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局部外敷治疗肝癌疼痛的用药规律研究

2016-11-29 05:31向彩琼李航森谭晓云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19期
关键词:毒性肝癌局部

向彩琼 李航森 谭晓云

1.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1; 2.湖北省中医院,湖北 武汉 430061



中药局部外敷治疗肝癌疼痛的用药规律研究

向彩琼1李航森2谭晓云2

1.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1; 2.湖北省中医院,湖北 武汉 430061

目的:基于文献分析局部外敷治疗肝癌疼痛的中药用药规律。方法:选取近20年在国内医学期刊公开发表的局部外敷治疗肝癌疼痛的复方49首,对复方中出现的129味中药中使用频次较高的前33味中药的性味归经、毒性、功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活血化瘀药(30.30%)、清热药(15.15%),归肝经(75.76%)、脾经(48.48%)、心经(39.39%),辛味药(75.76%),温性药(39.39%),有毒药(21.21%)在局部外敷治疗肝癌疼痛研究方面应用较多。结论:高频药物可为临床医生选方用药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中药;局部外敷;肝癌疼痛;用药规律

肝区疼痛是肝癌最常见的症状,影响患者的精神、饮食、睡眠等,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目前临床常用的三阶梯止痛疗法容易产生依赖性,其不良反应多。因此,充分发挥中医外敷止痛优势,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笔者总结近20年关于局部外敷治疗肝癌疼痛的复方,对药物的功效、性味归经、毒性等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中药数据的标引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1]收录的所有中药为中药数据标引,并以高学敏主编的《中药学》[2]为补充,其中同一种中药的提取成分、入药部位及炮制方法不同但功能相同者,计为1味药。每味中药按照《中药学》对中药名、性味、归经进行功能疗效分类和分类类目的设定。1.2 文献检索及资料来源 计算机检索公开发表的中药局部外敷治疗肝癌疼痛的临床研究文献,主方有完整明确的药物组成,疗效评价总有效率不低于70%,观察例数不低于20例,同一作者、同一方剂的文献合并归一。排除中药内服,其他外治法如穴位敷贴、脐部敷贴、针灸止痛等文献;文献综述、经验总结、理论探讨、动物实验类文献不收录。

1.3 建立数据库 建立“外敷数据库”,即满足纳入标准的方药信息,包含方名、药物组成。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数据库中各味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使用频次,将结果导入Excel 表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总用药情况 符合收录标准的49首复方中,总用药为513次,单味药129味,其中使用频次较多(≥5)的前33味中药分别是冰片、乳香、没药、大黄、延胡索、蟾酥、莪术、马钱子、血竭、雄黄、三棱、丹参、天南星、麝香、白芷等。2.2 使用频次较高的前33味中药不同功效统计 33味中药中,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应用较多。见表1。

表1 药物的不同功效统计 (n=33)

2.3 使用频次较高的前33味中药不同归经统计 33味高频药物归心、肝、脾经的比例较高。见表2。

表2 药物归经统计 (n=33)

2.4 使用频次较高的前33味中药不同药味、药性统计 33味高频药物中辛味药、热性药应用较多。见表3。

表3 药物的药性、药味统计 (n=33)

2.5 使用频次较高的前33味中药毒性统计 33味高频药物中毒性药物使用13味,占39.39%。见表4。

表4 不同药物的毒性统计 (n=33)

3 讨论

中药局部外敷治疗肝癌疼痛的机理在于施药于外,药物在局部组织内形成较高浓度,将毒邪拉而出之或攻而散之,同时又通过皮肤的吸收、经络的传输使药物到达肝脏,从而疏通局部气血,缓解疼痛[3]。

统计结果显示,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在局部外敷治疗肝癌疼痛中使用较多。在肝癌发病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存在瘀血的病理变化[4],因此,活血化瘀应贯穿肝癌治疗的始终。活血化瘀药中乳香、没药使用频次分别为28、24,仅低于冰片。两者分别含有倍半萜、二萜、三萜和西松烷型二萜、五环三萜等成分,具有很强的抑瘤作用[5]。肝癌疼痛发生的主要原因为火热之毒,尤其是当肝癌迅速增大伴有坏死和继发感染时[6],而清热药能够清热、解毒、止痛。冰片作为开窍药,使用频次为36次,在所有中药中使用频次最高,能促进配伍药物透过生物膜屏障以达到药物在机体的最佳吸收、分布[7]。辛味药、热性药,归肝经、脾经、心经的药物使用较多。辛能散能行,促使血管和淋巴管扩张,有利于药物的吸收;温热药物能通络活血;肝主疏泄,能行气活血;脾主运化,《金贵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在脾……”。心主血脉,以输送药物至全身脏腑,共同发挥通络止痛的作用。毒性药物在外治肝癌疼痛中大量运用,癌毒是肝癌发生、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解毒攻毒法是解除癌毒的治疗核心[8],另外,外敷较内服药物毒性更为峻猛,在临床运用有毒药物时要注意毒副作用。

综上所述,高频药代表了局部外敷治疗肝癌疼痛的特色,对高频药物进行研究,找出用药规律,能为临床提高肝癌止痛效果提供参考。

[1]高学敏主编.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51-612.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3-385.

[3]李秀英,刘相花.化瘀止痛膏外敷治疗肝癌疼痛60例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4,26(8):779-780.

[4]李兴华,吕刚,卜凡儒.活血化瘀法防治恶性肿瘤研究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2,4(13):413-415.

[5]戴一,曹殷洁.没药、乳香有效成分抗肿瘤活性及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2,23(4):490-493.

[6]武步涛.武明钦主任医师治疗肝癌疼痛四法的经验[J].光明中医,2006,21(11):52-53.

[7]魏楚蓉,伍赶球.冰片的药理作用及机体研究进展[J].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2010,30(4):447-451.

[8]程海波.癌毒病机理论探讨[J].中医杂志,2014,55(20):1711-1714.

(编辑:穆丽华)

2016-07-15

向彩琼(1990-),女,土家族,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中西医防治肿瘤。E-mail:1176565700@qq.com

R441.1

A

1007-8517(2016)19-0033-02

猜你喜欢
毒性肝癌局部
爨体兰亭集序(局部)
应激宁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及亚慢性毒性试验
非局部AB-NLS方程的双线性Bäcklund和Darboux变换与非线性波
隐源性肝癌与病毒性肝癌临床特征比较
动物之最——毒性谁最强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超精密车削出现局部振纹的诊断及消除
苦豆子总碱对PC12细胞的毒性
局部遮光器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