治疗对小儿脑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小儿脑瘫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予传统康复治疗;实验组30例在传统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百会、足三里、关元穴的温和灸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6.6%,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儿日常生活评分为(78.4±5.9)分,高于对照组(65.6±5.6)分,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较对照组在各方面均有明显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和灸法联合传统康复治疗可提高小儿脑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操作方法简单、易行、易于推广。

小儿脑瘫;温和灸;康复训练

脑性瘫痪,主要系各种因素导致的神经系统发育受损所致,临床表现为发育迟缓、感官水平较低、肢体动作异常或不协调等症状。近年来脑瘫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1-2],由于发病原因多种多样,早期预防存在很大的难度,因此若患者出现不可逆的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可严重影响其身心发育,并影响长远的总体生存质量;同时也会对患者的家庭和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笔者在传统康复治疗的治疗基础上,结合脑瘫的中医辨证理论,联合应用百会、足三里、关元穴的温和灸法,观察联合治疗方法对脑瘫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7月就诊我院(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院康复科)的60例小儿脑瘫患者,所有入院患者均符合2004年全国小儿脑瘫专题研讨会通过的小儿脑瘫诊断标准[3]。60例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分配表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3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4]及脑瘫分型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3。

表1 两组一般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注:日常生活能力:按照《脑瘫患儿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表》[5],满100分,共50项,每项独立完成2分,能独立完成但耗费时间长为1.5分,需辅助完成1分,无法完成0分;分数越高,其生活能力越好。

组别ABCDE实验组21.24±5.2117.54±3.6718.50±8.457.56±2.354.56±3.95对照组20.96±5.1918.02±4.0517.96±9.028.01±3.534.17±3.85

注:GMFM 分为5个维度,A:卧位和翻身能区,B:坐位能区,C:爬行和跪能区,D:站立能区,E:走、跑和跳能区。

表3 两组脑瘫分型情况比较

1.2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2004 年全国小儿脑瘫专题研讨会通过的小儿脑瘫诊断标准;年龄0~18岁的患儿。

1.3 排除标准 明显的运动及语言障碍,难以测IQ者;不合作及治疗时间不足1疗程者;合并有精神病及严重癫痫;头颅CT扫描证实有大面积病灶者;可以通过现代医学治愈的遗传性代谢性疾病(如苯丙酮尿症及先天性克汀病、先天性脑积水等)。

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传统康复治疗方法(对照组)及传统康复治疗联合温和灸法(实验组)进行临床治疗。所有纳入患者均按照规定完成治疗,治疗过程为半年(2015年1月至2015年7月)。治疗过程中临床上主要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评分(GMFM)及临床疗效,并做及时准确的记录,最后进行统计分析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分析。

2.1.1 对照组 对照组共计30例患者予以传统康复治疗,主要内容包括:①按照治疗疗程给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奥拉西坦,每次4g,每日1次,2周1疗程,连续治疗半年);②采用专业抑制手法抑制患儿异常姿势、反射及运动等,促通手法保持患儿颈立直和坐位立直,调整其反射、动态和站位,使其保持平衡状态,同时引导患儿进行反射性运动,改善其运动功能。对于存在手眼协调障碍者和上肢运动障碍者行作业治疗,对于语言障碍者行专业语言训练。所有患儿均由康复治疗师采用“一对一”训练模式,每天训练2h,连续训练6个月[6]。③对存在肢体异常活动或者活动障碍的患儿行必要的矫形治疗。

2.1.2 实验组 在对照组传统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选取百会、足三里、关元穴位后,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穴位处,于高出皮肤一寸左右施灸,每穴悬灸15min,以各穴位皮肤潮红色为度。每日1次,连续治疗5次休息2d,3个月为1个疗程,共计治疗2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半年进行评价。

2.1.3 疗效标准[7]显效:经治疗,脑瘫患儿的异常举动得到明显改善或完全消失,语言表达能力较为清晰并接近正常,智力处于正常范围,发育顺序以及情况良好,力量和肢体动作水平得到大幅提升;有效:经治疗,患儿的异常举动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发音、表达等语言能力逐渐清晰,发育顺序得到一定的纠正,肢体动作以及力量水平得到提升;无效:经过治疗,脑瘫患儿的异常举动未得到明显改善甚至发生加重的情况,语言能力仍然模糊,力量较弱且肢体运动不规律,发育迟缓。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患儿评分(78.4±5.9)分高于对照组(65.6±5.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评分方面,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明显的改善,但实验组在各方面较对照组改善的程度更为理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总体疗效方面,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6.7%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4~5。

表4 两组治疗后GMFM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分,±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5 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脑瘫是因各种原因导致的神经系统发育受损出现的功能障碍,表现为运动、语言、智力、机能以及社会交流等系列功能缺失或缺乏,对患者的身心造成巨大的伤害,因此早期进行治疗,加速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针对小儿脑瘫的治疗的主要包括康复治疗,药物治疗,家庭教育以及必要时候的外科矫形治疗等综合性治疗[8],临床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通过中医辨证理论治疗脑瘤,结合笔者临床工作经验,认为结合温和灸法治疗小儿脑瘫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脑瘫属中医学“五迟”、“五软”、“五硬”范畴。该病主要受损位于脑部。中医认为该病病因为肾虚髓亏,兼有脾胃虚弱,久病兼夹痰瘀蒙窍,经络不通。而灸法可振复阳气,补脑益髓。阳气者,正气也,阳气是抗击任何疾病不可缺少的主要因素,更是生命之所以存在的根本。因此根据中医辨证辨病并结合现代中枢神经损害功能恢复理论,笔者采取温和灸法联合传统康复治疗,以期在早期加速患儿受损神经系统的恢复。百会穴为督脉要穴,又名三阳五会,其位处头部之巅顶,系手、足三阳和督脉、足厥阴经之交会穴,统领一身之阳,内系于脑,为治疗脑病之要穴;足三里为胃之下合穴,脾胃为后天之本,艾灸足三里可健脾和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关元为足三阴经、任脉之会穴,灸之能配补元气。三穴同用,补先天、益后天,益精生髓,髓海得以充养,则人体的功能旺盛,气机通畅,机体各生理活动才能正常地运转[9]。笔者认为百会、足三里、关元穴温和灸法,一方面通过增加颅内病变部位的血液供应,可改善受损神经组织周边的微循环和改善小儿脊髓中枢神经功能,调整血浆中神经递质含量的释放,以促进组织修复,从而提高小儿肌张力及认知能力。同时灸法还可降低整体血管紧张度,通过增加血液供应正常的脑细胞组织,增强脑细胞代谢,通过促进正常脑细胞的代偿功能从而加强脑功能可塑性。

本研究显示传统康复治疗联合温和灸法治疗的实验组。显效及有效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总体治疗有效率达到9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日常生活评分方面,治疗后实验组的患儿评分(78.4±5.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65.6±5.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的实验组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可见,辅助灸法治疗可以激活患儿的各个穴位,提升患儿发育能力;且康复手法通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训练可达到提高患儿局部肢体动作以及感官能力水平的效果,对患儿的脑瘫治疗具有较为明显的辅助效果。

综上所述,对于小儿脑瘫的治疗采用结合温和灸法的综合性治疗方法,对脑瘫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智力及社会活动能力,从而整体上改善患者的身心健康。同时与药物治疗、针刺治疗相比,灸法治疗具有操作简单,易于普及推广的优势,可以广泛在家庭、社区、福利机构进行推广和普及,拓宽了脑瘫的治疗层面;在经济层面上该联合疗法可降低医疗成本,以减轻家庭负担,适合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1]赖淑贵,吴强,陈兰芳,等.针刺头穴配合耳穴贴压治疗脑病患儿睡眠障碍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15,35(7):647-650.

[2]冯梅,招远祺,卢爱丽,等.中医特色疗法治疗脑瘫患儿睡眠障碍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导报,2015,21(12):17-19.

[3]李陵容,王茂法,王文才,等.全息针灸和按摩疗法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J]. 中医儿科杂志,2012,8(5) :55-57.

[4] 史惟,陈冬冬.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在脑性瘫痪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华儿科杂志,2006,44(7):550-552.

[5]张丽军.脑瘫患儿生活自理能力训练与护理[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0):107-108.[6]陶晓玲,马立显.头针疗法治疗小儿脑瘫60例[J].陕西中医,2012,33(1):88-89.

[7]范亚军,王平艳,王文生.自拟益脑达灵、通脑达灵治疗小儿脑瘫[J].吉林中医药,2004,24(6):24.

[8]张刘通,于学平,滕伟.百会透曲鬓穴为主治疗小儿脑瘫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11):41-43.

[9]苏全德,杨玉平,苏秀贞,等.温和灸对脑瘫患者康复治疗疗效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10):970-971.

(编辑:陶希睿)

2016-07-11

李世斌(1985-),男,汉族,本科学历,医师,研究方向为小儿脑病方向。E-mail:280815359@qq.com

R726.5

A

1007-8517(2016)19-0025-03

猜你喜欢
灸法脑瘫小儿
国内外灸法治疗癌因性疲乏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质量分析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灸法治疗功能性便秘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
瘢痕灸法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运用
辨证论治小儿慢性咳嗽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